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的嫦娥5號平安歸來,中國科技界正喜氣洋洋分享嫦娥工程成功帶來階段性成功喜悅的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再次告急:萬能膠帶不萬能,它並不管用!現在宇航員應對這種情況,到底還有什麼招數?
據俄通社12月19日訊息,俄航天集團執行經理克里卡廖夫最近披露,宇航員正在早前出現過漏氣情況的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用膠帶再次尋找漏氣孔,訊息一傳出, 對國際空間站未來命運但有的一些科技人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國際空間站難道真的是“垂垂老矣”了嗎?
“星辰”號服務艙是國際空間站的核心艙段,它是整個空間站的服務中樞,如今出現嚴重漏氣,是不是國際空間站真的老了?會因為金屬老化而出現裂紋?
但俄羅斯人有俄羅斯人的解決辦法,在俄羅斯的補漏方法裡,沒有什麼漏洞是不能用一盤萬能的膠帶來解決的,在膠帶的使用上,俄羅斯人可以說發揮到了極致,俄羅斯科學家可以用膠帶剝離出世界上最薄的石墨烯,也可以用膠帶粘接任何東西。而現在,俄羅斯真的用膠帶能粘接好空間藏得漏洞嗎?
但俄羅斯人就是俄羅斯人,思路複雜,方法還是要很簡單,俄羅斯專家現在給出的補救辦法仍然是:利用膠帶縮小星辰艙的過渡艙段空間。如果現在能夠在隔板之間拉起膠帶,搞一個“膠帶牆”,那麼空間將縮小,而艙內壓力下降速度會上升。
哈哈,又是膠帶!
那麼思路呢?專家認為,由於專門尋找漏氣點的儀器起不了作用,所以不得不採用這種方法。因為非常微弱的漏氣情況,找不到比這更好的辦法。你看,真的又是膠帶!
今年10月,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過渡艙段發生漏氣情況,當時的辦法就是用的萬能膠帶,即臨時用特殊耐熱膠帶貼住了裂縫。但很可惜,漏氣點可能不一定是已找到的裂縫。現在,宇航員還在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尋找其它的漏氣點。因為漏氣,空間站現有的氧氣儲量告急,國際空間站是不是真的會被廢棄?
由美俄牽頭,NASN、Roscosmos、ESA、JAXA和CSA共同運營的國際空間站,運營到了現在,已經垂垂老矣。現在,10月份看似輕微的太空艙漏氣,當時雖然被共同運營方輕描淡寫,但現在看起來有點危險。中國有許多句老話來形容這種情況,比如防微杜漸、比如千里長堤潰於蟻穴、比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等等,現在,俄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稱要等到2021年2月,下一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帶去專門的修理包後,才能將徹底封堵上“星辰”號服務艙中轉隔艙引起漏氣的裂縫,而眼前國際空間站面臨的困難,要怎麼來解決?
那麼,從技術而言,國際空間站而核心艙段出現裂痕,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年10月,在俄羅斯艙段“明星”艙“發現了導致漏氣的裂縫,但是萬能的膠帶出場,並臨時將其修復,其實當時宇航員就曾懷疑,國際空間站洩漏氣位置可能不是發現裂縫的地方,那麼,真正的漏氣地方在哪裡呢?
"有人擔心可能是因為金屬老化,但仔細考慮,有感測器,也有數學模式,所有這些引數中的資源消耗不足10%。"俄專家認為,那麼是因為飛船艙室硬對接可能導致裂縫形成的嗎?此位專家認為,飛船和空間站的所有情況都考慮在內了。
然而,萬能的膠帶沒派上用場,現在萬能的膠帶又被寄予很大希望,能怎麼辦?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只能寄希望於萬能的膠帶補漏,而垂垂老矣的國際空間站,則還在我們的頭頂慢悠悠劃過。
與此同時,中國空間站天宮(Chinese Space Station ),又一個嶄新的,在低地軌道由中國大陸自主建設一個常駐的60至180噸級的大型空間站,正蓄勢待發。2019年6月12日,中國在維也納聯合宣佈,17國9個專案入選中國空間站首批科學實驗 。11月17日,中國又鄭重宣佈,天宮將要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並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還有何招數嗎?此時此刻天宮已經蓄勢待發,有中國人主導的空間站,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