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家長當獲悉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的時候,不但不能接受,而且大發雷霆、氣急敗壞,可是您知道嗎?當您的孩子鼓足勇氣向您出櫃的時候,ta本身也是自責的,ta也知道對不起父母,但是ta又拗不過自己的天性,而當ta那種無比忐忑的、還抱有希望的內心遭到父母恨聲痛斥的時候,心灰意冷的人你也不知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些什麼。
今年2月,一位名叫“瑪麗·格里菲斯”的85歲老人在美國加州去世了,而她,就是電影《天佑鮑比》中的母親原型。
《天佑鮑比》這部電影拍攝於2009年,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鮑比”的男孩向家人說了自己的性傾向,他的母親聽了之後怒不可遏,母親想盡一切辦法對兒子進行性向矯正,結果換來的則是兒子的萬分痛苦。母親認為自己有一個同性戀的兒子是一種恥辱,最終導致鮑比選擇以死來結束內心的折磨。兒子死後,這位媽媽才醍醐灌頂,她終於明白自己的愚蠢之處,是自己的偏見和不理解殺了兒子。於是她在無盡的悔恨中開始接觸同性戀人群、並且參加PFLAG小組,她將畢生經歷投入到同志維權事業之中,幫助了很多和鮑比一樣的男孩,但是不管她怎樣做,她的鮑比卻永遠也回不來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讓人無比唏噓的故事,“瑪麗·格里菲斯”就是這個故事中的媽媽,看到她去世的訊息我就在想,這位媽媽能在天堂中見到她的鮑比麼,假如母子在天堂中相見,她會對自己的同性戀兒子說些什麼呢?
其實,在國內也有不少這樣的媽媽,她們也和鮑比的媽媽一樣,當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的時候有如遭到雷擊,她們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從而內心痛苦不堪,但經過一段時間對同性戀的瞭解之後,這些家長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孩子。
比如武漢就有一位媽媽名叫“倩君”,當她得知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之後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近乎失控地一腳踹開兒子就跑到陽臺上,她對兒子說:“既然你是同性戀,我無法面對這個社會,也無法面對親朋好友,我只有跳樓”,幸虧兒子緊緊抱住了她......。這之後很長時間,經過了解同性戀、到理解同性戀,最終她接受了自己的兒子。而像“倩君”媽媽這樣的家長,現如今在國內越來越多,因為ta們最終懂得了同性戀者沒有心理問題,不需要扭轉ta們的天性,反而是自己需要改變內心偏見,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那麼假如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的話,真心希望以後會有更多的父母能夠接受他們,當然更希望社會公眾也能以更加包容的態度對待同志。
那麼假如自己是同性戀的話,當你向家人出櫃的時候,必須要給父母一段能夠接受你的時間,讓他們慢慢理解你,或許這段時間很長,但只要你堅持到底,不罔顧本性違心走進異性婚姻,也許他們最終也能預設與你,而且作為孩子,你一定要盡孝,這也是重點,不管父母接受不接受,都不能怨恨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