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產業化升級,許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如鞋廠、服裝廠等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皆向勞動力更為廉價的東南亞地區遷移。其中因越南與多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協議,佔據出口優勢。
因此各國在越南投資的專案也是最多的,大家互惠互利,僅中國在越南的投資總額就達380.2億美元。然而現在卻有大量企業後悔不已,在越南的工廠倒閉或是面臨倒閉的險境,投資商們紛紛撤資,是什麼原因在打消投資者的熱情?工廠倒閉原因是人為還是形勢所逼?
一、勞動力技能水平跟不上提薪的節奏,廉價勞動力優勢在消失大量企業向越南遷移最主要原因是衝著當地低廉的人工。越南為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發展較慢,受經濟限制教育資源分佈嚴重不均,致使處於工薪階層的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為了提高生產力,許多在企業都採用了先進的機械化裝置,而對於技術水平較差的越南人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
因為文化水平低,工人難以理解並熟練操作,在中國一週能夠培訓出來的熟練操作手,在越南需要花費至少兩倍的時間。工廠就必須延長培訓期,加大了培訓與管理成本的投入,無形之中提高了用人成本。
在越南的工廠不缺普工,卻嚴重缺乏技術和高階管理人才。使得在越南建廠的企業不得不從其他國家高薪聘請,往往比在國內工資還要高出兩三倍。此外因為越南工人經常性的以罷工來威脅要求漲工資,使得各國工廠不得不被迫提高工人薪資。
以越南一線城市胡志明市為例,平均工資在3000人民幣左右浮動,而其他城鎮換算為人民幣甚至不足2000元,目前越南人工確實低廉。但越南政府每年都會調薪,而工人要求工廠要與政府保持且不低於調薪幅度。
在過去20年間已經漲了17倍,即使今年受疫情影響依舊阻攔不住其增長趨勢,增長了7.8%,越南的工資仍在不斷提高。越南政府社保範疇越擴越大,將工資外的補貼也納入了,遠高於他國的社保繳納率,使得工廠老闆苦不堪言,當然這也必須計入越南的用人成本當中。
越南工人工資福利一再提升卻沒有換來與之相當的工作效率提高,並且已經達到我國四五線城市的工資水平,因此許多工廠開始往回遷。萬物都是相對的,工資水平與能力輸出成正比。
在越南建廠工人工作效率低、培訓耗時長成本高,對於利潤相對較小的勞動密集型工廠而言,並不能充分顯示出其當地勞動力低廉的優勢。
越南國家招商政策便利,根本原因為的還是為了壯大本國經濟,讓自己的子民有錢賺,縱容並幫助本國工人從各個地方薅外來資本羊毛,實力差的中小工廠難以承受,倒閉現象實屬正常。
二、越南工人管理困難,勞心勞力難約束越南工人受曾經的殖民主法國思想所影響,比起事業所帶來的物質條件改善,他們更注重享受慢節奏的生活。在越南拒絕加班是最正常的情況,越南工人對待工廠工作真的很任性,以至於在越南的管理者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領完工資就找不到人,去消費去了。
越南人將及時行樂的這個及時發揮到了極致,比起兢兢業業必須幹完手頭工作的中國人,越南工人明顯對待工作隨性不負責,對此管理者也表示很無奈。
相比較中國、日本、韓國等就業壓力大的國家,越南工人在工廠則要有底氣的多,越南工廠都分別有自己獨立的工會組織來通風報信,別家廠子漲工資了,那麼就搞一場罷工來要求提薪。工廠若是滿足不到工人的要求,那麼就只有主動關閉或被動倒閉兩條路。
當然越南工人們說跳槽就跳,說辭就辭能夠如此有底氣,其主要原因還是現在國外對於東南亞市場的投資專案越來越多,相較於人口只有9000萬的越南而言,工人不愁工作機會,東窗不亮西窗亮,跳槽對於他們來講太簡單。
長此下去,越南工人工作維權意識加強,底氣上漲,對於工廠管理者而言,越南的工人是越發難以約束。對於抗壓能力差的小企業來講,幾次罷工潮就可以讓本就經營困難的企業徹底涼了。
三、工業基礎差,基礎設施不完善越南電力工業短缺,每年都要從中國或是寮國進口10%-15%的電力,至今仍有許多地區供電不穩定,經常會出現斷電的情況,這對於每日都有定量產出的企業而言,無疑是拉低效率,拖後腿。越南城市化率不足40%,工廠租地價格便宜卻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越南對於本國的鐵路建設落後,甚至不及陸運投入的5%,其貨運能力只能滿足陸運交通需求的9%。對於依賴大宗貨物運輸的廠商來講,越南的陸運無論是速度還是運貨量均有待提高,不能滿足越南日漸增長的經濟發展速度與社會需求。
相比較城市化率低的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地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更完善,建廠環境更穩定,大量工廠在越南倒閉證明越南投資環境存在問題,不如早早的關閉,轉投其他地方建廠來的便利快捷。越南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僅不利於外商工廠的發展,更會制約本地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越南產業發展結構嚴重失衡,作為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工業基礎太過薄弱,其國家內幾乎沒有機械製造業,外商所需的機械基本都依賴於從國外進口。機器買回來,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維修,每次都要從國外請技師過來費時耗力,在這個過程中又再次增加的機械的維修成本。
四、缺乏完整的產業鏈越南得益於外來企業大批的專案投入,經濟發展快,卻產業發展失衡,工業基礎尤其差,機械裝置大部分都依賴國外進口,輔助工業更是稀少。正因如此,在越南投資建廠的企業倘若沒有當地便宜的相關產業鏈支撐,凡事都依賴進口,那麼製造成本就會居高不下。
實力強大者如三星、微軟等,因為市場足夠大,訂單量穩定,隨著它們工廠的外遷,其他相關供應商也遷至越南,已然形成了一個專屬的的完整產業鏈,但對於更多投資到越南的中小工廠而言,完整產業鏈的缺乏,使得這些外商寸步難行。
據悉,越南出口總額為2447億美元,外商出口總額為1755.2億美元;越南貨物進口額卻高達2375.1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進口額達1427.1億美元。資料表明,在越南外商工廠原料與許多部件因為越南本地產業鏈的不完整,不得不依賴於進口。
製造業之間皆是環環相扣的,例如做鞋需要的拉鎖、釦子等因為本地沒有,當地有的企業處理技術卻跟不上,就必須從國外進口。其中產生的物流費用、等待時間等皆是增加成本的影響因素,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麼將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開工,影響工廠產能與效率。
不同於中國的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越南的原材料在曾是法國殖民地的時候已經損失大半,對於許多難再生資源,越南市場明顯供應不足。產業鏈的不完整對於越南工廠來講是最致命的,奔著降低成本的目標而去,自己工廠製造成本降低,材料進口成本卻不斷增大,白白的為他人做嫁衣裳。
大量越南投資建廠企業家直呼後悔,各種工廠接連倒閉,那麼到越南建廠到底值不值?不可否認越南目前仍是享有人口紅利的時間,人工成本低、地價便宜,政策稅收優惠是事實,這也是許多企業家會選擇越南建廠的主要原因,畢竟還有很多廠商在越南混的風生水起。
若想在越南投資獲得成功必須將以上幾個方面考慮周全,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考察越南當地建廠環境,未來的員工管理等各項因素權衡利弊。
市場本來就是大浪淘沙的淘汰制,優勝劣汰才是不變的法則。抗壓能力差的企業倒閉是情理之中,即使在越南倒閉也並不意味著是一蹶不振的失敗,重整旗鼓可以轉戰他國或是其他行業東山再起。
打鐵還需自身硬,越南想要透過招商引資來不斷提升國家經濟,那麼就要為投資商創造出一個良好具有競爭力的環境。雖然越南政府正在改進,加大對國內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不過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想要到越南建廠發展的企業一定要慎重考慮,越南投資建廠成本低是真,但其要面對的勞工管理、材料供應、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與工廠的存亡也是密切相關。大量在越南投資者後悔不已,許多工廠倒閉破產亦是前車之鑑,凡事量力而行,莫要跟風被越南割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