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一個人看電影沒勁,到電影院看電影就覺得很帶勁。電影院到底有怎樣的效果讓人們如此痴迷?
電影院裝置豪華,有投資上萬的投影裝置,還有形成立體聲聲場的環繞音響,座位也很舒適,還有飲料、爆米花等零食賣。在這樣的環境看電影,有吃的有喝的,還可以靠著軟軟的靠背舒展開肢體,如果趕上了3D電影,還能享受一場身臨其境的視聽盛宴,比起家裡的電視和電腦就算是天上人間了。
電影院有伴侶,除了年輕伴侶之外就是觀影人群了。大家都在黑影裡默默地看,也一同作伴。四周都是黑暗,只有螢幕反射的光亮,舞臺主體就是投影的幕布,能把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螢幕上。大多數生物都有向光性,人類也不例外。人們處在黑暗裡,看著光亮的螢幕,四周都是立體聲響,也就被深深吸引了。與其說大家在看電影,不如說大家在一起體驗電影更合適。有時候人們還會一起驚呼,一起唉聲嘆氣,一起大笑,一起流眼淚,形成強烈的場效應,被電影感染,也互相感染。有些人還有心愛的人相伴,吃著、喝著,或許受了這種感染,手就拉緊了,有時候還會變成一個人,那麼還有什麼比這種刺激更讓人著迷的呢?
小情侶喜歡看恐怖片和愛情片。恐怖片可以拉近兩個人的距離,膽小的女的會緊緊攥著男的手,或者主動投懷送抱,獲得一種緩解恐怖的方式,或者女的根本就不害怕,而是故意往男的懷裡鑽,那就屬於“女人心海底針”的範疇了。看愛情片子有利於摹仿,人家幹什麼他們也要幹什麼,只是礙於場地的限制和眾目睽睽,小情侶只能做些小動作了。如此一來,電影院就成了偷情的場所,只是他們不敢肆無忌憚,怕別人看見或者怕被人偷拍。於是,青年男女一起看電影就並不是看電影本身那麼簡單了,而是被人視為關係曖昧的表現。有一個男人去看《葉問4》,看完之後,影院燈光亮起,他發現後排居然坐著自己的妻子,妻子瞞著他,陪著另外一個男的去看電影,陰差陽錯坐到了他的後排。馬上,電影院就成了比武場。兩個男人剛看完葉問的詠春拳,或許會獲得一些實戰的招式和靈感吧!
影院封閉性的空間會讓人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進入了世外桃源,暫時遠離了塵世的喧囂,沉浸到一部電影中去,類似於做了一場夢。影院的黑暗就像夜晚的黑,投影機投出的影像就好像人夢中的故事。而導演拍電影的時候還真的要琢磨人們的接受心理,看人們能不能接受他的電影。換句話說,導演考慮的群體接受心理其實和人們的潛意識有關,而人們做夢也和潛意識有關,純粹就是潛意識自造夢境。電影的出現讓人們可以看看導演的夢,別人的夢,別人的生活,別人的人生。
這種近距離地看只有在電影院裡才會有很深的感觸,當然不排除在家看的時候入戲很深的情形。電影院的展示效果好,也就開始賣這種好效果了。資本投入之後,電影票錢也就貴了起來。不過,不抽菸的人進入電影院,聞到很濃重的煙味兒就不是很爽了,影響觀影心情;看到一些隨便議論的人毫不顧及別人的現象,也就不爽了。尤其是看到一些小情侶摟摟抱抱的狀態,更是覺得不是滋味兒了。
理想的情況下,到電影院看電影還是有很好的體驗的,只不過票價不菲,讓很多人想對電影說:愛你並不容易。好懷念小時候在農村看免費電影的情形,只是現在也有流動放映員,也是播放免費的電影,只不過大多數片子都是老片子,看的人沒幾個,驗證著經濟的騰飛與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或者直接驗證了人們的懶惰與無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