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當每秒鐘將近200公里的寒風吹過南極大陸的時候,我們不禁為生活在那裡的企鵝們捏了一把汗。

每秒鐘將近200公里的寒風從南極大陸吹過,這樣的景象,哪怕是看上一眼,都足以令我們打上一個寒顫,企鵝是如何活下來的呢?當然,企鵝的身體構造與我們大不相同,在它們的面板之下有著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保暖作用,此外,企鵝雖然不會建造房屋禦寒,但卻可以抱團取暖,大量企鵝擠成一堆相互取暖的景象,在與企鵝相關的紀錄片中是極為常見的。而每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景象時,都不禁會生出一個疑問,位於這一堆企鵝最外層的傢伙們,會不會太吃虧了?這還要從企鵝堆的形成說起。

企鵝為什麼要組合成堆呢?當然是為了禦寒,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進行幼崽孵化以及幫助剛出生的幼崽禦寒,順便企鵝堆中的每一隻企鵝也能夠因此受益。

企鵝堆的主要作用是為了保護雄企鵝以及企鵝幼崽。

保護幼崽也就罷了,為什麼雄企鵝也要保護呢?這是企鵝特有的繁育方式所造就的,雌企鵝在產卵過程中會消耗巨大的能量,所以在產卵之後就要馬上下海去補充營養,而這一去往往就是兩個月。怎麼這麼長?因為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存在著很多企鵝的天敵,比如海獅、海豹、大賊鷗和南極大韄等等,所以企鵝在集中產卵的時候,往往會到離海岸很遠的地方,而以企鵝的移動速度來講,往返就頗為費時了。

也就是說在這兩個月裡,雄企鵝必須肩負起孵化的重任,而且在小企鵝孵化之後,還要進行哺育。是的,企鵝是由雄性來進行哺育的,而小企鵝的食物就是雄企鵝的腺體分泌物。

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雄企鵝不吃不喝,完全靠自身脂肪來維持,所以禦寒能力自然就會下降,於是也就需要進行抱團取暖。

當然,抱團取暖並不是絕對公平的,由於企鵝所處的位置不同,取暖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位於最外層的企鵝大概能夠節省8%左右的能量,而位於最內層的企鵝,能量消耗甚至能夠減少超過一半。這麼不公平,誰還願意在外層?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抱團取暖的企鵝並不是一動不動的,事實上整個企鵝堆一直處於運動之中,企鵝堆中的所有企鵝都在時刻以小碎步的形式進行著隨機運動,這種隨機運動會使得整個企鵝堆不到一分鐘就會發生一次換位,當然了,隨機運動所產生的換位自然也是隨機的。

企鵝堆為什麼會運動?這是一種有組織的行為嗎?不是。那是由外層企鵝向內擠所引發的嗎?更不是。實際上使得企鵝堆作出隨機運動的恰恰是位於內層的企鵝。

由於內層企鵝會一直試圖向外運動,所以帶動了整個企鵝堆運動了起來。為什麼內層的企鵝要出來?因為太熱了。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每秒將近200公里的寒風所吹拂著的南極大陸上,企鵝堆最內層的溫度竟然可以超過30攝氏度。這個溫度連我們都會覺得熱了,就更不用說擁有厚厚脂肪的企鵝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一般來講,沒有任何一個企鵝堆可以維持超過1個小時,而原因還在內層企鵝的身上。由於整個企鵝堆的運動是隨機的,所以並不能保證每一隻企鵝在企鵝堆中所處的位置都是公平的。尤其是最內層的企鵝,事實上很難運動出來。所以在企鵝堆中最吃虧的並不是最外層的企鵝,而是最內層的。

當最內層的企鵝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它們就會奮力向外擠,於是乎整個企鵝堆就會一鬨而散,之後又會慢慢凝聚,這就是企鵝堆為什麼難以長時間維持的原因了。

企鵝抱團取暖的方式總體上而言是充滿了智慧的,但也並非盡善盡美,因為在企鵝堆隨機運動的過程中,企鵝爸爸有可能和企鵝寶寶走散,一旦走散,那麼企鵝寶寶則要面臨死亡的風險,當然,失去寶寶的企鵝爸爸也可能會收養其它寶寶,而走散的寶寶也有可能會被其它企鵝爸爸所收養。不過兩個月不能進食的日子太過痛苦了,並不是每一隻企鵝都能夠受得了,有的時候企鵝爸爸實在撐不住了,就會出去覓食,如此就不太可能再見到自己的寶寶了。而如果企鵝爸爸能夠撐過兩個月,那麼也許就能迎來夫妻團聚、闔家團圓的日子。之所以說是“也許”,是因為去覓食的企鵝媽媽也不一定就能回得來。

1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良好的鄰里關係多重要?松鼠靠它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