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因為我的一篇短文,引出了豆豆的一段感慨,原文如下:從山裡走出來的孩子,都有一種情懷和執念。小學時,爸爸領我到村裡小學,要我拿壓歲錢給他們買寫字本;初中時,與扶志班的同學學習生活,我帶月餅與大家一起過中秋;高中時,和發小一起去希望工程發源地桃木疙瘩村,體驗沒有自來水的生活;大學時,與西部之窗的戰友並肩去支教支農;工作了,和小夥伴一起捐書,一算,2800冊了。我愛開玩笑,送檯燈說是送光明,送錢包說是送財富,送書這個事,一開始我就是喜歡的,因為送的是知識,也是希望吧!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想和大家說,豆豆所說的一段話,其實和我牽頭做這個公益活動的目的是相吻合!十幾年前的我遠不如現在心情那麼沉重,那時的我單純的要命,眼前看到的全是美好,認為我生活怎樣,其他人也不會差到哪裡,以至於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在威海乳山買了一套海邊的房子,開始尋求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生活狀態!每年到了長假時候,我會坐火車去到那裡呆一段時間,懶懶的閒在那裡。在回程時,由於那時高鐵似乎還沒有那麼發達,每次回津都是到威海或者是去濟南轉車,我在等車的時候,會買幾份當地的報紙打發等車的時間,在瀏覽報紙看到了兩段新聞,一是某山區學校缺少圖書的,報社組織圖書捐助的新聞;另一則則是一個下崗職工的家庭,正在讀書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困難,離家出走的新聞。看到這些,我心有所動,難過了,覺得自己太過簡單,沒有意識到生活並不都是陽光燦爛,在我們周圍還是有許多不如意的人生。從那時就有了十一年的堅持。

最初的捐助,參加的人並不多,也沒有特意去追求捐助圖書數量,但是在捐助圖書內容上我們有要求,就是以課外讀物為主,主要是少兒文學和科普讀物,學習輔導書籍我們原則不考慮,因為就目前學生學習現狀來看,學習輔導資料已經夠多了,需要我們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快樂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沒有刻意的去操作,但參與的人慢慢的就多了起來,當然也有零零散散退出,但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捐助活動,我們所捐助圖書的學校基本就是維持在六_七所之間。

2020年即將結束,而過去的那一年又是多事的一年,面對疫情我們依然執著於我們的公益事業,為藏區的學生源源不斷送去精神食糧。我們的生活不只是我們自己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還要繼續我們對社會的奉獻!我們在過去已經經歷了美好一戰,並不是結束,我們會整理行囊,重新出發!因為所有的美好都不是獨立的,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去創造!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初衷!

寫到這裡我詞窮了,感謝各位的支援我就不再重複,就用豆豆說的那句話作為結束語:“感謝西藏的老師和孩子們,我始終相信,收穫的永遠比給予多,每當想起遙遠的地方還有一份惦記,獲得感 成就感 幸福感滿滿。大多的無知和傲慢,是因為缺見識或缺悲憫。所以,感謝這一段經歷,讓我們精神更豐盈。”

1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吃茶去|期待·沿途·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