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在嬴政行冠禮前突然稱病,將王璽印交給趙太后,請其在冠禮上移交給秦王。史書並無呂不韋請太后轉交王璽的記載,事實上作為百官之首的相邦,沒有任何理由不參加君王行冠禮,王璽更不可能接受他人移交。

劇情之所以如此安排,首先應該是想突出呂不韋把持朝政已久,突然間交權的心理落差感;其次是呂不韋已經感覺到嬴政會清算自己,暗中助力嫪毐謀反;再次就是無力阻止叛亂,及時交出象徵權力的王璽,讓自己在太后與嬴政之間可進可退。

把持朝政已久,突然間交權心裡落差極大,不願參加嬴政行冠禮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發生長平之戰時,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結識了秦國的落魄質子嬴異人,願花巨資助其回秦國繼王位。又將已有身孕的妾室趙姬獻給嬴異人。接著以重金疏通關係,說服了當時得寵於太子卻沒有生養的華陽夫人繼養異人。

公元前251年,已經過繼給華陽夫人並改名為子楚的嬴異人繼王位,也就是秦莊襄王。從邯鄲接回趙姬,立為夫人,立嬴政為太子,呂不韋亦被任命為丞相,封長信侯,食邑十萬戶。呂不韋的投資初見成效,實現了他從賤商到侯爵的華麗轉身。

公元前247年,34歲的秦莊襄王英年早逝,嬴政繼秦王位卻手無實權,秦莊襄王留有遺詔由趙太后監國,呂不韋升任相邦主持國政。呂不韋從此權傾朝野,還仿效戰國四公子禮賢下士,招徠賓客,擴大知名度,編寫了影響後世的《呂氏春秋》。

公元前238年,年滿20的嬴政已經到了行冠禮之時。行冠禮後,國政大權則按規定要移交給回秦王。執掌秦國大權10多年的呂不韋想到自己即將交權,而交權之後再也無法駕馭雄心勃勃的嬴政,再也無法在朝中頤指氣使,心理落差極大。

呂不韋已經感覺到嬴政會清算自己,暗中助力嫪毐謀反

從整個《大秦賦》的劇情中可以看出,相邦呂不韋與太后趙姬都想拖延交權時間,所以形成了政治同盟。但嬴政對權力的渴求相當迫切,並且一直在暗中佈局。國政大權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呂不韋手裡,因此嬴政只要扳倒呂不韋就可以取回權力。

但呂不韋老謀深算,滴水不露,幾乎拿不到他的把柄。這時,呂不韋敬獻給的假閹人嫪毐與趙太后私通,太后對其十分寵幸,併為其生下兩個兒子。嫪毐又利用太后之權干涉朝政,得罪了嬴姓宗親。呂不韋想殺掉嫪毐撇清關係,但被太后阻攔。

嫪毐私通太后是重罪,兩個私生子更是對王位構成威脅。而呂不韋為表示忠心,主動向嬴政請示誅殺亂政的嫪毐居然沒有得到回覆。聰明的呂不韋馬上意識到,嬴政的目標不是嫪毐,而是他這個大權在掌的相邦。因此,他不得不設法保全自己。

嬴政即將冠禮之前,嫪毐勾結三晉之魏、趙、韓三國陳兵邊境,嬴政只得調動藍田大營、櫟陽大營、及函谷關的將士開赴前線拒敵。這時的咸陽城仍有蒙武掌管的驪山大營五萬士卒,及蒙恬帶領的衛隊三千騎郎,對付一般性的叛亂是沒有問題。

嫪毐準備在嬴政行冠禮時先出兵佔領咸陽的章臺宮,然後圍攻在雍城行冠禮的嬴政,殺嬴政後再立自己與太后的私生子為秦王。按照先王遺詔,國家大事之詔書,需同時加蓋王璽與太后璽印方可生效,單憑太后璽印的詔書不能調動正規軍隊。

呂不韋在他們行事之前,很巧妙地將王璽送給太后,請其在冠禮上轉交給嬴政,其真實的本意就是讓嫪毐能拿著王璽與太后璽矯詔調動正規軍隊。果然,趙太后將兩個璽印都交給嫪毐。而嫪毐利用王璽與太后璽頒發詔書,派親信進入驪山大營,同時又派人接管了兵器庫。若掌握了正規軍隊,叛亂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但呂不韋與嫪毐都低估了嬴政的謀劃能力,他首先拉攏了嬴姓宗親這支忠實的後備力量,接著又穩定了楚系羋氏外戚力量作為外援,更重要的是他以個人魅力,密詔驪山大營主將蒙武無秦王親詔不得調動軍隊,讓嫪毐手持兩璽之詔書沒有作用。

後來,嫪毐也只調動了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發動叛亂,也就是類似於地方保安,民兵,預備役等力量。結果可想而知,楚系外戚之昌平君、昌文君率軍一馬當先,迅速地平定了嫪毐的叛亂,嫪毐被五馬分屍,參與叛亂者全被殺。

呂不韋提前將王璽交給趙太后這步棋很妙,原意是讓嫪毐可以利用王璽與太后璽調動軍隊。如果嫪毐叛亂成功,呂不韋也可以藉此邀功,起碼免遭清算。如果叛亂失敗了,也可以置身事外。畢竟王璽是交給監國太后,但他低估了嬴政的手段。

寫在最後

電視劇《大秦賦》當中,呂不韋因即將喪失相邦的權力而稱病不願參加秦王的冠禮,又提前公開將王璽送交趙太后而暗中助力嫪毐叛亂之劇情,明顯不合常理。行冠禮其實就是交接權力,呂不韋作為百官之首的相邦,只要沒死就不可能不參加。

而且以呂不韋之聰明,應該可以分析出,就算嫪毐手持王璽與太后璽,叛亂也很難成功,就算刺殺了嬴政,嬴姓宗親與楚系外戚的力量不可能讓趙太后立其私生子為王。而史書也只記載嫪毐最後是被逼得狗急跳牆了,才持太后璽調兵叛亂。

1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海里的“兔兔”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啊!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