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王菲與李亞鵬的女兒李嫣患有先天性唇顎裂缺陷,然而如今14歲的她,一點兒也不自卑,表現出來的總是那麼的自信、從容。這一切,離不開王菲和李亞鵬對她的藝術培養。

6歲李嫣舉辦個人畫展,7歲時的一幅充滿童趣的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作品,在慈善拍賣會上居然拍出一百萬的天價! 同樣,李嫣的書法“信念”兩個字也拍出26萬。

可能網友不服氣:這些都是因為爹媽的面子。雖然慈善拍賣並不一定能反映作者的真實水準,但李亞鵬曾在網上曬過一張李嫣的畫作。畫作中的駿馬栩栩如生,體現出了李嫣很好的藝術天賦。李嫣對自己的顏值不自信的,她的許多照片都用頭髮把臉擋住,然而她又是自信的,你看她走在T臺上,一點兒不遜色於專業表演的人,正是因為有藝術的薰陶,讓李嫣能淡然面對現實。

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能開拓孩子的眼界和思想,激發靈感,啟迪心智。

有人也許會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自己沒有那個經濟實力或者學識去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其實,開啟藝術啟蒙並沒有那麼難,法國作家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透過一本書告訴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它就是《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是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曾在索邦大學與盧浮宮學院接受藝術史教育,現為盧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同時擔任“如何欣賞畫作協會”的長期管理者和講師。她多次受邀擔任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家博物館顧問,著有多部藝術教育相關書籍。

這本書是一本啟蒙孩子藝術素養的書,是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長期積累的產物,別出心裁的內容分割槽,可以看出作者傳播藝術的用心與真摯。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告訴讀者,只需要一個契機,也許是一幅畫,也許是一次展覽,也許是一本書,就能將帶有藝術興趣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心中。

1.開啟藝術之門,不需要你成為一名藝術史學者

給孩子講藝術不是在教授一門課程,你不需要成為一名藝術史學者,不需要是專家。對於普通家長來說,你需要明白的是,你所能告訴孩子的,只是一些美學體驗、一小段歷史,或者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而已。

也許你的講述不完整,這沒有關係,真正需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他們對未知的事物抱有求知的慾望,這將會陪伴他們一生。

身為父母,你的目的只是開啟一扇門而已,因此你不必變成另外一個人,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你的聽眾,並使用正確的方法。

2.相信孩子

通常來說,向孩子傳遞知識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你的所知作為起點,另一種是從孩子的所知開始。很顯然,後一種更高效更有力,誰也不願意強迫學習。

因此,給孩子講藝術,我們首先要問“你看到了什麼”,而不是“看這個”或者“你應該知道……”

瞭解孩子看到了什麼,能打破你們之間的壁壘,節省時間,更高效地將你們可以分享的認知連線起來。

站在一幅畫前,你不用先來一翻高談闊論,講起源,講含義,因為孩子的眼睛裡看到的和你講的可能風馬牛不相及。

不要將你的知識從外部強加給孩子,而是要針對他們的問題給予生動的迴應。

想象一下,你們站在一幅17世紀荷蘭靜物畫前,畫面有書、樂器、水果、輕微褶皺的桌布、質地上乘的掛簾等。

首先肯定孩子對影象的體驗,藉助孩子潛在的感知,引導他們瞭解繪畫或其他視覺藝術形式。當然,你不是在填補他們知識的空白,而是幫助他們將感知到的表達出來;你可以告訴孩子其中的隱喻,簾子落下象徵著人生如戲般落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種藝術作品。

一旦找到引起孩子興趣的對話方式 ,你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僅僅給孩子講講藝術,就夢想著他們成為有見地的藝術愛好者,這是不可能的。你的心態會影響孩子對藝術的態度。欣賞一件藝術品,在享受樂趣之外,更讓孩子獲得關於人類生存意義的理解,這個更重要。

3.利用你所熟悉的

如果談論藝術你感到沒有把握,解決辦法很簡單:從你最熟悉的事情開講。

無論你是一名廚師,還是一名機械師,或者是一名動物愛好者,總有某個東西是你熟悉的。千萬不要覺得它們與藝術毫不相關,恰恰相反,它們是你接觸藝術的主要途徑。以自己的經驗積累為基礎來觀察、談論一幅畫,會讓你的表達更有說服力。只不過需要你做一些準備工作。

比如技術的角度

許多人感覺自己和藝術不沾邊兒,認為藝術是一種貴族愛好,與他們關心的問題毫無關聯,其實不然,藝術家也需要立足於現實,在創作中也會受到各種限制。

大多數畫家在談及自己的作品時,往往更關注技術,而不是理念。他們的作品是如何完成的,使用了哪些工具、用哪種材料來體現他們內心的想法等,觀眾很少關心作品的創作過程,實際上這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是理解作品的關鍵,甚至是欣賞作品的起點。

比如運動的角度

自古以來,人體是繪畫和雕塑的永恆主題,特別是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作品以神話、英雄或古代運動員為創作物件,建立起一個宏大的“人體姿態相簿”。

比如數學的角度

研究畫面的幾何佈局,觀察藝術家採用的構圖方法,也是理解繪畫作品的方法。在繪畫中運用數學原理最多的,就是黃金分割法。

古典泊建築師對這個概念瞭然於胸:當一條直線以黃金比例被分成兩段時,整條線長與較長一段的比例,等於較長一段與較短一段的比例,也就是近似值0.618。

還有透視法。一般來說,所有使用線性透視的藝術作品,都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全面“破譯”,並可以此為模型再創作。我們可以選擇一組作品,進行比較。

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歷史的角度、地理的角度等加於引導和理解。

在你做好充分準備之後,用自己的話講給孩子,並讓孩子知道,你所講的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東西有待他們自己去探索。

如果你想讓孩子真正睜開眼睛去觀察事物,那麼循循善誘,以啟發式的問題一點一點引起他們的注意,會更有成效。不管結果如何,也許多年後的某一天,他們從你帶他們到達的地方重新出發,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藝術是用眼睛看的,不是用腦子記的。《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這是一本寫給家長的藝術啟蒙書。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收錄了63條實用小貼士,引導讀者如何放下成見,以孩子的眼光、思維與行動,展開藝術對話,激發孩子對藝術的興趣。第二部分,作者透過精心挑選的29件藝術作品,以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提問作引導,由淺入深地剖析時代、風格、主題給藝術作品帶來的不同影響。同時,本版還特別增加了別冊“藝術家小傳”,幫助家長更好把握29位藝術家人生經歷與其藝術風格的關聯。

藝術就是日常生活,是世間萬物。參觀博物館或展覽,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開啟通向藝術寶庫的大門。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來引導,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探索有價值的資訊,以批判的態度對待你所講述的一切。用適合孩子的語言,幫助他們建立批判思維,對孩子如何處理好日常生活、如何面對今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藝術是情感與才華的碰撞、創作材料與時代精神的加乘。在時間的浪淘下,總有一部分東西作為人類精神存留下來,生生不息,哪怕是我們的肉體消弭殆盡。為孩子開啟藝術之門,帶著孩子去走近它、理解它吧。

1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寫作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