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佳作紛呈,這其中尤以農村題材的影片居多。這首先源於當時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前沿的農村出現的新氣象新形勢,其次也與當時的電影工作者們熱情似火的工作激情有關。他們深入農村和基層,一邊體驗生活,一邊熱情創作,使上世紀八十年代湧現出一大批反映新時期的經典佳作,一大批優秀的電影工作者也脫穎而出。

《喜盈門》就是這一批電影中的經典典範。

《喜盈門》被稱為經典影片中的典範,是與它首提家風,重正家風的電影主題宗旨密切相關。

影片最後,鬧氣的大媳婦強英從孃家回來,陳仁文氣不過,要與她離婚。爺爺訓斥陳仁文,這一段就是本片主題:

“前些年亂哄哄得瞎鬧騰,虐待老人不算個罪,兩口子離婚不丟人,你怎麼也沾上那個毛病?……”

過日子就得有個過日子的樣。過好日子就是要家和萬事興。這一切首先要靠什麼?

靠家風。

什麼是“家風”?它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萬小家構成祖國大家,家庭風氣關係著國家發展的前途。

十年動亂,很多傳統文化和社會秩序受到衝擊,社會不諧以致家風不正。撥亂反正後,社會關係需要修復,家風的端正是最好的突破口。《喜盈門》正是著力於此,也給當時的社會風氣的轉化起到了宣傳和引導的作用。

家風與社會所處的時代潮流密切相關,也推動著社會關係向良好的方向發展。雖然40年前的《喜盈門》所提到的重樹家風的內容,因時代和形勢發展,與現在所提倡的內涵有些差異,但,它在當時所起到的社會作用,現在依然有著傳承和警示作用。

這部影片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製,由趙煥章執導,王書勤、溫玉娟、王玉梅、於紹康等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一箇中國北方農民家庭中,因大兒媳強英鬧著分家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的故事。孝順老人,家庭和睦,夫妻互敬,成為影片倡導的家風主題。

這部影片深深的影響了幾代人:一件滌綸褲料引起了家庭風波,一碗藏起的餃子把家庭推向了行將破裂的邊緣。其間許多經典鏡頭依然讓人難以忘懷,甚是懷念當年觀影時的感受。記憶之深,以致近四十年後依然念念不忘。

電影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影片貼近現實貼近生活。故事都是家長裡短,都是平常所見,不是自家,就在隔壁。親切的就像左手拍右手。這樣的故事,時隔幾十年依然親切感人,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經典,就是經過時間的錘鍊還如時尚潮流。

貼近生活的,除了故事,還有對白。都是地道的農村語言,接地氣,還俏皮,太有生活味以致聽著耳熟,想著眼熱。如:親戚親不親不在路遠近;再如,這當老的不能抓著孩子的把柄進棺材;俺那個婆婆是屬牙膏的,不擠不出油……。

電影之所以經典,還有演員。舉一個簡單例子,大媳婦強英,當年看過電影的,有一個不恨她罵她詛咒她天打雷劈?演員能把角色演到這個份上,你掰掰手指頭,想想現在的影視劇,能劃拉到幾個?整個影片這一家9口人,只要看過電影,你會忘了哪個人?就連那兩個孩童,演得都不像是演得,好像現實生活一樣。

抬眼可見的家事,伸手可碰的鄰居,回想自家的境遇,家風就是這樣被影響,被糾偏,再傳承。經典老電影,就是一眼就能看到真善美。

如今回望這部影片,我們依然能從中感覺到那個時代的脈搏:人們充滿熱情,眼裡發著光,心中有理想,手上有幹勁,腳下有奔頭。陽光燦爛,五穀豐登,歲月如歌,一路奔向著我們走來。那時的電影如此鼓舞人心,也成為了今天不朽的基因。

《喜盈門》帶給我們的,還有更多的感慨和啟示。那時,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甚至直空氣都是甜的。青山綠水,每一個畫面都像是年畫,從這裡似乎就能尋找到鄉愁。而這,不也是我們為之繼續奮鬥的目標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世界毒王”帶你體驗生產痛,毒液2分鐘致命,眼鏡王蛇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