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韓國政府敲定應對“低生育+老齡化”問題的第四次基本規劃——從現在起至2025年的人口政策,打造“人人享有可持續幸福”的社會,政策重點是減輕養育負擔、提升個人生活質量,鼓勵年輕人結婚和生孩子。
韓國統計廳上月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韓全國出生人口為僅6.9105萬人,同比減少6.2%,創1981年以來最低。
具體來看,9月份出生人口為2.3566萬人,同比減少2.2%。單月出生人口自2015年12月以來連續58個月同比減少。
相反,同期死亡人口為2.4361萬人,同比增加3.4%。受此影響,自然增長人口(從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從去年11月起連續11個月保持負值。
如此一來,韓國人口很可能在2020年出現史上首次負增長。
今年第三季度,韓國總和生育率為0.84,同比減少0.05,也創歷史最低。總和生育率從今年第一季度一直低於1,若當前趨勢持續下去,預計年均總和生育率可能連續3年不到1。
此外,第三季度共有4.7437萬對新人結婚,同比減少11%,創歷年同期新低。9月份結婚人數為1.5324萬對,同比減少3%。
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1-9月),韓國出生人口累計21.1768萬人,同比減少8.8%。韓國出生人口從2002—2016年一直在40萬人以上,2017年降至低於40萬的水平,而今年可能再次降至低於30萬人的水平。
資料顯示,與10年前相比,韓國人口減少勢頭十分明顯。2010年韓國人口自然增加21.4766萬人,月均增加1.7897萬人。自1983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至去年,韓國人口每年出現自然增加。但2017年自然增加人數首次跌破10萬人大關,此後逐年減少,今年將出現減少。
韓國統計廳分析認為,這是受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影響。今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反映到今年的統計中。
據推算,韓國總人口將於2040年減少到5085.5376萬人,2044年減少到4987.2642萬人,2066年再減少到3979.2385萬人。
如果這一趨勢延續,兩百年後,韓國將只剩下一百萬人。
韓國發生了什麼問題?
簡單地說,就是年輕人不願意談戀愛,談戀愛的不願意結婚,結婚的也不願意生孩子。
首爾大學衛生研究生院教授趙英泰表示,“最近韓國政府的房產政策進一步刺激了年輕人非首都圈不去的心理。青年人口扎堆湧入首都圈,爭奪有限的資源,必將導致結婚和生育時間整體推遲。”
一項資料顯示,今年1-7月,韓國境內婚姻登記數共計12.6367萬件,同比減少9.3%,為1981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韓國統計廳表示,30-39歲年齡段女性人口的減少直接導致結婚人數減少,疫情下部分待婚族推遲婚禮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婚姻登記數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12月15日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去年結婚步入第五個年頭的新婚夫婦中,無子女的家庭佔18.3%,創2015年開始該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該比重從2015年的12.9%逐年遞增,2018年升至16.8%,去年為18.3%。差不多達到了已婚夫婦的近兩成。
分析認為,不孕和“丁克族”增加是無子女家庭增多的主因。
韓國官方進行的未來家庭趨勢報告稱,在所有家庭中,僅由夫婦兩人構成的家庭佔比將從2017年的15.8%(309.3萬戶)提升至2047年的21.5%(479.4萬戶)。與此相反,由夫妻和子女構成的家庭佔比將從2017年的31.4%(615萬戶)降低至2047年的16.3%(363.8萬戶)。
另外,整體新婚夫婦(結婚1至5年)中,無子女家庭佔比42.5%,同樣創有統計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新婚夫婦數量呈減少趨勢,截至去年11月1日,近5年登記結婚且在境內居住的新婚夫婦共126萬對,同比減少4.7%,減幅創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這就是韓國人口問題和癥結:本來結婚的就越來越少,結婚後不要孩子的卻越來越多。
在上述情形下,韓國出現了大量的一人戶家庭。——家庭戶口本人就他或她一個人。
據韓國統計廳12月8日釋出的統計資料,韓國“一人戶”家庭數相當於全國總家庭數的三成。截至去年,單人家庭數為614.8萬戶,相當於全韓國家庭總數的30.2%,自2015年(27.2%)以來持續呈上升趨勢。
由韓國人口衛生福利協會今年6月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韓國30多歲未婚群體中,7成以上男性表示願意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婚,但同樣有7成女性在相同條件下選擇不婚。關於“韓國社會是否為人們生養孩子提供了良好支援”,49.0%的應答者表示“沒有”,遠超正面回答“有”(16.4%)的比例。
為何韓國女性不願意結婚,因為“感覺一個人生活很幸福”(佔比25.3%)或者“家長制、男女不平等的文化”(24.7%)。
這項調查顯示,比起結婚意願,女性群體的生育意願更低,不願生育的女性比例達到42.2%,是男性(21.2%)的近兩倍。原因主要是“擔心自己養不好孩子”,佔35.8%,其後是“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大”(22.7%)。
韓國如何鼓勵生育?
據介紹,為了解決低生育問題,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0~1歲嬰兒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到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000元);
韓國政府還將向生育孩子的家庭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的生育補貼。
根據即將釋出的“2025年人口政策”。韓國政府將新設“3+3”育兒假制度,即新生兒的父母都可以申請3個月的育兒假,期間每人每月最高可獲300萬韓元(即每月1.8萬元人民幣)的育兒津貼。
如果把上述三項育兒福利(連續12個月的育兒補助每月30萬韓元+一次性家庭生育補貼200萬韓元+夫婦兩人共6個月的育兒假津貼每月300萬韓元)相加,基本上可以覆蓋年輕夫妻的生育花費和假期生活費用。
當然,育兒花費只是開始,一旦一個家庭有了孩子,更大的花費還在後面。
如何減輕育兒家庭的長期負擔?
根據這項鼓勵計劃,韓國政府面向多子女家庭的支援也將進一步擴大。到2025年,政府將為多子女家庭提供2.75萬套專用公租房,並考慮將多子女家庭的標準從現行的3名以上子女放寬至2名以上;對低收入家庭,從第三胎起,大學學費全免。
另外,為保護婚孕產期的職場女性,政府要求企業公開男女員工在就業、晉升、薪水方面的待遇等資訊,還將引進懲罰性賠償制度,以防職場性騷擾等問題。
一邊要解決鼓勵生育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照顧老年人的問題。
據悉,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問題,韓國政府將加大針對老齡人口的就業崗位和養老金政策支援,引進上門診療服務等各種福利制度。
資料顯示,2020年韓國老齡人口(65歲以上)佔比達15.7%,為812.5萬人。預計該比例到2025年將上升至20.3%,韓國由此邁入“超高齡社會”,2060年這一比例將達43.9%。
到2020年,韓國老年人口的撫養比為21.7%,即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要負擔21.7名老年人。受低生育率和高齡化影響,預計該比例將逐年遞增,2060年將高達91.4%,即接近一比一:一個人工作養活一個人退休。
韓國老年人口占比將不斷上升
擴大移民和鼓勵不婚生育靠譜嗎?
根據2014年韓國國會按照當年1.1的生育率進行的人口模型預測,到2750年,韓國人將從地球上消失。
根據模擬結果,2056年韓國人口將為4000萬人、2100年為2000萬人、2256年為100萬人,再過500年韓國人口歸零。
但是,韓國2020年的生育率很可能下降到0.8左右,如果按此0.8計算趨勢,那韓國消滅的時間點會來得更快。
人口斷崖帶來的衝擊,會形成“生育率下降人口減少內需萎縮經濟停滯生育率下降”的惡性迴圈。韓國經濟活動人口的減少會導致生產力下降,總體消費減少就等於投資誘因的消失。再加上,福利成本增加導致國民稅金負擔加重、製造企業向外轉移的“產業空洞化”現象加劇等,人口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動搖經濟的根基。
這其實正是日本經濟失去的20年最主要的原因。
韓國的人口問題,雖然比日本的人口問題晚了幾年,但路徑是一樣的。人口減少與老齡化的疊加,將使一個國家變成“低慾望社會”、一個經濟體進入下行通道。
今天的韓國首爾,正如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日本東京。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年輕人不戀愛、不結婚、不生育。現在年輕人找工作比登天還難,在房價一路飆升的情況下連找個小小的安身之地都不容易,對他們來說,結婚無疑是一種“奢望”。家裡有個孩子等於有個“吞金獸”“碎鈔機”,生孩子的“價效比”遠遠低於不生,因此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生寶寶。儘管韓國政府準備拿出200萬億韓元的大筆預算,但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然改變,這些預算遠遠不足以扭轉低出生率的趨勢。
隨著傳統的婚姻觀念逐漸瓦解,目前,不想婚戀但想要生育的女性不在少數。法國透過對不婚生育增加支援,在解決低出生率問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韓國參考。但是,創造一種包容不婚媽媽和其家庭的社會、經濟環境,很不容易。
韓國中央日報的評論呼籲,如果不能在內部解決問題,接受外部“輸血”也是一種方法,也就是向具備專業能力的移民果斷地開啟門戶。從全球來看,日本是唯一一個不實行開放移民政策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但就連日本也在近幾年開始鼓勵接受移民。不過,對外籍勞動者的歧視、認為移民奪走本國人的工作崗位並引發種族文化矛盾的擔憂等,都是實行開放性移民政策的包袱。
實際上,在東亞地區的中日韓三國,在接受外來移民方面,都是比較謹慎的。雖然面臨同樣的人口問題,但要立即大規模放開移民入境,社會阻力巨大。
目前看,最為可行的,還是在本國國內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