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老先生在學問上細心,絲毫不敢大意。可是,生活上,卻極其糊塗粗心,以至於有些事說出來,讓人聽了,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季老生活上糊塗粗心的例子,可以隨手拈來——
平時見人,明明熟人,甚至老朋友,可是,季老竟然會忘記對方名字,連他自己都說,那人名字“似乎就在嘴邊,舌上”,繞來繞去,就是滾不出來。
至於吃飯,季老就更粗心,早餐幾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烤饅頭,或者麵包,一杯清茶,一碟花生米而已。身上穿的,一身藍卡其布中山裝,成了他的代表服裝。一件雨衣,從一九四六年起,一直穿到21世紀。
如果,這些還不算粗心的話,另一件事情讓人聽了,更是翹舌難下。
季老的兒子季承準備結婚,大家很擔心,怕季老一粗心,就給忘了,所以,電話不停地打,反覆囑咐,可千萬記住,季承明天結婚,做為父親,無論如何得到場,不然,實在說不過去。
第二天,季老一早起來,開始看書,這一看,就把昨天電話中的事情忘了。新郎和新娘都等著,貴賓也濟濟一堂,等待著大師到來。一等不見,再等不見,沒辦法,再次打電話去催。
季老接到電話,這才想起來,今天可耽擱了一件大大的大事,連聲答應著,馬上就到。
大家聽了,又一次靜下心來,在那兒等待著。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仍不見大師的身影。沒辦法,再打電話,電話如雨,就是沒人接。時間已到,新郎新娘不能再等了,只有按照既定的禮節,在司儀主持下拜堂成親。
季老,始終沒有出現。
過後,大家十分不解,多方打聽,這才知道,那天季老確實去了,準備參加婚禮,只是走在半路上又折轉回來了。因為,他把路給忘了。
原來,季老拿著被面,一個人走了出去,走了一會兒,撓著腦袋,停了下來。自己家在哪兒啊?這應該往哪兒走啊?結婚的禮堂又在哪兒啊?
想不起來,趕快打電話啊,可是,出門的時候,季老沒帶手機;用公用電話吧,更不清楚兒子的電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幼稚的錯誤,說出來,恐怕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發笑,可是,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大師身上,並難住了一代國學大師。
無奈,季老只有夾著被面,悄悄走了回去,一頭進了書房,繼續做起學問來。
過去,在小學讀書時,聽到老師講牛頓請客的故事,牛頓把飯菜放在桌上,自己想起一個實驗,跑去做了起來。客人來後,餓得實在受不了,吃了東西,轉身離去。牛頓回來後,看到杯盤狼藉,呵呵一笑,對自己說,原來自己早已吃過了。說完,又繼續進行實驗去了。
聽到老師講,我們都呵呵大笑,覺得牛頓真的好傻好笨,吃沒吃,自己肚子知道啊。
多少年後,再讀季老的這件事,這才知道,這不是傻,是一種深深的沉溺,沉溺在學問中,沉溺在研究中,走火入魔,難以自拔。在事業上越深入越沉溺的人,在生活中才會越糊塗。反之,亦然。
正是因為這樣,牛頓才會成為科學巨匠。季老,也才成為了一代大師。
(潘光賢摘自《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