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7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佈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6個廣播節目、24個電視節目和2個集體創作節目入選。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製造強國的戰略提出,以科技為內驅力的產業蓬勃發展。中國科技熱情的日益高漲,也讓科技類節目應運而生、大放異彩。
浙江衛視於2019年4月推出的科技類人物專題節目《預見2050》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節目以塑造科技人追夢故事作為獨特視角,以人的故事帶出科技創新背後的不易和堅持。定位於一檔以“年輕人因科技而團聚”為核心主旨的科技人物專題節目,《預見2050》聚焦人工智慧、雲計算、航空航天、智慧城市等十個科技領域。每期以一個前沿科技為主題,透過記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傳遞出科技人物的人生觀、價值觀。
模式:引入觀察類形態,創新科技類綜藝模式
《預見2050》將觀察類節目模式引入科技節目,在科技類題材範疇裡大膽創新。
在棚內嘉賓的功能性上,節目組充分考慮要將科技的專業解讀和通俗易懂的民生視角進行結合。節目常駐嘉賓中,2050大會的發起人、阿里雲創始人王堅,進行科技的權威解讀;零零科技創始人王孟秋,兼具科學家和創業人的雙重身份,剖析創業者的生存不易時極具帶入感。主持人張大大,以接近觀眾的視角進行發問,增加節目趣味性。同時,節目還邀請80後、90後的科技愛好者參與討論,打造多樣話題。
除此之外,在每期節目的尾聲,當期主人公都會選出一個代表性的物件,由王堅放入演播廳的紀念展臺上。將人工智慧應用於設計創意領域的範凌,選擇了由智慧系統設計的海報;24歲自掏腰包組織中國首次萬人程式設計大賽的施韓原,選擇了程式設計師群體都愛穿的帽衫……這些能代表“年輕科學家”精神核心的物件,被放在紀念展臺上,就像博物館的展品一樣,向每年來現場參與錄製的嘉賓進行展示,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熱愛科學的年輕人的精神延續。
選題:平凡人的不平凡視角,煙火氣的科技概念
《預見2050》的大主題是“年輕人因為科技而團聚”,節目選取的主人公並不是年齡標準上的年輕人,而是心態充分年輕且敢於探索的人。例如環球飛行者張博,本身已經是多家成功公司的所有者,然而他敢在五十多歲放下所有,堅持個人環球飛行上傾盡所有——遭遇過飛機震動、異常下降等多種危險情況,卻從未想過退縮,可謂名副其實的“年輕人”。
惡劣的環境下,張博一邊吸氧一邊飛行。
節目組將“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這一主旨貫穿始終,選取了一位位心態年輕、對科技充滿信仰的人物。他們也許是某個前路迷茫的創業者,也許是默默無聞的技術工人,但他們默默地在自己的行業裡耕耘,從事著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科技探索。除了該人物科技領域的展示,節目也會盡可能地挖掘主人公生活化的一面,展示他們性格的多面性。
與此同時,節目組在挑選的科技主題時也抓住“強代入感”這一關鍵詞。
節目多數選題不是高高在上的高尖科技,而著眼於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選題。例如,從事城市大腦研究的薛貴榮,運用演算法技術把城市道路和汽車的交通問題轉化成神經網路和數學領域的問題,科學的調配紅綠燈的時長,解決和人們息息相關的城市擁堵難題。
基於這一思路,節目的選題才比一般科技節目更溫暖、更值得關注。
敘事:真情實感講故事,量身定製做策劃
如何把宏大嚴肅的科技命題,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讓普通觀眾看得懂、看得進,是節目組在講述故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節目組透過梳理不同的選題,找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除了記錄這些科技高光時刻,更關注這些科技創新背後人與人的真實情感的連線。要講好他們的故事,節目組要做的是找到他們的共性——情感的交流和夢想的激情。
長年駐紮在山東煙臺龍口的“翎客航天”創始人,三年間與家人的見面次數不到三次,成員吳曉飛則索性帶著妻子和孩子直接搬到龍口;“雪浪數制”的合夥人姜其強,放棄了惠普公司的高層職務,來到無錫與大學同學王峰一起創業,長期與家人分居兩地,他說“工業網際網路是未來最有價值的行業,不追逐一下夢想感覺對不起青春”。他們是高精尖的科技工作者,同時他們也是對夢想執著的追求者,他們所做的一切正是因為有了親情的重量,所以才更堅定了不畏失敗、勇於突破的信念;也正是因為對他們親情和家庭的刻畫,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才會更加帶入,產生共情。
針對每一期主人公的講述方式,導演組也力求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切切實實地去分析選題,用合適的方式去講故事。
節目第一期的火箭可回收實驗,導演組採用了行進式真實記錄的講述方式,以火箭發射實驗為時間節點,透過倒敘的方式,記錄火箭發射前的團隊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第三期薛貴榮的故事,導演組透過前期採訪,調查嘉賓身邊的人,發現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可愛面,講述故事的方式,就變成了人物先行。
楚龍飛和他的團隊在火箭回收成功後喜極而泣。
後期:風格化包裝令節目有溫度、有深度
科技類節目中,應用後期語言和包裝手段能夠使晦澀難懂的主題變得引人入勝。
在十期科技主題中,“工廠大腦”也是一個令導演組大腦頭疼的領域。創業者王峰,正是致力於為製造業打造自主可控的工業資料作業系統——“工廠大腦”。為了讓這個有距離感的選題變得生動有趣,節目組設計出一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線——《雪浪英雄傳》。
從解說詞到後期包裝板,節目風格趨向慷慨熱血的古典武俠風,主要人物出場配樂也是《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當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響起時,觀眾和這些創業者們的距離一下子拉進——他們就是一群懷揣著科技夢想的英雄好漢,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江湖逐夢不止。
除此之外,後期製作上增加了大量科技感特效用以說明覆雜深奧的知識,如3D模型、思維導圖等。這種設計有效發揮後期特效在科技節目中的作用,既不喧賓奪主,還兼顧未來感。
科技是科學,更是人學,是一代代滿懷好奇之心的科學家共同探索的生命之學。《預見2050》透過展現一個個平凡科技人物不平凡的故事,展現當代科技人物的社會擔當和“科技興國”的精神核心。節目用強代入感的模式,深入淺出的解析,讓看似飄在空中高大上的前沿科學技術,飛進尋常百姓家,讓受眾感受到“科技並不高冷,它和音樂體育一樣能夠被欣賞,並把人連線起來”的立意,開啟科技、社會、人類三者共同發展的暢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