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當然,這只是少數人,我們不能因此而苛責整個知識分子群體,但雷人的觀點和言論的不時出現,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足以對大眾產生影響的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生態,正在發生一些令人不安的微妙變化,試圖對我們這個社會產生影響的那些知識分子們應如何自律?又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公知”?

知識分子及公共知識分子的由來

公知:(The Public Intellectual)從字面可理解為公共知識分子的縮略詞。具體是指那些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分子,是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知識分子”一詞,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的法國,1894年,猶太裔法國陸軍上尉德雷福斯被判定犯了叛國罪,被流外海外,事後證明此為誤叛,但因為德雷福斯猶太人的身份,軍事法庭拒絕改判,議會也不出面為他主持公道。

著名作家左拉在四年後,發表署名文章《我控訴》,為德雷福斯公開辯護。次日,又有一批作家和教育人士發文支援左拉,為德雷福斯伸張正義,這些有文化的人團結戰鬥,用文字展現了一種政治良心,他們以人類普遍觀念和共同理想的名義反對當權者,“知識分子”一詞遂產生。

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

傳統的知識分子從上層社會中分離出來,他們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可以不依靠體制,靠辦雜誌、寫文章、教書就能活下來,這使他們不必巴結當權者和利益集團,可以獨立思考問題,所以他們可以無所顧忌地批判權貴階層,反對專制,抨擊社會醜惡現象,揭露社會陰暗面。

他們還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透過寫文章,發表言論等方式,啟迪民眾思想,幫助民眾思考。

有專業背景具有權威性及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極具影響力,他們足以產生推動社會進步和變革的力量。

其實公共知識分子在我國自古有之,唐代的白居易用詩歌反映現實,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堪稱古代“公知”的代表人物。

在近代,魯迅以文字喚醒民眾,他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號召決定民族未來的青年站出來對那個黑暗時代進行反抗,魯迅代表著那個時代公知們呼喚正義的最強音。

但最近這幾年,“公知”一詞卻逐漸變成了貶義詞,變成了令人厭惡的名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公知日益不受待見的原因,還是在於公知們自已。

首先,很多公知不能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發表觀點,他們或偏左或偏右,偏左公知們高唱讚歌,以極為誇大的,不符實際的言詞吹噓我們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國家的軟、硬實力,他們專講西方世界的弱點,唱衰美國等西方國家,別人的一點批評就是不愛國,揭露批判社會陰暗面,講一講美國的好,就是取悅西方,就被他們說成是西方勢力的代言人。

而偏右公知們則認為人類的希望在西方,應該向西看,中國一團黑暗,制度更是存在巨大缺陷,任何的讚美與辯解都有“五毛”之嫌。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知”?

真正的“公知”,應當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從人類和本民族人民的福祉出發,以促進國家強大,社會向正確方向發展為使命,在此基礎上行使監督的權力,運用批評和建議的方式來揭露社會不合理現象和提出合理化建議。

當代公知們應該認識到一個現實:隨著時代的發展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越來越瞭解世界,而在此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的青年一代,受教育程度更高,他們更有思想,更有知識,更有主見,面對他們,不拿出點真東西,僅靠忽悠,靠偏激的言論,或以公知之名撈取個人利益,這條路恐怕越來越行不通。

當代知識分子們想在歷史上留下點印跡的話,他們應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懷揣良知,體現道義。既不能趨炎附勢,對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也不能唯西方的價值觀馬首是瞻。更不能真偽不辨的傳播負面訊息,對公眾的判斷進行誤導。

當然,我們希望公知們表現得更好一點,不是說不希望聽到他們的聲音,恰恰相反,社會需要更多批判,這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強有力的助推器。

我們期望,知識分子們的批判真正是為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是為自己在撈取利益,我們期望公知們的功利心少一點,私心少一點。希望公知們心懷一份責任和擔當,這樣,當代公知的形象才能立得住,他們的言論才能具有說服力。

19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丁元英:不許再說這話,要說必須有前提。劉冰:你比資本家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