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顧方舟

"醫生"一直是令人十分敬佩的一個職業,他們是敢於和命運作鬥爭,敢和"死神"搶人的"白衣天使"。有很多醫生這一生中解救了幾百名,幾千名甚至是上萬名病人,卻選擇低調處事,從不宣揚自己為他人所做的一切。

顧方舟:"成為醫生不只是為了救人,還是為了自救"

1926年,顧方舟出生在上海,但卻生長在浙江寧波的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哥哥出生在寧波附近的一個名叫"方橋鎮"的小鎮上,取名為"方橋";而他的母親認為橋下應該有一艘船,所以給他取名為"顧方舟",則也側面表明了他們的母親對二人抱有美好的期許。

顧方舟

原本顧方舟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美滿,家庭富足,衣食無憂,然而意外總是悄然而至。顧方舟的父親是在海關工作的,這份工作在當時而言,無疑是一個"香餑餑",但這份工作也有著許多潛藏著的危險——會接觸到外來人員和各種各樣的物品。

在顧方舟4歲那年,他的父親一如既往的去海關工作,結果船上有一些從非洲那邊國家來的某些帶有病毒的昆蟲。他的父親不幸感染上了"黑熱病",看著變得無比脆弱的父親,他的母親非常焦急,連忙將他的父親送往了當時醫療條件更好一點的天津。

錢一大筆,一大筆的砸進去,顧方舟的父親卻依然肉眼可見的消瘦下去,沒過多久就遺憾病逝了。而失去了父親的支撐,顧方舟就從不愁吃穿的"公子哥兒"變成了連吃口饃都要精打細算的"窮人家的孩子"。不過他的母親卻非常堅強,她很快就從失去愛人的悲痛中走了出來。

顧方舟

顧方舟的母親獨自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她為了養家餬口,辭去了她一直熱愛著的教師一職。前往杭州去學習當時剛興起不久的助產技術,並考取了執照,顧方舟暫時由他的外婆照顧。不過這世上,最不缺少的就是"落井下石"之人,和愛"看好戲"的人。

年幼的顧方舟遭受了周圍許多人的白眼,輕蔑,甚至是被同齡人欺負,辱罵。而他的母親在剛開始時,為了供得起兄弟兩的學費,也是奔東跑西的去借錢,受盡了某些親戚、朋友們的冷嘲熱諷。所幸的是,顧方舟和他哥哥大概從小受到了父母性格的影響。

他們遠比同齡人堅強許多,知道母親的辛苦與不容易,所以從來不抱怨。年僅4,5歲的顧方舟更是十分懂事,小小年紀就懂得幫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而每當夜深人靜,母親哄年幼的他睡覺時,總是會說,"你要好好學習,努力考上好大學,成為一名可以救死扶傷的好醫生,這樣我們就不用總是求著別人救自己了。"

顧方舟

這句話,成為了顧方舟一生的信念。雖然父親逝世的時候,他還年幼,但是他是清楚被病痛折磨的父親是有多麼難熬的。他在那時就有了成為一名醫生的心願,現如今有了母親的支援,他就更加努力的向自己的夢想全力奔跑了。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痺症"

皇天不負有心人,1944年,在顧方舟不懈的努力下,他成功考進了北京大學的醫學系,邁出實現自己夢想的一大步。他在大學期間也沒有絲毫的懈怠,成績一直都很優秀。甚至在1951年的時候,作為第一批學生去了前蘇聯醫學科學院的病毒學研究所讀博,並獲得副博士學位。

因為小時候的病痛經歷,顧方舟一直對"病毒","公共衛生領域"耿耿於懷,他在病毒學研究所的時候,就專攻於研究各種病毒。而在他畢業之後,也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選擇去當更熱門的外科醫生,反而奔波於在戰場和多個地方,忙著搞公共衛生事業。

顧方舟

顧方舟認為他若是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就只能醫治一些有"外傷"的病人;但是他要是做好公共衛生的建設,那就可以造福一大片的人民,使他們受益,解救無數人。而他也確實如自己所想,解救了成千上萬,甚至是億萬名國人。

1955年,也就是顧方舟剛回國的那年,國內爆發了一種前所未有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脊髓灰質炎"。或許看到這個病名,有許多人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告訴你們它的另一個名字,想必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了,那就是"小兒麻痺症"。

"脊髓灰質炎"是由一種濾過性病毒引起的,傳播非常廣泛。而且因為小孩子對病毒的抵抗力很弱,得病率很高,因此它又被稱為"小兒麻痺症"。患了"脊髓灰質炎"的病者,輕者幾乎沒有什麼症狀,但是重者可能會引起嚴重癱瘓,甚至是危及生命。

顧方舟和妻子

"脊髓灰質炎"有著7~14天的潛伏期,這期間沒有什麼明顯症狀,但是在期末的時候伴有傳染性;之後患者一旦出現低熱,中熱,並且有頭疼,睏倦,全身疲乏等不適症狀,就表明他已經開始病變;而他若是體溫恢復正常後,又突然加重,且伴有嘔吐,過敏等多種現象發生,就是到了癱瘓前期。

"脊髓灰質炎"來勢洶洶,給當時醫學並不是非常發達的中國,帶來了重創,尤其是當時的中國對它一無所知。這也導致了"脊髓灰質炎"在國內非常"囂張",從江蘇南通市開始,短短一年時間,就有1680人因為染病癱瘓,死亡率更是高達27.75%。

面對這人間慘象,顧方舟和其他3名研究生站了出來,他們被派往前蘇聯去學習"脊灰"疫苗的生產技術——早在1950年時,美國和前蘇聯就已經研究出疫苗,但是不能做到根治,且安全性不能保證。在這裡,蘇聯的一位師長贈送給他了一些由美蘇研製出來的疫苗原液。

顧方舟和同事們一起建造研究所

顧方舟如獲至寶,他和其他幾位同事立即回到了國內,準備展開研究,他們打算研製出"活疫苗"——雖然風險高,但是成本低,且可以有效的制止病毒的傳播。1960年,他和幾位同事來到了昆明,這裡有一個獼猴養殖基地,可以讓他們進行實驗。

只是等一行人來到了約定地點後,才發現那裡根本就沒有研究場所。甚至物資緊缺,交通不便,而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這些人從未叫過苦,幾個人不是住在一個山洞裡,就是在臨時搭的大棚裡,湊合度日。一直這樣生活著,直到9個月後,他們才成功建立了昆明生物研究所。

顧方舟和他的同事們,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的進行各種研究,終於耗時幾個月後,研製出了"活疫苗",並進行了臨床試驗。顧方舟一行人先是在獼猴和自己身上進行試驗,成果還不錯,但這些還遠遠不夠,他們需要在孩子身上進行試驗。

顧方舟和兒子

為了成功研製出疫苗,顧方舟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

但是誰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承擔"生命的風險"?可時間非常緊迫,那些已經染病的孩子們禁不起長時間的等待。於是,顧方舟做了對他而言非常殘忍的決定——讓自己的孩子"上前線"。他和另一位同事,瞞著自己的妻子和家人,給自己剛滿月不久的孩子打了"脊灰"疫苗。

日子一天天過去,對顧方舟而言,卻是度日如年。他每天都睡不好,吃不好,一直都在注意著兒子的身體情況。所幸的是,這一次幸運女神眷顧了他,孩子們安全度過了測試期。這個在成年之後就鮮少落淚的大男人,在宣佈結果的那一刻,卻抱著同事哭的像個孩子一般。

"脊灰"疫苗被顧方舟等人成功研製出來後,就緊急的投入到了市場中,進行大規模的生產。也正是因為顧方舟的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使得中國可以安全度過那一場災難,解救了億萬名國人。

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劉景崇:拋棄過億資產和百萬年薪,在終南山出家,做個平靜的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