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文 | 阿呆爸

1、小孩子的惡意,到底有多大?

小孩子的惡意,到底有多大?

我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個帖子,也許可以說明一二。

(提前說一下,我看完的感覺是很難過,甚至有點不寒而慄,鬱悶的說不出話。)

在去年六年級夏天畢業的時候,小男孩拿出了同學錄,卻“意外”收穫了滿滿的惡意。

而且讓我們這些旁觀者有點難過的是,這個小男孩身處其中,似乎一點都不敏感。

孩子懵懂,不諳世事,老師明白,卻不便戳穿,這樣的殘酷,一想起來就讓人難過。

2、“去死”“太肥了”,寫滿同學錄

我這裡挑幾張同學錄的圖片,看看那些同班同學都寫了什麼吧。

比如這一張,問“約會見面的時間”,同學寫的是“誰想和你約會”。

問“我們認識多久”,回答是“我不認識你”。“第一次見我的感覺咋樣捏?”。回答是“想打你”。

再比如這一張,問“有事沒事打電話給我”,同學寫的是“滾,不會和你聯絡,沒你QQ”。“對我的第一印象”,是“矮”。

再看第三張,問“此時的夢想”,答案是“想打死你”;對小男孩的第一印象是“好醜”。人品、性格、才藝、學習、身體、相貌的評價統統都是“-100”。

再看第四張,這個同學,寫了很多,卻都是一些“詛咒”的話:你走你的西天路,我走我的獨木橋。風華正茂,卻華髮早生,有一天猝然長逝。去死吧。

下面這一張就寫的更直接了,幾乎通篇都是“去死”。

此外還有許多人寫了,“醜不拉幾”“太肥了,遲早會跑不動的,或者也娶不到老婆”之類。

我們小時候寫同學錄,一般都是“祝你考上好中學、友誼長青”。即使遇到很討厭的人,也絕對不會寫“去死”之類。

這個小男孩的收穫到的“祝福”,讓我幾乎不敢相信它們出自十一二歲的小孩之手。

3、真的有孩子天生就惡嗎?

這些是故意的惡作劇嗎?

我覺得不是。它不是惡作劇,而是最真實的惡意。

我們成年人一想到小孩子,都是一些光明燦爛的詞,“天真”“萌”“可愛”“陽光”。

但實際上,在小孩子的世界中,他們的惡意、殘酷、霸凌、嫉妒、攀比,並不會比成人世界少幾分。

而且因為年紀小,還沒有經歷足夠的文明、社會的教化,他們釋放起惡意來,會更加肆無忌憚。

回想一下你的小學、中學,也一定會有那麼一兩個同學。

他的相貌有點特殊,或者智力有點障礙,再或者發育太早,再或者和男同學比較親密。

然後,全班,甚至於全校的人都會排擠。貼吧、QQ空間、直播、遊戲聊天室,都會成為他們霸凌的地方,綽號、謠言滿天飛。

我們說童言無忌,其實釋放惡意的“童行”也無忌。

我在知乎上還看到過一個匿名的帖子。

答主是一個代課老師,她當代課老師的第一天,第一次上課,半節課之後,受到了一份“禮物”,上面寫著“你有病吧!不對!是囉嗦醫院的重病類病人!”

我們常說,“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其實未必。

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天生的、遺傳性的就是“壞”,文明、法律只會約束他,卻沒法從根本上改變他。

“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保護法》。”

4、可以不喜歡,但請尊重

這個事想起來是很難過的。

對這個六年級的小男孩來說,他現在還未經世事,還非常珍惜這份同學錄。

等他長到十六七歲了,成年了,哪一天在抽屜裡找東西意外看到這份小學同學錄、模模糊糊地想起許多小細節,才恍然大悟自己當年是多麼令人“討厭”。

那時候,他會很難過嗎?要是我會把這份同學錄燒掉。但記憶能燒掉嗎?

對他的家長來說,他如果也看過自己孩子的這份同學錄,看到上面近乎明目張膽的惡意,他能怎麼做?

如果是我,早一點發現了,那一定會給孩子轉學。

假如孩子真的有些行為舉止不當,那就一定要尋求積極的心理、行為干預。絕對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這種充滿了惡意的環境中長大。

更難的也許是,如果我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寫下那些“詛咒”中的一員呢?

養不教父之過。

我十有八九會狠狠地揍他一頓的。然後告訴他,即使你不喜歡一個人,你也應該尊重他。

你可以離他遠一點,不和他玩,但絕對不要用語言去侮辱他,更不要跟在其他同學後面起鬨。

這是為人的底線,也是一個孩子成長路上必須學會的成熟。

1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一山難容2虎!蔣爸來了 臺積叛將走人:自爆在中芯的血汗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