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椰青,這是香水椰,這是我們的特色烤椰……”今年的冬交會,海南文昌的脫貧戶鄭崗收穫了不少新訂單,等展會一結束,遠道而來的客商們就要到他的工廠裡考察了。
這場處於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階段的冬交會註定不平凡。今年的冬交會設定海南市縣扶貧館,集中展銷扶貧產品;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展區專門設立300平方米的國家“扶貧832”銷售平臺展位,集中展示10個省(區)貧困地區的500多種優質特色農副產品。在展示扶貧成果的同時,冬交會也給消費扶貧再開一扇窗,呼籲人們為扶貧下單,把展區的每一筆訂單凝聚成脫貧攻堅勇氣與力量。
“12+5+5” 構建產業扶貧全覆蓋格局
因從小患有骨質疏鬆症,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父母身體差,鄭崗一家生活窘迫。2014年,鄭崗被納入貧困戶,在政府的各項幫扶下,他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此後,利用政府扶持的生產幫扶資金和自籌資金,鄭崗多次轉型創業,和朋友一同創立了文昌東郊鼎椰農民合作社,從事椰青加工。這個曾經的貧困戶變身致富能人,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脫貧致富。
展會上的產品琳琅滿目,“海燕夢花生油”的產品同時出現在海口扶貧成果展區和2號展館內,參展的工作人員歐陽萍賣力推介著扶貧產品,聲音已經嘶啞。在來展會之前,公司與海口新坡鎮群益村的貧困戶簽訂了《訂單種植協議書》,承諾保價收購他們種植的花生。她每賣一瓶油,就意味著貧困戶能多一分增收的希望。
“在燕窩果種植基地,每天都有工作,多的時候能掙3000到4000,我拼命幹。”樂東萬衝鎮萬衝村委會的貧困戶王秀榮身著黎族傳統服飾,出現在了海南金島莊園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推介燕窩果。參展商朱泉凱告訴記者,兩年來,公司在萬衝基地創造工作崗位56個,安置貧困戶就業49名,王秀榮有了穩定的工作,再也不用擔心兩個孩子上大學和技校的學費。
致富能人、帶貧企業、勞務用工……這些幫扶是海南產業幫扶成就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海南省立足熱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瓜菜、熱帶水果、南藥、花卉、茶葉、生豬、肉牛、山羊、家禽、漁業、林業和林下經濟等12類種養業,依託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共享農莊、致富能人5類經營主體,透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科技幫扶、勞務用工5種模式,全覆蓋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打通銷售渠道 為產業幫扶“變現”
好產業出好產品,要想讓貧困戶真正受益,必須拓寬優質扶貧銷售渠道,消費扶貧的出現成功為產業幫扶“變現”。 “我們已經給貧困戶分紅超百萬,每賣一個雞蛋就能幫貧困戶增收。”早在2012年,海南頂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波就開始做蛋雞養殖,帶動了樂東的抱由、九所、大安等三個鄉鎮的4000多戶計18000多人脫貧致富。
這些扶貧成果的背後離不開消費扶貧的助力。
2018年10月以來,海南率先在全國探索實施“四動四全”消費扶貧新模式,開闢了海南愛心扶貧網和全省供銷合作社線下扶貧集市兩大平臺,銷售和推介優質農產品;透過進社群、機關、學校等多種形式,動員定點企業、企事業單位、公眾採購扶貧農產品,織密織牢消費扶貧“一張網”。
吳波生產的咯咯夏農家雞蛋正是海南愛心扶貧網2019年度的十大爆款扶貧產品之一。
省消費扶貧專項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兩年探索,海南消費扶貧已產生“貧困戶參與多、組織形式多、直接受益多、扶貧產品種類多”和“直採直供流通環節少、組織成本少”的“四多兩少”新成效,形成了“以銷促扶、以銷促產、以銷促建、以銷促能“四促”新模式。當消費扶貧專館、專區建成運營後,越來越多的扶貧產品將走向千家萬戶,購買扶貧產品和購買生活用品一樣便捷和尋常。
一頭連著貧困地區、貧困群眾,一頭連著消費者,冬交會為脫貧攻堅送去了冬天裡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