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給個8.5兩就算面子了。嫦5帶回來的樣品經過稱重後公開,是1731克。於是馬上有人說:不是早早的宣佈了要取樣2公斤?怎麼最終缺了269克,相當於“半斤還多”。是嫦5上面沒有稱,還是月球表面也流行“八兩稱”啊?其實這麼說,可能大多數人潛意識裡,都會認為嫦娥5號會超額完成任務,比如取兩公斤多一點。因為過去也宣傳過取樣能力在2公斤到5公斤之間。於是最終是“八兩半稱”,就感覺有點美中不足。實際上取樣2到5公斤,是返回艙的正常容積的允許,但是取樣的樣品是裝在另外一個完全密封的金屬容器裡。從開艙現場也可以看出,最終裝樣品的金屬容器,其實比返回艙本身小很多,這也說明如果想更多的取樣,那麼也可以換個更大的容器。“最大取樣5公斤”的說法,
就是需要更換更大內容器的才行。也就是同樣是“桶裝月壤”,也會分為5公斤裝和2公斤裝2種。當然中間採用3公斤或者4公斤標準桶也可以。用多大的內膽或者內桶,就能取樣多少。而這次是第一次外星取樣,以穩妥可靠,順利完成既定任務為最高目標。因此很有可能選擇了用最小的2公斤標準桶來裝。實際上取樣數量每多增加1公斤,上升器開動發動機起飛後,就要多消耗8公斤以上的燃料。因此5公斤的取樣,對比2公斤的取樣,就會多消耗24公斤以上的上升器的燃料。消耗燃料越多,則風險越大。因為如果剩餘燃料還很多,就是上升器起飛的軌道稍微偏一點,仍然可以在起飛後消耗燃料變軌調整。由於一切都是第一次來做,因此就選擇了最保險的“2公斤桶裝”版。而且實地取樣來看,月壤的實際密度可能小於原先的理論估值。原本計劃鏟15鏟才能裝滿。
實際上鏟了12鏟就把2公斤的取樣桶基本裝滿了。這種取樣桶,內部的樣品要儘量保持月壤原本的密度狀態,絕不會為了多裝而去故意的壓實。因此2公斤的標準桶,實際裝了1731克回來是十分正常的。上升器本身有自動稱重系統。但是對樣品卻沒有再單獨的稱重,如果這麼做,再加上一套微型磅秤,最終只能取樣幾百克回來,屬於得不償失。於是才出現了月球“八兩六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