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簡史》第一單元 - 制度
今日主題:英國崛起之路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 宗教改革
丨知識要點
1.溫和的宗教改革
背景:在當時的歐洲,宗教是中樞,宗教改革是從1517年,馬丁·路德的教士貼出《九十五條論綱》開始。主張改革的教派就被稱為“ 新教 ”,原來的教會是天主教,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鬥爭很快就席捲了整個歐洲。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發起人
英國宗教改革的特殊性體現在:
溫和:英國宗教改革沒有大規模流血對比:法國的宗教改革就發生了叫做“ 聖巴託羅繆之夜 ”的大屠殺。英國是唯一的例外。
原因:英國宗教改革是亨利八世國王發動的,他是和議會一起合作,透過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來實施改革。所以區別是:歐洲大陸的改革是靠權力解決,英國是靠制度程式解決。宗教改革所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被制度所吸收了。
妥協:新教與天主教分歧:新教教義更加強調純粹性,除了上帝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神;新教教堂都很樸素,而天主教堂如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則非常華麗。
解決:走中間道路,在核心問題上採用新教教義,在儀式上則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元素。
根源:在於英國的制度精神,要求得到最大的公約數。制度精神反對走極端,提倡妥協。
小結:制度精神為英國提供了這種選項,使其遠離動盪與極端。
2.重要影響
政治:真正實現了獨立自主,宗教改革以後,英國教會只服從自己的國王,不再聽從羅馬教皇了。英國人的宗教信仰由英國自己決定。
經濟:教會資產收歸國王后,抵押、流通後,促進經濟,催生了英國的鄉紳階層,也就是中產階級。
社會:為英國帶來了國內的安定
發展:和平的宗教改革,最終形成了一個寬容社會,吸納了大量各國人才,帶來了經濟需要的技術和資金。
丨學習收穫
契約精神,不僅是尊重程式,也包含妥協,在求同存異中達成最大公約數。
英國宗教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確立英國國王對於英格蘭教會的至尊地位,教會不再聽從羅馬的教皇,而要聽英國國王的。二是剝奪天主教的土地和財產,這一轉換使英國一批鄉紳在經濟和政治舞臺迅速崛起,成為英格蘭宗教改革的中堅力量和新興的土地資產者。土地產權的變動隨後又引起了對公用土地的圈佔,導致了土地問題上的騷亂,最終釀成了一場經濟與社會的革命,成為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開端。
在當時的歐洲,宗教是中樞,宗教改革對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從文化、經濟、制度、政治、精神上都劇烈的,這其中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問題,那麼殘酷的鬥爭就必不可少了。在英國,宗教改革也是觸動社會根本結構和利益結構的大變動,而英國有《大憲章》一直以來形成的制度解決問題的傳統,為英國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妥協的選項,也為調整英國社會的根本結構和利益提供了基礎性的制度保障。
好制度環境的生成,在制度剛剛生成時必然會遭到傳統習俗和利益阻撓。而透過各方妥協、符合社會最大利益公約數的制度一旦生成,該制度自身,也會在各方的妥協中朝符合大多數利益訴求的方向不斷完善,從而在社會形成一股維護優良制度成果的、不可撼動的共識。
在宗教改革發生之時,《大憲章》已經簽定了幾百年,用制度也就是成體系的社會契約來解決問題,雖然遠沒有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卻早已成為英國社會的廣泛共識,所以改革最大程度保留了“人”這個財富,還吸引了其它國家的人才為我所用,同時,將教會的資產有效利用,在生產和流通環節,都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人與財,在制度的保護下,社會自然釋放出了活力。
#乾貨分享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