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喪偶人群”的心聲——綜藝,晚會,不要把我們的不幸當娛樂文化來消費

相聲、小品已經成了各種綜藝、晚會的“開心果”,把氣氛推向高潮的同時,更多的,是把那份“樂”的感知與觀眾進行一個互動和共鳴。

是的,的確,尤其在熱鬧、有意義,值得幹杯、慶祝的佳節日子裡,沒人會拒絕這種“樂”的共性。

但,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很多“樂”其實是建立在他人的不幸與痛苦上。

比如:

我們的小品、相聲往往拿“喪偶人群”來作為“樂”的取材途徑——

“寡婦”、“為寡婦挑水”、“為寡婦帶娃”之類的“梗”、“段子”、“包袱”來作為取悅大眾的手段和方式!

之所以著重點是“寡婦”,我想,有以下三大原因:

1,“鰥夫”沒有互動性,尤其是“鰥”字,不知道讀什麼,如何解釋,怕沒有認同性、互動性。

2,怕與“喪偶人群”裡“鰥夫”群體敵對,畢竟,男人要強勢一些,一旦遭遇挑釁、嘲諷、歧視,不反擊,不給你點顏色看看,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3,你的家教肯定不好,一個好的家教所教育出來的品性,是絕不會有扭曲的價值觀,把他人的不幸與悲痛作為一種文化來娛樂大眾。

是的,我想問一下——“喪偶人群”的不幸,你們卻拿來作為一種文化去消費、去消遣、去娛樂!

你們考慮過我們這一群體的心理及感受嗎??

你們直視一下“當事人”的心:

如圖:

知道有些被你們拿來當娛樂的“當事人”,也就是你們最愛消費的“寡婦”,她們在聽到這個不堪的稱呼時,心態是如何的嗎?

是的,你們無法感知,因為你們沒有和我們類似的經歷;你們無法理解這份習慣戛然而止對於我們的餘生而言——是無人問津的痛楚與精神的空洞。

是的,我們這類的群體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玻璃心,極度敏感,因為我們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自己精神、情感上的打壓,更重要的——怕孩子在學校被歧視,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自卑的心理,尤其是擔心孩子被小夥伴無意戴上“寡婦孩子”的帽子。

是的,我已經不幸了,但,我不希望後代的成長有畸形的心理因素。

是的,“樂”也得有個“度”,尤其在作品的內容創作上,必須符合價值觀的正確性,不能背道而馳!

要知道,你的“樂”,正透過電視、網路和社會、世界、人心、人性進行著資訊傳遞、傳播的方式。

是的,少把“喪偶人群”當作一種文化來消費。

你的這種所謂的“樂”、“包袱”、“梗”對於我們這類群體而言——你就是一個奇葩,一個滿嘴“噴糞”、口味很重的“奇葩”。

是的,你是一個在眾目睽睽之下,滿嘴“噴糞”的“奇葩”!

——END——

作者簡歷:我只是生活在路上的一箇中年人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宋美齡40歲患癌,卻活到106歲,三大長壽秘訣如今終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