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
飛雪連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寫了十四部長篇武俠,另加一部短篇武俠越女劍,一共十五部武俠小說,總體字數超過了1000萬字,塑造了1047個角色。這十五部小說中,有三部是情節相互聯絡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射鵰三部曲中,有過三次華山論劍。第一次華山論劍中,評選出華山五絕,分別為:中神通王重陽、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北丐洪七公和南帝段智興,第二次華山論劍中,西毒歐陽鋒透過逆練九陰真經奪得了天下第一,第三次華山論劍則評出新五絕,分別為:中頑童周伯通、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北俠郭靖和南僧一燈大師。
熟悉金庸武俠的朋友便清楚,這三次華山論劍,都集中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
問題隨之而來,為何《倚天屠龍記》中,不再有華山論劍呢?通觀射鵰三部曲全域性,原因如下:
第一、蒙古韃子入侵中原《神鵰俠侶》的結局,是襄陽大戰。襄陽大戰中楊過用黯然銷魂掌擊殺了金輪法王,同時用彈指神通刺殺了蒙古大軍的統領蒙哥,蒙哥一死,蒙古大軍群龍無首,襄陽危機自解,再後來便是第三次華山論劍,楊過歸隱了。
若干年後,蒙古內局穩定,忽必烈再次點兵進攻中原,這回來勢更兇,即使是郭靖和黃蓉守衛襄陽城誓死抵抗,仍然無濟於事,最後襄陽城破。襄陽城為關中要塞,是最後一道防線,襄陽城破後,蒙古大軍入侵中原如入無人之境,血洗整個中原,造成了“十室九空”的人間慘劇,元朝取代了宋朝。
於此同時,中原武林受到了嚴重的折損,武林高手紛紛死的死,傷的傷,歸隱的歸隱,諸多絕世武功,隨之後繼無人,中原武林勢力降微,武學出現了斷層。到了《倚天屠龍記》,距離襄陽城破近六七十年,早已沒有一人能夠代表一方勢力,去參與華山論劍了。
第二、各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取而代之的便是“抱團取暖”,也就是後來出現的幫派林立。《倚天屠龍記》中並不是沒有比武,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比武,便是各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與華山論劍一樣,更多的是尊崇單打獨鬥,然而又與華山論劍不一樣,因為每位出戰的大俠,都代表著各自的門派。雖然同樣是比武,但是寓意與“華山論劍”大相徑庭。
第三、華山論劍的真正含義第二次華山論劍和第三次華山論劍只是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延續,第一次華山論劍比完後,五絕定下盟約,十五年後再比一次,於是第二次華山論劍如約舉行。第三次華山論劍的出現,僅僅只是巧合,群俠恰巧齊聚華山之巔,又恰巧再過了十五年。
《倚天屠龍記》距《神鵰俠侶》已經八十年了,早已經物是人非,神鵰俠侶的江湖傳說都被遺忘了,誰還會記得華山論劍呢!
對於以上分析,不知諸位大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