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漠、烽煙、西北戈壁,平沙莽莽黃入天,戰沙行川踏高原。在西北大漠有這樣一群人,馳騁於陽關古道的茫茫沙海里,徜徉在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他們就是剛剛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搜尋回收任務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尋回收分隊的隊員們。

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支專業化航天搜救力量,搜尋回收分隊主要承擔航天器搜尋回收和航天員搜尋救援任務。成立以來,分隊長期作為航天搜救的備份力量存在,直到2016年6月26日,搜尋回收分隊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第一次走到了我國航天搜尋回收的前臺。2020年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分隊再次圓滿完成搜尋回收任務,成長為一支經過實戰檢驗的體系化、專業化航天搜救力量。

東風著陸場地處祖國西北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國第三大沙漠,享有“上帝劃下的曲線,蒼天締造的神奇”的美譽,總面積約4.92萬平方公里,其巴彥諾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卻多達100多個,高聳入雲的沙山,神秘莫測的鳴沙,靜謐的湖泊、溼地構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獨特的地形地貌。複雜的地形,數以百計的湖泊也給搜救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為了能夠出色完成各項搜救任務,搜救隊員們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辛苦。他們要經歷殘酷的陸上、水上、空中搜救訓練,這些訓練貫穿全年,既有炎炎夏日,也有寒冷雪天,既有白天,也有黑夜。除了體能、理論等基礎訓練外,搜救隊員們還需要進行無人機操作、爬大繩、直升機索降及抗眩暈訓練等9大類、30餘個課目針對性訓練,全面錘鍊過硬搜救技能。“艙落人到”,這是搜尋回收分隊制定的最低目標也是最高要求。

為執行某型號搜尋任務,搜救隊員們來到了西藏某地,這裡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氣壓也只有內地的一半。隊員們剛抵達西藏就不同程度的都出現了高原反應,開始頭疼、胸悶、噁心、嘔吐的症狀,夜裡睡覺也難以呼吸,但是在醫院輸液吸氧後稍作調整,他們就踏上了搜尋之路,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出色完成了任務。搜救隊員孟豔清說到:“我們能在大漠完成任務,我們相信也能在高原完成。我們是祖國的航天搜救隊員,航天器返回到哪裡,我們就要出現在哪裡!”

這一次,他們為了嫦娥五號返回器,來到了位於內蒙古中部阿木古郎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

“阿木古郎”是蒙古語“平安”的意思。阿木古郎草原屬沙質草原,平坦開闊的地勢是理想的著陸場地。神舟一號至神舟十一號飛船以及14人次11名航天員都是在這裡返回的。這次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尋回收分隊第一次來到這裡執行搜尋回收任務,這裡建有直升機停機坪、加油站、氣象觀測站,具有良好的通訊基礎設施和完備的生活服務保障。雖然成熟的硬體設施為搜救任務增添了幾分勝算,可茫茫的雪原還蘊藏著無數未知和謎題。

阿木古郎草原冬季漫長而寒冷,十一月就已經迎來了它的第一場大雪,隨著大雪的到來草原上的溫度也驟降,這給從巴丹吉林沙漠第一次來到這片陌生地域的搜救隊員們增加了不少難題。嫦娥五號計劃夜間返回,搜救隊員們抵達後迅速開展了低溫、暗夜、積雪等各種複雜環境下的搜尋處置訓練。

面對前所未有的複雜環境,搜救隊員們積極調整心態,把每一次演練當作實戰。聶世超是搜尋回收分隊的老駕駛員,“七進七出”巴丹吉林沙漠,是分隊響噹噹的航天搜救“車神”。面對新環境,聶世超還是顯得小心謹慎:“我們是航天搜尋車駕駛員,面對全新的地域,全新的環境,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還是要有的,以前是戈壁駕駛居多,現在是雪地草原夜間駕駛,對我來說接觸較少。在上半年我們就開始著手培養這方面的駕駛技能,分析惡劣的環境對駕駛帶來的影響,最後發現草原雪地駕駛與沙漠駕駛有很多的相通之處。”

進駐場區以來,著陸場系統先後開展了3次夜間搜尋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尋回收演練,1次大範圍著陸偏差和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搜尋隊伍空地協同聯合搜救能力不斷提升。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四子王旗著陸場預定區域著陸,搜尋隊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進行處置,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回望整個備戰和任務執行過程,嫦娥五號任務搜尋回收指揮所成員杜運新激動地說:“全域搜尋、艙落人到,一直是我們秉持的目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搜尋回收任務,也標誌著我國的航天搜救隊伍愈發強大,不僅可以完成沙漠、高原、山丘、平原等多種地形搜尋,也可擔負不同氣候、不同節點的搜救。為後續各種地形、各個時間節點的搜尋任務培養鍛造了一支全時全域的搜救隊伍。”

圖片:郭志超 賈天格 胡毅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嫦娥日記之用腳步標繪航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