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會很好奇,為什麼要取月球的土壤資源?為什麼要建立外太空空間站?其實,人類探尋地球以外的文明從未停止過,古時候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當人們在地球上難以解決問題時,總會寄希望於外太空,比如說疾病!那作為外太空的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呢?這就值得人們期待和關注。
作為航天領域,一直以來,是各國的頂尖科技領域,載人航天尤其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象徵,也是一個特別燒錢的領域。而圍繞著載人航天的安全保障,就顯得有位的關鍵。畢竟我們人類是適用於地球的環境的,在外太空那種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境下,人類的免疫、神經、內分泌系統會整體的紊亂,而“免疫-神經-內分泌”又決定了人體其他系統以及組織器官的正常運轉。所以,載人航天的成功離不開生命保障系統的完善。
在我們國家啟動921載人航天工程以後、一系列圍繞載人航天的863課題就開始立項,如何上的去,回得來,而且安全的回來,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載人航天工程就落在了航天人一窮二白的自主研發重擔上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03年,成功首飛。
作為載人航天的生命保障系統,也隨之而來軍轉民用,對外解密進行市場化的生產運作,造福普通大眾。自然這個生產轉化的重擔也只能落在航天的企業身上,畢竟軍用版和民用版的銜接是需要安全保障的。
在2016年以後,整個大健康產業的戰略規劃,徹底的讓航天生物領域民用版得到解放,隨之而來的就是太空微生物的轉化:太空紅曲、太空紫杉醇真菌、太空靈芝多糖等等微生物,轉化為生物原料藥以及太空保健產品為普通大眾所服務。
這僅僅是個開始,因為之前這些太空微生物的搭載是靠返回式衛星和返回艙完成的,隨著中國外太空空間站在2024年左右在近地軌道建成,圍繞人類特別是中國人健康研發體系會越來越多,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我是竇斌-健康管理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中國航天健康產業社交電商導師,可關注一起交流健康和健康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