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分享官#俗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嗎錢”,完美人生無外乎健健康康,手中還有糧。窮人的日子就是一日三餐,每天思量溫飽怎麼解決,怎麼賺錢餬口,富人的日子則想的是手頭的錢該怎麼打理。
下午跟一個朋友小聚,朋友說她丈母孃給了他們兩口子20萬元,準備讓外孫子上學用的。雖然他們兩口子也不缺錢,日子過的也挺富裕的,但是丈母孃的好意也不能拒絕,畢竟這是一份心意,就接受了。但是錢到手裡後卻不知道該怎麼歸置,孩子還小,生活支出自己的收入也綽綽有餘,經過兩口子商量後就決定做個銀行定存類算了。
正好樓底下有個交通銀行,離家近也是大銀行,就準備存該銀行就行了。自己看了半天存款利率活期定期都挺低的,最終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就存了個五年的,說五年到期後領25萬,等於是一年一萬月的收益,還不錯,欣然同意選擇了該產品。
聽完我朋友的描述後,不知道你覺得怎麼樣?其實詳細一算就會明白,這等於是年化5%的利率,剛剛好利息是每年一萬元。聽著確實挺好,利率挺高的了,但是留意各大銀行最近的利率你就會發現,沒有銀行的定存利率是這麼高的,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三年定存是2.75%,而5%的利率這浮動比例也有點太高了吧?並且交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不是5%,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三年定存20萬元的利率應該是3.85%才對,並且根據規定現在銀行理財已經沒有保本保息這麼一說了,那麼這個5%的高收益是哪來的?
很明顯,我朋友買的這個不是銀行定存,從各方面判斷應該是浮動收益類的其他投資性理財,比如基金類的倒是很有可能。也就是說這個收益是不確定的,可能高也可能低,也有可能本金也會有風險,不知道是我朋友沒了解清楚還是銀行工作人員沒介紹清楚。
總之,利率超出較多的就絕對不是存款類,利率高伴隨的風險同樣高,所以說儲戶雖然把錢放進了銀行,但並不一定所做的產品就是存款類,具體瞭解清楚具體分析後根據實際情況再做出決定才是理智明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