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
全書包括六部分內容:
關於自然科學史、自然觀史、自然史:
包括《導言》和有關札記。
恩格斯透過對自然科學歷史的考察,闡述了自然科學發展規律,說明了由於自然科學本身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代替形而上學自然觀和機械論自然觀的必然性。
在這部分,恩格斯分析了近代自然科學在歐洲產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認為近代自然科學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它唯一地達到了科學的、系統的和全面的發展”,高度評價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同時恩格斯也指出由於機械運動的力學的成熟發展,使人們把分析分類方法絕對化,導致哲學上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和自然觀,即認為自然界絕對不變,只承認自然界在空間上的多樣排列,而否認時間上的歷史發展。
恩格斯說:“哥白尼在這一時期的開端給神學寫挑戰書,牛頓卻以關於神的第一次推動假說結束了這個時期。”
恩格斯還根據當時的自然科學材料,描述了從星雲物質到人類產生即從低階到高階發展的分化過程,論述了自然界有限事物在有生有滅,有滅有生的大迴圈中無限發展的規律性。
關於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包括論文《〈反杜林論〉舊序·論辯證法》、《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科學》和有關札記。
恩格斯從理論上著力論述了辯證哲學對自然科學的重大作用,指出應從古希臘的樸素辯證法和黑格爾的辯證法中,批判地吸收合理核心。
他說:“恰好辯證法對今天的自然科學來說是最重要的思維形式,因為只有它才能為自然界中發生的發展過程,為自然界中的普遍聯絡,為從一個研究領域到另一個研究領域的過渡提供類比,並從而提供說明方法。”
恩格斯特別強調自然科學家自覺學習辯證哲學的必要性,他指出:“不管自然科學家採取什麼樣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在於:他們是願意受某種壞的時髦哲學的支配,還是願意受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的支配。”
他認為,只有當自然科學接受了辯證法的時候,才會擺脫舊哲學的羈絆而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
自然界的辯證論及認識自然的辯證法:
包括與論文《辯證法》有關的數量較多的札記,其中重要的有《偶然性必然性》、《關於判斷的分類》和《關於耐格里的沒有能力認識無限》。
恩格斯根據當時自然科學的材料論證了辯證法的一般性質和基本規律,考察了辯證法的幾對重要範疇。
如他把辯證法直接定義為“關於普遍聯絡的科學”,歸納了質量轉化定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三大辯證法的一般規律。
指出“主要規律:
量和質的轉化——兩極對立的相互滲透和它們達到極端時的相互轉化——由矛盾引起的發展,或否定的否定——發展的螺旋形式。”
認為這些規律對自然科學來說是充分有效的。
恩格斯還根據當時大量的自然科學新成果,描繪了一幅自然界的辯證圖景。
星雲、天體和太陽系的演化,行星、地球的演化和發展,地球上地層和大氣層的演化,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有機物到最初蛋白質的形成,由沒有定形的蛋白質到第一個細胞的出現,由細胞逐漸進化為植物和動物直到人,這一切都在永恆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充分體現了自然界的客觀辯證法。
恩格斯特別重視對自然認識的辯證法,認為自然界和精神是統一的,思維規律與自然規律也是統一的,它們統一的基礎是人們改造自然的實踐。
他指出:
“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們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純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
恩格斯認為,對自然的認識是一個過程,“人的全部認識是沿著一條錯綜複雜的曲線發展的”,雖然自然界是可認識的,人們也有能力去認識它,但是,“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
隨著時代和實踐的向前發展和條件不斷變化,人們的認識也將相應的深化。
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和科學分類:
包括論文《運動的基本形式》和有關札記,其中包括《自然科學的辯證法》、《關於“機械的”自然觀》。
恩格斯在《運動的基本形式》、“物質的運動形式”、“科學分類”等篇中,闡明瞭物質運動及運動形式的基本原理和科學分類的基本原則,確立了自然科學辯證的基本內容,著重說明了物質運動基本形式之間的區別和聯絡,並以此為基礎說明了各門自然科學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同時還批判了將一切運動形式歸結為機械運動形式的機械論觀點。
在這裡,恩格斯明確指出物質及其固有的運動是整個自然界的終極原因,運動不僅在量的方面不滅,而且在質的方面也不滅,即不同運動形式之間具有相互轉化的能力。
恩格斯在另一部重要哲學著作《反杜林論》中深刻地論證了物質和運動的關係,他指出:“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也不可能有沒有運動的物質。”“運動和物質本身一樣,是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的;……運動不能創造,只能轉移。”
恩格斯深入論述了物質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及其相互轉化,指出多樣的運動形式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自然界中的物質運動不僅有簡單的機械運動,而且還有熱、光、電、磁、化學反應、生命和意識等運動形式。
每個高階運動形式包含著低階運動形式,但絕不能把高階運動形式簡單歸結為低階運動形式,而低階運動形式更不能把其他運動形式的本質包括無遺。機械論者把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並用機械運動規律去解釋一切,其錯誤就在否認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區別和轉化。
恩格斯還指出“一切運動都存在於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而物質的本質恰好是吸引與排斥的辯證統一。
基於上述觀點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學的物件是“運動著的物質”。
實物的形式和種類,物質的性質和屬性,是透過運動顯現的,只有透過運動的形式才能加以認識。
恩格斯說:“每一門科學都是分析某一個別的運動形式或一系列關聯和互相轉化的運動形式,因此,科學分類就是這些運動形式本身依據其內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類的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這裡。”
他認為各門科學之間的轉化正是基於運動形式的轉化,力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循序遞進和相互過渡,正是基於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和生命運動的依次過渡和轉化的。
關於數學和各門自然科學的辯證內容: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的論文和札記中,把唯物辯證法正確應用於各門基礎科學之中,深刻分析了其中蘊含的許多豐富的辯證內容,進一步論述了辯證法是自然科學唯一正確的思維形式。
在“數學”札記中,恩格斯分析了大量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材料,指出數學是從量的方面反映了現實世界的辯證發展過程,說明數學中的規律和現實世界的規律是一致的,從而揭示了數學內容的辯證性質。
恩格斯在總計劃草案中運用大量的天文學材料,闡述了宇宙天體處於永恆發展的過程中,認為恆星不是永恆不動,而是在宇宙中展示其運動的多樣性;宇宙中存在多種多樣的星雲,不僅在形狀、大小上,而且在性質上都各有不同,表明不同的星雲正處於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
宇宙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是無限的,宇宙將按其自身的規律在無限的時間中不斷運動著,而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也必然是不可窮盡的。
恩格斯運用辯證思維方式對當時自然科學中的某些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一些原則性的科學預見,如對機械運動中兩種量變的爭論作了歷史的總結:“mv是以機械運動來量度的機械運動;是以機械運動轉化為一定量的其他形式的運動的能力來量度的機械運動。”
對原子可分、電運動的物質基礎、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熱能重新集結、物理學和化學之間邊緣科學的發展、人工合成蛋白質的可能,以及非細胞生命的存在等作了科學預見。
這些預見在以後的科學發展中均得到了證實。
關於勞動創造人的理論:
恩格斯透過《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這篇論文,論述了勞動在人類起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人類的形成和發展中,第一次提出“勞動創造人類”這一著名論斷,從而解決了達爾文未能解決的關於人類如何演化而來的大問題。
恩格斯還指出勞動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標誌,他說:
“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透過他們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後的本質的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
恩格斯還指出,雖然勞動使人類從動物進化為人,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和應用了自然規律,並積累了向自然界作鬥爭的經驗和知識,“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在這裡,恩格斯科學地預見到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使人類嚐到了大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之後,自然界必定要以它的方式報復人類的惡果。
20世紀社會經濟的發展,證明了恩格斯的預見是非常正確的。
恩格斯由此強調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造自然界,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建立理想的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以實現人類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
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關係方面把人從其餘的動物中提升出來,正像一般生產曾經在物種關係方面把人從其餘的動物中提升出來一樣。”
恩格斯由此闡明瞭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的過渡,闡明瞭從自然界的辯證法到社會歷史辯證法的過渡,從自然科學的辯證法到社會科學的辯證法的過渡。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正是透過《自然辯證法》與《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和《資本論》的有機結合,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自然觀與社會歷史觀的結合與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