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語者》:這才是真正的“追光哥哥”
看電影就是一個圓夢的過程,尤其是很多紀錄電影,由於種種別緻的內容,總能將觀眾帶入到夢想的地方去。《光語者》之於筆者而言,也是一次圓夢之旅,因為有了這部影片,筆者終於看到了北極光,以及北極的極晝極夜等罕見現象。極光、極晝、極夜,是筆者在中學地理中學到的知識。當時就曾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登臨北極或南極,也能親眼欣賞到極光、極晝、極夜的神奇與美妙,那該會多好。
《光語者》雖然無法實現讓筆者親臨北極,但影片所融入的真情實感、所打造的唯美畫面、所講述的樸實故事,總能讓筆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共情與共鳴,分分鐘讓筆者的心跟著鏡頭語言的流轉,而飛到了北極。願有光,照見你。這是影片的主題。看完電影后,筆者深深感到了那一束束北極之光的力量。當然,更讓人感佩的則是片中的男主人公,作為真正的“追光哥哥”,他的認真、努力、敬業、奮鬥,都如同北極光束一樣,照進了筆者心裡,砥礪著筆者。
《光語者》主要記錄的是發生在北極地區斯瓦爾巴群島的故事。2004年,我國在這裡建立了黃河站,並開展了科考工作。影片的主角,就是黃河站的工作人員之一劉楊。劉楊是空間物理學的博士,正在攻讀博士後。在黃河站,他孤身一身堅守著崗位,用敬業和奉獻精神默默守護著這座小站。劉楊堅守黃河站的日子,正好是斯瓦爾巴群島遭遇極夜的日子。極夜在這裡一下子就持續了4個月的時間。劉楊離開的當日,也是當地科考隊員、居民迎接陽光、送走極夜的日子。也就是說,劉楊在黃河站堅守的這100多天,完全是極夜狀態。工作環境之艱苦、情緒、心理狀態之複雜,可想而知(長時間生活在極夜中,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波動,甚至會抑鬱)。
雖然是一部紀錄片,但《光語者》讓人看的並不乏味。影片有很多小橋段、小細節,包括一些冷知識,不僅讓人視野大開,還讓人感觸深深,感動連連。據劉楊介紹,在當地,所有房間的門都是開著的,不上鎖的。因為北極熊會隨時出沒。為了讓人類更好更及時的藏身自救,就有了不鎖門的規定。再比如,如果遇到了熊,十米之外是不允許開槍的。還有就是,由於當地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所以在這裡既不允許生育,也不允許死亡。所以在片中才能看到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在堅守了50年之後,開了這個地方,回到了家鄉。
在斯瓦爾巴群島,不僅有我國的黃河站,還有很多國家的科考站。在這裡,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科考隊員與當地居民就好像一家人一樣,相處的非常融洽。而每當春節期間,大廚就會給大家包餃子,或者做出其他花樣繁多的中國美食。屋內的環境也佈置得很有中國味道,四處都點綴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忙於科考,也不忘文化輸出,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吧。
聚焦到劉楊本人。在黃河站,他的工作看似並不複雜。一天兩次日常性地對機器儀器進行護理,然後就是安安靜靜地搞自己的科研。但在別人看來都很枯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劉楊看來卻很有趣、快樂。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來,這才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搞科研。劉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什麼才是真正的“追光哥哥”,而這,才是我們的青少年應該追捧、學習、致敬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