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明明很用心了,卻總在被抱怨“不作為”,熱臉永遠都是貼人“冷屁股”;
老公明明很努力了,卻仍在被指責“沒能力”,雖然極力討好,但對方總會莫名其妙生氣;
孩子明明已經很突出了,卻仍在被“助長”和“催熟”,孩子身體上累,父母的心理上更累;
身邊明明有一個期待父母陪伴玩耍而哭哭鬧鬧的孩子,卻抱著個pad看某衛視的親子節目才能找到親子樂趣。——引子
01
“寵妻狂魔”的轉變,只因被要求看親子節目
朋友老楊是一個資深家裝設計師,有著非常不錯的收入,相對來說在同齡人之中,他算是那種出類拔萃的了,前些年買車買房,這幾年也快把房貸還清了。
他的妻子是他的初戀,兩人從高中走到現在,女兒已經3歲多了。
老楊是出了名的“寵妻狂魔”,自己的事業一帆風順,所以他的妻子只在畢業的前兩年上過班,後來就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
說是全職媽媽,實際上有兩個老人幫忙帶娃,他是真的愛他妻子,所以捨不得她出來上班受累,在家裡也是對妻子呵護備至,即便父母看妻子不順眼的時候,他也只站在妻子這一邊。
老楊一直很想要一個兒子,但妻子不太願意,他想著生孩子確實太受罪了,也擔心會降低目前的生活質量、增加自己的負擔,也就沒在妻子面前多提了。
可就是這樣一位“寵妻狂魔”,現在也開始抱怨妻子了,原因是他總能看到自己無法理解的一幕:女兒在一邊哭哭鬧鬧,妻子卻躺在床上看某衛視的親子節目嘻嘻哈哈。
不僅如此,妻子還特別交代讓他一定要抽時間去看。
他哪有時間跟精力?也沒GET到點,所以一直沒當回事兒。
就因為這個,兩人冷戰了近一個星期,老楊已經連續三天沒回家了,對方連個電話也沒有。
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了?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幸福感如此之低?
02
我們目之所見,都是富人的生活
最近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影視劇中,只有富人的生活,窮人都被幹掉了!”
細數著十幾年間收視率較高的影視劇,從當年打著“奮鬥”的旗號實際上在啃老的電視劇《奮鬥》開始,到今年很火爆的《30而已》無不是在用虛偽的正能量來傳遞扭曲的價值觀。
試問現實中有幾個真能如下圖字幕所說的那樣不依賴別人而活?
偏偏這些話人都願意信,然後認識到自己以及身邊人的不足。
從裡面,我們瞭解到,別人的父母都好有能力、好有錢;別人的婆婆都能被媳婦治得服服帖帖;別人的老公都好有責任感、好有愛心;別人都好優秀,優秀得讓我們自卑;別人的孩子都好聰明,我家孩子根本就沒法比……
而這只是其一,脫離影視劇,我們也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年薪百萬的朋友“,身邊的人也都暗暗較著勁兒,一個比一個看起來要財大氣粗。
以至於我們目之所及全是比自己更好更舒適的生活。
03
驀然回首,自己身邊的人都是“渣渣”
從《雙面膠》將婆媳矛盾拉上熒屏開始,媳婦們都敢站出來跟婆婆“硬扛”了,電視劇中要是看到比較有能力的婆婆,就會跟自己的婆婆做對比:”你看看人家多大方、多有分寸感?我的婆婆怎麼就那麼拎不清呢?“
從《來自星星的你》風靡全國開始,我們的老公們就再不那麼給力了,“看看人家!要能力有能力,要顏值有顏值,還是個暖男歐巴,會心疼人、會哄人開心,哪像你,收入不咋地回家卻就只知道躺著當大爺!”
從《baba去哪兒》開播以來,好多媽媽們好像就忘了自己有個時刻期待自己陪伴玩耍的孩子,幾個明星帶著孩子過過“日常”就成了她們快樂的源泉和學習的榜樣:“你看人家阿拉蕾,才幾歲啊,智商和情商都那麼高,我家的孩子怎麼就不開竅呢?你看人家爸爸,多細心?你怎麼就不學著點呢?”
我們所見的各種營銷廣告來得更直接,一天到晚都在教你如何過得更“小資”,好像只有使用了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才算的上是“體面人”,你不用,那就太LOW了。
在有的女人眼裡,自己身邊的家人都是“渣渣”,在她們無休止的抱怨下,好多人變得連吐槽土豪吃火鍋喝紅酒的勇氣都快沒了,經濟能力不如人意,家庭生活中哪還有什麼話語權?
04
缺少的不只是“惜福”,更缺獨立思考能力
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卻越來越不懂得“惜福”。
還沒吃過幾年飽飯,就有人站出來吶喊“咱們吃的大米是垃圾食品”,應和者還不少。
我們受到的教育越來越多,但獨立思考能力卻越來越小。
很多人對事物的認知都是“從眾”的,沒有自己的見解不說,更是容易對一家之言深信不疑。
對名人所說的話萬般尊崇,反過來對自己身邊普通人的話置若罔聞,沒有經濟能力,不僅沒有話語權,連你說的話都是屁話。
再在我們的所見所聞對比下,我們很多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很多人,也與幸福漸行漸遠。
結語
人類的一種普遍存在的本性是尋找優越感,當我們發現身邊人都過得比自己好的時候,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會讓我們對什麼都不滿意。
一定程度的不滿現狀雖說能給人向上的動力,但如果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不經大腦把所見所聞信以為真,還要求身邊人都能做到的話,真的會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地雞毛。
想要過得幸福,起碼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如此才可能懂得“惜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