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閱讀前請點選“關注”,每天2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作者|進思敏行 編輯|欣欣

近期刷到一條社會新聞:一名月薪3000元的女子小熊,因為過度透支消費,竟然已經累計欠了銀行10萬元!

在借貸初期,因為是分期還款,小熊覺得自己“還得起”。

現實根本不是她想得那樣。她日常消費居高不下,賺錢能力又沒有增加,很快分期還款壓力就讓她捉襟見肘。

為了還款,她開始以卡養卡。從其他銀行再次借貸,拆東牆補西牆還款,最終陷入債務“黑洞”,累計欠一家銀行本息10萬元,並且已無力償還。

銀行以長期拖欠分期付款為由,把小熊告上法庭,法庭宣判要求小熊還款。

小熊說:自己不是不想還錢,月薪3000塊,還款5000塊,怎麼還?可不可以通融一下,一個月還1000元,自己慢慢還。

法院和銀行方面認為,按照小熊這種情況,這個債只會越積越多,根本無法解決。於是下了最後通牒:要麼還錢,要麼司法拘留。

小熊最終同意拘留:我不是不想還,而是沒能力還,拘留就拘留吧。你們不拘留我,別家銀行也要申請拘留我。

小熊這種極端案例是個例,但是我們生活中過度透支消費的現象卻不少見。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你的慾望永遠要比你能賺到的錢少一塊。所以別管賺錢多少,過度消費都不可取。

下面從個人收支方面的三種財務狀況,逐一分析一下。

01 賺得多花得多,過度消費也會坐吃山空。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曾經描述過人一旦爆紅後的狀態之一:花銷大

他本人除了相聲、戲曲、看書之外,是個不愛交際、不愛花錢的人。以衣著打扮為例,一般就是自己身邊人讓穿啥就穿啥。但鑑於他紅了以後的身價和地位,他身邊人選擇了最簡單、高效地“包裝”方法:買名牌。

結果慘不忍睹,有網友調侃他是最毀名牌的名人。但想一想,名牌定製限量款,光衣服這一項開支,老郭肯定比成名前花費多了不少,何況其他呢?

好在郭德綱一直腳踏實地,吸金能力不斷上升。郭德綱也慢慢迴歸到了自己喜歡的狀態,參加某頒獎典禮只穿著羽絨服去,還調侃自己是全場最暖和的著裝。

他已經不需要透過花錢來展示自己的身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直堅持做公益,還曾經成為慈善晚會捐款第一名,在賺錢花錢的平衡上,他是一個明白人。

但並不是所有能賺錢的人都有這麼明智。

出身富有家庭的女明星章曉惠有一句名言:飯可以不吃,衣服不能不買

她能花錢到什麼程度呢?她先嫁給了明星鍾鎮濤,把鍾鎮濤花得申請破了產。後又嫁給了一個富商,最後富商因為不堪她過度消費,也申請了破產。

我們分析一下明星和富商的財力和吸金能力,可見即使再能賺錢,太能花錢,日子一長也受不了啊。

不僅名人,我們身邊的白領、中產階級,其實月薪、年薪不低,但如果沒有警惕過度消費,也不善儲蓄理財,往往會有一種眼高手低的狀態:眼裡覺得100萬不算多,實際家裡有點啥事,手裡拿不出多少錢。

家裡的財務狀態好比是一個大水池,一個進口是賺錢,一個出口是花錢,最好是匹配的。

進口大,能賺,也耐不住出口大,能花,水位變低或乾涸可能只需要時間加一些變故就能造就。

02賺得少花得多,過度消費會萬劫不復。

前面新聞中的小熊恐怕就是這種財務狀況的典型。

我看她那個狀態,特別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為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喜歡的遊戲,忘了現實中還有作業、還有考試,每每睡覺前、考試後被罵被打,著急得哭、懊悔難受,下次又記吃不記打,惡性迴圈。

孩子不懂事還有他們的監護人來接盤,大人不懂事、不自律生活能隨時抹掉重來嗎?恐怕能重來也得扒層皮。

小熊如果被拘留,就有了案底。對她今後工作和日後擇偶、生活都有影響。更為關鍵的是,如果她觀念不改,過度消費的習慣不徹底覺悟,她永遠獲得不了對自己生活和人生的救贖和掌控。要麼鋌而走險,要麼一蹶不振,都讓人擔憂。

花錢買的快樂真的是快樂嗎?我覺得過度消費換來的可能僅僅是快感,並非真正的快樂。

有個朋友是工薪階層,她特別愛買衣服。雖然她不至於像明星章曉惠那樣把老公買破產,但是當和她一樣賺錢能力的同事換了二套大房子的時候,她還是有點隱隱的不安,覺得自己把要買的房子的錢都穿在身上上。

那些經常穿一身新衣服的快感稍縱即逝,並沒有給她帶來持久的踏實和安心。

《少有人走過的路》一書曾說:幸福的根源在於自律。不用說高目標,即使賺錢不多也不怕,只要把自己的日子過明白,憑本事吃飯,量入為出消費,不要把幸福寄託過度消費的虛榮上就好。

03賺得少花得少,一樣不可迷失。

不得不說,有的人出生時手裡的牌就不好。《貧窮的真相》也闡明,有的貧窮,接近赤貧,對人的意志和心智的消磨是難以估量,近乎不可逆襲的。在有關全球旅行的影片網站上,我們也看到了那些超級貧困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深深的無奈。

他們凝望著深淵,深淵也凝望著他們。

但在我們自己這片充滿活力和向上能量的地方,有手有腳,智力能行拼智力,體力可以拼體力。

正如薛兆豐教授在《奇葩說》中說的,你可能一時貧,但你不會一直困。貧困,貧困,越是賺得少,越不能把自己困住。

首先當然是要杜絕用虛妄的過度消費來填滿自己的空虛。其次,賺錢少更要學會有意義的消費。

曾經有一位流水線上的廠妹,學歷低,工作忙,收入低。她一眼看到自己當下的貧窮,也彷彿遇見到了今後的困頓。她在可以簡單活下去的基礎上,破局而立,尋求重要而有意義的事做。學計算機、提升學歷、學英語,把錢花在提升自己的複利消費上,從月薪2300打工妹做到了年薪12萬程式設計師。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改變自己的命運,超越了自己的原有貧窮和困頓。

這也是為什麼張桂梅校長一直倡導的,越是貧窮越要讀書,越要肯下苦力和命運抗爭的緣由。看著那些大山裡的貧窮女孩,成為醫生、警察、老師,張校長和很多現場觀眾都感動落淚了。

是啊,電影《哪吒魔童轉世》為什麼那麼火?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直戳人心啊!

什麼是命?你不壓在命頭上,命就壓在你頭上。改命,不是一分錢不花,更不是過度消費的虛妄曇花,而是把錢花在最值得的地方,純粹於當下,執著於夢想開花結果。

04

總結一下,警惕個人財務中的過度消費,對於我們收穫靠譜和幸福的人生,意義重大。

首先,多選擇可保值升值的消費,少選擇易貶值的消費

可升值的消費包括房產、收藏品、培訓等等。易貶值的如消耗品等等。當然,不是說我們要做守財奴,只賺不花,而是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理智地花。

其次,實物型消費,很多時候比不上體驗型消費。

當下孩子一般擁有很多玩具,但往往很容易厭倦,快感持續時間不長。但如果和朋友們一起交換玩具玩或者一次親子出遊,因為體驗獨特,會給孩子帶來更長久的快樂和幸福的感覺。還會避免家裡產生囤積。

最後,問自己三個問題,設定消費前關卡。

這三個問題是:我是真的需要買這個嗎?不買或者尋求替代品可以嗎?如果非買不可可以一個月以後再買嗎?往往消費前多這麼問問,大腦會冷卻一下。

世事浮躁,萬物攪動,從迷惑到覺知,可能只是從一念之間,一次行動開始。希望生活中少一些自找的喪氣,多一些自律的安穩。

是時候和過度消費說“不”了!

1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在大健康產業領域,還有你不瞭解的航天生物軍轉民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