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有沒有拋開卦辭、爻辭,單憑演算結果來預測吉凶的辦法呢?

答案是:有的。比如我們演算的結果是乾卦初九爻,一爻定吉凶。“潛龍勿用”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不用管,只需要關心這一爻在乾卦當中的位置就好。

當然,還需要引入一點新規則:我們已經知道奇數屬陽,偶數屬陰,那麼一卦有六爻,第一、三、五爻的位置就叫陽位,第二、四、六爻的位置就叫陰位。陽爻在陽位,陰爻在陰位就叫“得位”,是好的;陽爻在陰位,陰爻在陽位,就不得位,是壞的。把這個規則應用起來的話,乾卦初九爻就屬於陽爻在陽位,得位,意味著預測結果是吉,你想做什麼就可以放手去做。

規則當然不止一種。一個六爻卦可以分解為兩個三爻卦,每個三爻卦中間那一爻的位置最好。這個位置,也就是六爻卦裡的第二、第五爻。如果你的演算結果是“一爻定吉凶”,那麼這一爻落在第二、第五爻上,就叫“得中”。乾卦初九爻雖然“得位”,但不“得中”,意味著預測結果雖然是吉,但還算不上大吉大利。

讓我們看一個既“得位”又“得中”的例子:豫卦第二爻,陰爻在陰位,所以“得位”,又恰好是第二爻,所以“得中”。順便看一下爻辭:“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往下看,還會看到這樣一句話:“《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不用管,只看裡邊熟悉的字眼:第一句裡有“介石”,第二句裡有“中正”,這就是蔣介石名和字的出處。用《周易》算卦,從卦爻辭取名,這是前人一種常見的取名方式。

“得位”和“得中”這樣的規則還有很多,比如“錯卦”和“綜卦”,涉及到顛來倒去的複雜演算,所以才有了“錯綜複雜”這個成語。講到這裡,大家一定會生出一種疑惑:既然只靠演算法就可以預測吉凶了,卦爻辭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卦爻辭可有可無,《周易》這部書豈不是也一樣可有可無了?

以上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些演算法,都是後人的附會,雖然也算影響深遠,但可靠性實在不高。世道人心的規則,有需求就有供給,沒有對應的供給就會出現對應的替代品。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就會有人向你兜售鑽石。有一句我們很常見的話:“某某如果真的無效,怎麼可能存在了這麼久,有這麼多人在用?”這句貌似合理的話之所以不成立,正因為忽略了“需求最討厭空缺”的道理。

話說回來,不僅那些“得位”、“得中”的演算法毫不可靠,就連一開始就給大家講解的五十顆圍棋子的演算方法,可靠性也不算很高。

這倒不是故意使壞。很負責任地說,五十顆圍棋子的演算法是現存所有《周易》演算法當中最靠譜的一種。——這話也可以換一種表達形式:這種演算法是所有不靠譜的演算法當中最靠譜的一種。

無論如何這都算是一種古法。到底有多古呢?只有宋朝那麼古。它是朱熹和得意門生蔡元定一起研究出來的——或者說是半研究、半開發出來的。再說難聽一點,至少有一半都是連蒙帶猜搞出來的。

即便如此,之所以說它比漢唐年間的易學演算法更靠譜,是因為它基本上還算是嚴守《周易》文字,能理解的地方就沿用,不能理解的地方才創新,全不像京房那些人,雖然還頂著《周易》的光環,但事實上已經完全拋開《周易》另立門戶了。

朱熹和蔡元定確實是循著文獻來做研究的。這就要簡單說一說《周易》的版本問題。

今天我們看到的《周易》,基本上都屬於“周易經傳合編”,是把《易經》和《易傳》打散之後再編輯在一起的。原始面貌的《易經》基本上只有卦辭和爻辭,也就是說,它就是一部算卦索引手冊,你算出了哪一卦、哪一爻,就翻翻這本手冊找到相應的卦爻辭,看看卦爻辭說的是吉是兇。這時候的《易經》還只是《易》或者《周易》,沒有被尊稱為經,更沒有蘊含著宇宙密碼、人生真理和治國安邦之道,真的就只是一個占卜手冊而已,秦始皇焚書的時候都懶得燒它。

等這樣一個樸樸素素的占卜手冊落到儒家學者手裡,忽然就被昇華了。當然,這塊渾金璞玉也確實有著可以被昇華的潛質,它確實道出了一些“週而復始”、“從量變到質變”之類的萬物演變的基本規律。學者們寫論文論述《易》的哲學,又把它和上古聖王的治國之道拉上了關係。有十篇論文被彙集起來,合稱“十翼”,表明它們是《周易》的十隻翅膀——當然也有更接地氣的名字,叫做《易傳》,傳說出自孔子親筆。

於是《易經》有了廣義和狹義兩重涵義:狹義上僅指最原始的卦爻辭的部分,以和《易傳》相區別,廣義上是指狹義的《易經》加上《易傳》。狹義的《易經》從沒講過卦爻怎麼演算,而《易傳》裡有一篇《繫辭上》,言簡意賅地講到了算卦的手法,原文如下: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如果有人看不懂的話,完全不必氣餒,因為對於一套演算法來說,它實在過於言簡意賅了。即便是朱熹這樣的大儒,也只能理解到演算法的一個輪廓,只有連蒙帶猜才能把它補全。而且遺憾的是,最貼近《周易》時代的演算法記載,所有文獻當中僅此一例,這就是我們唯一的參考資料了。

參照這段話,大致上可以看得出來:把“三變”重複六輪,可以算出完整一卦,到此為止基本算是可靠的古法,但怎樣求出變卦,怎樣預測吉凶,那就是朱熹、蔡元定連蒙帶猜的領域了。

1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一男子血洗5個村莊,8小時連殺56人,只因被蒼蠅吵醒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