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逍同樣適合當教主,而且他擁有比殷天正更大的優勢,論地位,楊逍位列光明左使,是教主之下第一人;論與教主的關係,陽頂天親傳乾坤大挪移,基本是當接班人培養;論武功,楊逍與殷天正並駕齊驅,要強於同時期的謝遜、韋一笑等人;論勢力,楊逍麾下有天地風雷四門,天字門所屬是中原男子教眾、地字門所屬是女子教眾,風字門是佛道出家人,雷字門則是西域人士,一句話,人多勢眾。
擁有諸多優勢的楊逍,為何陽頂天在生命最後一刻放棄了立他接班人的想法,轉而選擇謝遜,而在之後教主之爭也未能獲勝呢?筆者認為有這幾個緣故。
楊逍
性格孤傲楊逍為人桀驁不馴、性格孤傲,而明教的宗旨是推翻元朝,那麼團結大多數力量,楊逍上臺肯定是不符合的,因為他不只和各大派關係不好,在教內跟四法王、五散人關係同樣惡劣,甚至發生五散人因和楊逍的矛盾發誓再也不上光明頂,可見當初交惡,雙方都把話說得很絕。而且是楊逍逼得五散人發誓離開。黛綺絲化身金花婆婆向謝遜借屠龍刀,表面上是為了抗衡滅絕師太的倚天劍,實則是為了對付楊逍和範遙。如此糟糕的人際關係,即使陽頂天留下遺囑讓楊逍接任,四分五裂怕也是在所難免,何況在三聯版結局張無忌歸隱後,把教主之位傳給楊逍,好不容易中興的明教再次在楊逍手中衰落,金庸還給一個“年老德薄”的評價,指其為人清高孤僻,脫離基層群眾,政德不足澤世。
謝遜道:“韓夫人,我明白你的心事。你想借我屠龍刀去,口說是對付峨嵋派,實則是去對付楊逍、範遙。
楊逍
到處惹禍明教之所以與六大派結仇,有兩個人難辭其咎,其一是謝遜,不過他畢竟是被成昆害了全家才導致狂性大發;其二是楊逍,峨眉派和崑崙派和明教的仇恨主要來自於他。
和峨眉派的仇恨主要是氣死了孤鴻子和強暴了紀曉芙,而和崑崙派的仇恨則是數次大戰,還把白鹿子殺了。雖然江湖仇殺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不過楊逍就有些殺人誅心了,明明在人家倚天劍還沒出鞘前就把奪走,還說什麼倚天劍是廢銅爛鐵。
只聽師父續道:“當時我想同去掠陣,你師伯為人極顧信義,說道他跟那魔頭言明,不得有第三者參與,因此堅決不讓我去。那場比試,你師伯武功並不輸於對手,卻給那魔頭連施詭計,終於胸口中了一掌,倚天劍還沒出鞘,便給那魔頭奪了去。”
我忍不住“啊”的一聲,想起了另一個小魔頭在光明頂上從師父手中奪劍的情景,只聽師父續道:“那魔頭連聲冷笑,說道:‘倚天劍好大的名氣!在我眼中,卻如廢銅爛鐵一般!’隨手將倚天劍拋落於地,揚長而去。你師伯拾起寶劍,要回山來交還給我。哪知他心高氣傲,越想越難過,只行得三天,便在途中染病,就此不起。倚天劍也給當地官府取了去,獻給朝廷。你道氣死你師伯孤鴻子的這個魔教惡徒是誰?”
楊逍奪走倚天劍
楊逍和紀曉芙那事,在影視劇中常常會被美化成兩情相悅什麼的,原著中楊逍先是當痴漢尾隨,然後囚禁強暴,而紀曉芙也有些斯德哥爾摩症,最後真的愛上楊逍,還給女兒取名叫楊不悔,這才使得楊逍從此“洗心革面”,在禍起蕭牆破金湯一回中,說不得說明教有姦淫擄掠者,楊逍直接對號入座,可見在遇到紀曉芙前,這些事沒少幹。
說不得道:“是啊。到了南宋建炎年間,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興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衡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只因本教素來和朝廷官府作對,朝廷便說我們是‘魔教’,嚴加禁止。我們為了活命,行事不免隱秘詭怪,以避官府的耳目。正大門派和本教積怨成仇,更是勢成水火。當然,本教教眾之中,也不免偶有不自檢點、為非作歹之徒,仗著武功了得,濫殺無辜者有之,姦淫擄掠者有之,於是本教聲譽便如江河之日下了……”楊逍突然冷冷插口道:“說不得,你是說我麼?”
楊逍和紀曉芙
御下無方在明教高層中,殷天正、楊逍、五散人、五行旗都有各自的人馬,殷天正自立天鷹教,對抗六大派十餘年,期間還多次發起反元起義,五散人和五行旗是反元的中堅力量,在舉火燎天何煌煌一回中,張無忌分派各人到各地組織義軍,殷天正、五散人、五行旗旗主麾下各自有大量人馬起義,反觀楊逍手下的四門門主似乎啥用都沒有,武功似乎也不咋樣,在和六大派比拼時,四門門主連一個六大派高手都沒打下去。
當晚張無忌大會教眾,焚火燒香,宣告各地並起,共抗元朝,諸路教眾務當相互呼應,要累得元軍疲於奔命,那便大事可成。是時定下方策,教主張無忌率同光明左使楊逍、青翼蝠王韋一笑執掌總壇,為全教總帥。白眉鷹王殷天正,率同天鷹旗下教眾,在江南起事。朱元璋、徐達、湯和、鄧愈、花雲、吳良、吳禎,會同常遇春寨中人馬,和孫德崖等在淮北濠州起兵。布袋和尚說不得率領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鬱、王顯忠、韓皎兒等人,在河南潁川一帶起事。彭瑩玉率領徐壽輝、鄒普旺、明五等,在江西贛、饒、袁、信諸州起事。鐵冠道人率領布三王、孟海馬等,在湘楚荊襄一帶起事。周顛率領芝麻李、趙君用等在徐宿豐沛一帶起事。冷謙會同西域教眾,截斷自西域開赴中原的蒙古救兵。五行旗歸總壇調遣,何方吃緊,便向何方應援。
楊逍
結論楊逍武藝高強、足智多謀,也有一定的俠義心腸(比如從何太沖和班淑嫻手中救下少年張無忌和楊不悔,此時尚不知道楊不悔是他女兒),但為人孤高不和群,又無甚領導才能,當二把手或可,當一把手則是明教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