首頁>資訊>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惽惽,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

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01

追求快樂重要嗎

今天起,我們來一起學習《至樂》篇。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所謂的至樂呢?有沒有保全身體的方法呢?

現在,我們每個人應當有何作為嗎?我們的所作所為又以什麼為根據呢?我們行走在人世間要回避什麼?我們有沒有所謂人生的定位?如果有的話,定位在哪裡呢?

“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我們屈就什麼?我們放棄什麼?我們喜歡什麼?我們厭惡什麼?

在《至樂》篇裡,莊子列舉了一些人世間大家都認為很美好的東西。

比如天下人都非常崇尚富有尊貴、長壽和好名聲。每個人都很喜歡安逸,吃著美味佳餚,穿得很漂亮。再胖也顯得很瘦,世界豔麗,音樂動聽。很多人都在價值上否定貧窮、地位低下和壞名聲。

所以很多人的苦惱就是,如果不得安逸,吃不上好吃的,穿不上漂亮的衣服,聽不到動聽的音樂,就會感到很憂慮。但是這樣好嗎?這樣聰明嗎?這樣愚蠢嗎?

02

每個人一生都與憂慮同在

莊子在《至樂》篇的第二段,講到一種很普遍的情況——“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意思是說,富有的人為了財富很辛苦。

福布斯等各種富豪榜上的大佬們,哪一個不是忙得要死,身心勞苦?他們積累的財富,卻不能夠真正享用,這是一種求養生求到外面去的狀態。

那些高貴的人,日以繼夜、費心勞神地劃出“善與不善”的界限,但這和自己的長生久視也是矛盾的。

人一生下來就註定與憂慮同在。用佛陀的話來說,叫作“諸漏皆苦”。從投生於人,就會伴隨著終生的苦。這是我們獲得一點點安寧,一點點沒有不快樂的狀態的前提。

莊子繼續在《至樂》篇裡面進行探討。他說長壽的人啊,稀裡糊塗。活得很長,同時也長久地活在某種憂愁之中。

莊子說,這種努力活得很長久的人,天天追求養生健體,但並不快樂,往往事與願違。

“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那些英勇烈士,為天下所謂的大義而捨身取意,但他們的自身得不到儲存。莊子問,這真的是善還是不善呢?

這是莊子很獨特的地方,他對被萬世彪炳為善的人所做的一切,也充滿了深深的憂慮。

03

一追求快樂,就會變得不快樂

在《至樂》篇裡面,莊子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最高的快樂就是無憂無樂,最高的讚譽就是不褒不貶,至樂無樂,至欲無慾。

這恰好和宗薩蔣楊欽哲仁波切所講到的“不是為了快樂”完全相應。你一追求快樂,就會變得不快樂。你一追求愛情,就會被愛情綁架。

宗薩蔣楊欽哲仁波切在《不是為了快樂》裡面,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念——能混到沒有不快樂,就很不容易了,因為人生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無常。

小梁覺得,佛家四聖諦中的“苦集滅道”和《至樂》篇,真的遙相呼應得厲害。兩個隔著喜馬拉雅山脈的人,怎麼能夠如此完整地感受到了一樣的東西呢?

你不得不承認,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大概都在思考著差不多一樣的問題。

佛教四聖諦裡面其中一條是“諸行無常”;莊子在《至樂》篇裡面講的是“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天下的是非,的確是不能確定的,“諸行無常”。

04

無為者,無不為

最高的快樂就是讓自己活下來,只有無為,才勉強可以做到這一點。

比如天因為無為才能得到清徐,天一旦“有為”,就會有風、有雨、有云,那是它的“為”;地正是因為“無為”才得到靜定,地要“有為”的話,弄不好就是地震。

只有天地二者的“無為”結合起來,才能夠讓萬物得以自然而然地化生而來。

世間萬物雖然如此繁雜眾多,但它們都是在天地的“無為”之中生殖出來的。天地在安靜當中讓一切呈現出來,天地的狀態是寂靜的狀態——涅槃寂靜。

然後透過讓世間萬物自我聚合、自我交融、自我轉換、自我和合、自我相生相剋,維持了生態上的自然性。

而這些所有的“有為”,都是從天地的“無為”當中幻化出來的。

如果我們自己是天地的話,如何讓自己絢爛美好的生命中種種體驗得以流暢的呈現呢?

恐怕只能夠透過我們的“無為”來達到了。實際上“無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狀態。因為“無為”的狀態下會生出無數不可能的作為,叫“無為者,無不為”。

有幾次我很努力地陪兒子做作業,但他有一半的精力在和我對抗,並且用情緒告訴我說“你憑什麼要這樣壓迫我”,然後他把這種情緒轉化為對作業的憤恨,甚至轉換為對英語老師和對英語的不滿。

後來我和他安靜下來,沉默一分鐘以後,他自己拿起了筆繼續做作業。我退身半步,看著一個燈光下撅著嘴的小男孩,我突然意識到,我小的時候也沒有父母輔導英語,不也考上大學了嗎?

也許我充其量在他媽面前,表現出在輔導他做作業就可以了。透過我的“無為”來創造一種“無不為”的可能性。

用俗話說就是,“老子小的時候也沒有家長輔導作業,不也考上一本了嗎!”這句話真解氣。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終極筆記》陳文錦上線,為啥她沒有變老呢?黑眼鏡說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