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政治興起之後,似乎透過暗殺可以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被很多人所提倡。那麼,暗殺政治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呢?
犧牲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幹掉一些關鍵人物,換取更多人的性命或者更長久的和平,似乎買賣划得來。但相對於暗殺的刺客來說就有點不人道了,畢竟他要做出最壞的打算,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做出犧牲。如果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想苟且偷生或者出賣主子,也就被人們所唾棄了。一般來說,刺客也是一種職業,要掙錢的。誰要是僱傭刺客就要出足夠的錢,錢數不夠或者刺客不願意就達不成協議,刺殺活動也就不能成行。想僱傭刺客的人一定會估摸對方的力量,然後找最合適的刺客來完成任務,當然也有僱傭刺客給對方一定的警告並不要了對方性命的行為。
刺客也分能力大小,當然也就有了排名,有了價格差距。最好的刺客要得到重金才會出行,或者受人之託,擺脫不掉,也可以去做任務。而僱用刺客的人會給刺客保證,保證照顧他的妻兒老小,料理他的身後事。如此一來,刺客才會專心於本職工作,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辭。
刺客的價值或許在於以微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政治目的。從成本上來說,算是大大節省了政治成本,不然“伏屍百萬,血流千里。”就成了政治災難了。荊軻刺秦,不成功則成仁,勇猛異常,只因為受了燕太子丹的託請,以為刺秦就可以挽救燕國,繼而挽救天下蒼生。還有太子光派專諸刺殺王僚,任務成功了,專諸死於非命,算是盡職盡責。如此還不算,太子光做了吳王闔閭之後,繼續追殺王僚的兒子慶忌。慶忌逃到了衛國,也沒能倖免。嘗慣了暗殺政治甜頭的吳王闔閭繼續買通刺客,派要離刺殺慶忌。要離不負使命,刺殺了慶忌,算是對王僚家斬草除根了。此外還有聶政刺殺韓傀,張良買通大力士刺殺秦始皇等等。刺殺的意義在於斬首,並且成功奪權。或者只是為了幹掉君主或王侯,然後讓後繼者改變政策。
民國時期也有很多刺殺活動,國民黨左派廖仲愷遭刺殺,民主愛國人士李公樸、聞一多先後遭到刺殺,袁世凱也遭到過刺殺,孫中山照樣遭到過刺殺,連作家魯迅也曾經遭到過威脅,那麼,刺殺活動猖獗的背後是不是隱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當然有。民國時期的愛國人士要幹掉屠殺革命者的官員,無可厚非;國民黨組織軍統和中統特務機構進行活動,專門屠殺革命志士和愛國人士,就顯得卑鄙無恥了。幹掉官員其實並不可取,因為幹掉一個還會有新來的,政策不會變動多少,即使幹掉皇帝,也不過換一個新皇帝而已,制度照樣不會改變,而行刺的成本相對於打仗來說要小得多,但相對於沒有改變多少的制度來說,行刺就算是無效的了,行刺的成本也北大大浪費了。如果國家組織特務機構進行刺殺活動,那麼這種統治就成了白色恐怖統治,不但浪費納稅人的錢,而且還會給人們造成心理陰影,也為政權被推翻埋下了禍根。
暗殺政治為什麼不明著來?因為明著來不行,會造成不好的政治影響,也會連累很多主子。事實上,暗著來的刺殺大部分也受到了追究,僱用刺客的主子也就受到了清算。從長遠來看,刺殺君主或官員不可取,刺殺民主愛國人士和人民群眾就更不可取了,雖然能夠控制一時的言論,但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政權的崩潰,得不償失。
如果一個政權提倡暗殺政治或者民間提倡暗殺政治,並且強調這種價值觀,那麼這個政權一定是個獨裁政權,也一定要“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到“川壅而潰”的時候,也就“傷人必多”了。短期內,暗殺政治似乎是有效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提倡暗殺政治的原因。畢竟,提倡的暗示政治的政客們也就只看到了眼前,看不到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