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煩惱,如影隨形般,怎麼趕也趕不走,解決了一時,今後也還會遇到。有的人覺得這就是命。
其實,境由心轉,命由己造,每個人的煩惱都是自己造成的,之所以煩惱無窮,是因為眾生只想著解決煩惱,沒有想從心的根本上杜絕煩惱的產生。
透過修心,才能不生煩惱,透過修行,得自在超脫,擺脫煩惱苦厄。想到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得誦讀《心經》。
《心經》的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簡短精煉,內容又極豐富的一部經典佛經,短短260字,卻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
因此,《心經》一直在佛教廣泛流傳,每個朝代的信徒們的都會閱讀傳頌,成為漢教佛寺每天晚課必讀的經書。
《心經》為何會有這麼大的魔力呢?因為別的經典大多數是教人怎麼修行,而《心經》卻是以“果”溯“因”,是菩薩得道後向眾生展示般若智慧的真實見地。
也就是說《心經》是菩薩成道後的境界,菩薩成道後的所思、所見、所聞。
把《心經》讀懂了,煩惱就不會再無端纏身,修心的方向也就明確了,若悟透《心經》裡的兩大智慧,就能學會過大自在的生活。
01教人看破世事;一切皆是虛妄,何必執著《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囊括了人所看到的、經歷的、想到的、做過的、思考的一切事物。
菩薩修煉到一個較深的境界後,照見五蘊是空的,以此能夠擺脫世間所有的煩惱苦厄。這裡的“空”並不是指不存在,萬物都是假的;而是指萬物的“相”是變滅的。
佛講“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萬法皆因緣和合,緣起緣滅,處於無盡的因果之中,一切都有跡可循,並不都是虛無。
就像雨水,落到地面,天晴後看似雨水消失了,其實是流入下水道或者滲進了土裡,之後蒸發回到大氣層;就像花凋謝後化為春泥,又被吸收成為新的花朵綻放的養料。
這世間萬物不會平白無故就忽然在這個世間消失,而是有跡可循的,變化為新的事物,這種變化就是萬物的“空”性。
如果看不到萬物變化的本性,執著於某一個變化之中,產生的煩惱痛苦是數之不盡的。
有這麼一則佛理故事:
曾經一位浪子情場沉浮十幾載,恍然回首,身邊卻無一人與之攜手。他跋山涉水去找到一位高僧,訴說他的煩惱,希望高僧給其開示。
浪子說,“他愛的人,殘忍地離開了他;不離不棄的人,卻又對她沒激情,難道愛情註定與自己無緣?”
高僧聽後,良久不語,拿起水壺泡了一壺茶,邊倒滾燙的開水,邊開示道:“激情不是恆常,喜歡的東西時間長了,都會歸於平淡。
你認為的愛情,在激情還在時離開了你,愛情消失也不過是激情耗盡,感情昇華變化了。想永遠留住激情,就註定一輩子求而不得,倍感煩惱。”
浪子聞言幡然醒悟,下山與不離不棄的姑娘攜手成親,愛情雖不轟轟烈烈,卻也幸福滿足。
故事中的浪子,就是執著於愛情中激情的“相”,所以才痛苦煩惱。《金剛經》曰:“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萬法之“相”皆是虛妄不真,能夠見到萬物之相不是即本來之相,即使擁有了如來的智慧。
人人都喜歡財富,是因為財富能帶來美好生活,所以有的人對其產生執念貪慾,不擇手段地去追逐。對財富的得失太執著,太貪的話,就會被慾望操縱,迷失自我。
春夏的清風讓人自在,秋冬的寒風讓人瑟瑟發抖;溫暖的陽光讓人舒適,烈日炎炎卻讓人避之不及。
但是可有人因為它們的來去而煩惱?不會,因為沒人對這些習以為常產生執念,也習慣了風和太陽的變化無常。
這就是“空”,世間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都是性空。若是能五蘊皆空,萬法皆空,看淡得失,不執著,不迷惘,煩惱苦厄自都煙消雲散。
02功人心無掛礙:心無閒事,便是人生大自在《心經》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心中不被物慾牽絆,就不會有恐懼妄想,達到涅槃之境。眾生的煩惱,大多是想的太多,牽掛太多。
就連每天吃什麼,都要選來選去,下不了決定,煩惱就來了。或者工作出錯了,領導批評我該怎麼辦?想來想去,擔驚受怕,煩惱也伴隨自己一整天。
對這些瑣事的牽掛,使自己糾結在煩惱裡,不得安寧。世界那麼大,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發生,但自己躺在家裡矇頭睡大覺,什麼都不在意,也能活下去,世界照常運轉。
正如《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住在了某一個事物中,便會為其日思夜想,煩惱無窮。
古人曰“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放下內心對於瑣事的牽掛,煩惱少了,人也自由了,這便是人生的大自在。
《心經》啟示眾生,要看破萬法之虛妄,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都是虛幻不實的。執著於假有,捨不得,放不下,那麼煩惱苦厄也隨之而來。
只有認識到諸法的空性,參透世事的苦空無常,才能放下對一切事物的執著,得到大自在。如果人人所見諸相非相,內心清淨自在,世間也會少去諸多煩惱紛爭,清淨自在很多。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