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唯有風和日麗,草木才能欣欣向榮的成長;唯獨心神淡定,人在何處不可喜樂融融。至此,安穩祥和之於自然萬物,於人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佛語云:“相由心生,境由心變”。當一個人內心一念祥和時,那麼萬事萬物自然是和煦溫馨,少有繁瑣嘈雜。
倘若一念嗔怒起,那麼看事物時自然可恨可憎,有可能引發避世的情緒。
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要坦然對待事物的發展。畢竟世間禍亂不鮮,唯有做到“它明任它照大江,我自清風撫山崗”的淡定,方得亂裡偷閒,禍中求福。
那麼,現實中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從容淡定,什麼樣的心態才算安穩祥和呢?關於這個問題,昔日我也從一位無名高僧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高僧表示: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不看別的,只需觀察他的心態就能夠看出端倪,其中有四種難得的心態,皆是福報顯現的前兆,哪怕擁有其中一種,都是有福之人。
01為善不執高僧說:“ 積福積德第一要義,就是要有‘為善不執’的心態,一念執善則無以召福,行善若不欲為人知,則為真善,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其福報功德無量。”
眾所周知,佛家是非常推崇行善積德之事的。在佛家看來,一切發善心的行為都能夠為自己積累功德福緣,對修行,對改變命途都有著不菲的收穫。
然而行善固然沒錯,倘若一念執著“為善”,想透過行善圖利謀財,那麼這種念想就是一種畸形的“善念”,不僅帶來的福德有限,一旦沉迷還有可能樂極生悲,帶來意想不到的禍患。
就好比佛家說放生是為人積累功德的善業,而某些不通佛理之人往往就偏信於此,故意去買一些動物放生,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求福求菩薩庇佑。
結果,放生的動物屬於外來物種,放生之後導致當地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這種“執善”的行為看似行善,其實是在給自己造業造孽,本想集福,反而消福,實在得不償失。
其實真正的為善很簡單,只需有“如水潤萬物而不爭”的平常心。
凡行善舉,不帶功利心,不帶目的,像佛菩薩一般“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發本我之心去行善,以一顆平常心助力眾生離苦得樂,這才算是印證菩提,才是能召來福運的行為。
02老死不懼高僧說:“修佛的最高境界是了生脫死,而修福,也必須要把生老病死看破看淡。”
有道是: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人有老死不懼的心態,以平常心看待自然規律的更替,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所困擾約束,才能修出慧明福德,破除無明。
然而,“生老病死”向來都是人不願主動觸碰的忌諱,感覺說出來就會馬上要發生,不吉利。
但不管人如何迴避,都無法阻擋,每個人都將面對,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當生老病死來臨,我們要做的是隨緣淡定。沒來時,也切勿胡思亂想,杞人憂天。
越是執著於生與死的問題,越不得解脫,只會讓自己活得如“驚弓之鳥”,每天都陷入恐慌之中,活得膽戰心驚,唯有淡定生死,過好每一分每一秒,才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恰如《金剛經》中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諸法像夢幻般虛妄,如浮影朝露般短暫,更似迅雷閃電一樣變幻多端。
總之世事是充滿無常的,而萬物都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這樣的過程。
不管這一切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守好自己的心,不被外物束縛,從容淡定過好當下,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時時觀自在,念念得解脫。
03吃虧不計高僧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唯心造,福由自己造,為人處世,當有吃虧不計的心態,若對人對事總是耿耿於懷、不肯釋然,其人生註定黯然無光,違緣接踵而來,福報又該從何談起呢?"
佛門常勸誡信眾,要“多吃虧,少計較”,因為在佛家看來,吃虧不是吃苦,而是真正利於自身的“受補”。
吃虧意味著給予和付出,凡懂得吃虧忍辱的人,彰顯的是自己的大度。當主動給予別人,忍辱痛苦時,就已經贏得了尊敬和信賴,收穫到善緣人脈,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
反之,如果一個人時常因為蠅頭小利,和別人糾纏不清,紛爭不斷,就容易貶謫自己的格局,損壞自己的口碑,和別人結下惡緣,其因果報應,到最後還是得自己獨自享用。
所以,人活著,太過於精明其實不是一件好事,有時活得糊塗、簡單一些會少很多麻煩,活得太明白,累了自己,還討不到好。
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利好都要被擁有,也並非所有的失去都感覺痛心疾首。
吃虧是福,能養德,更能養心,是躲在人心深處的“至寶”。領悟施與、放棄的真諦,才是最難能可貴的“財富”。
04逆境不煩高僧說:“人無萬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之路不是一條坦途,時而攀援高峰,時而陷入低谷。但既然選擇了詩和遠方,那麼就該風雨兼程,就要有遇逆境不煩,克服負面的情緒,使人生充滿樂趣的好心態。”
有道是:“弱者自擾,強者不息”,人活一世,應當遇順而不驕,遇逆而不煩。
縱使當下安逸,亦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努力,力求超越,如此才能延續福緣,而不是坐吃山空,消損福緣;
反之,如果身處逆境,更要迎難而上,在戰鬥中成長,打破命運的桎梏,不讓苦難消磨信心,摧毀自己的意志。
善待自己,保持好的心態,不煩不惱,給心靈減負,才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難,逆流而上。
總之,生活不易,“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把一切苦難都視作上蒼的考驗,“遇難不避,遇苦不怨”在眾生之中脫穎而出,為自己驅趕厄運,創造福緣,扭轉人生的頹勢。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那就是——心態,永遠決定命運的厚度。
壞的心態會讓人活得苦不堪言,寸步難移;而好的心態激發人的潛能,讓人生衝破黑暗的束縛,邁向光明的未來。
世人當以這四種心態處世,即:“為善不執,老死不懼,吃虧不計,逆境不煩”,做到如此,過往的路,吃過的苦,讓生命得以富饒,生活得以滋潤,為自己帶來無量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