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誓言上任後“重塑美國的領導力”。但首先要修復對外特別是盟友國家的關係,得到盟友的認可才能重塑領導力。一系列跡象表明,“修復關係”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容易。這就決定了“重塑世界領導力”可能就更難了。
要“修復”與盟友的關係,“迴歸”國際社會,這值得世界所期待。因為特朗普不僅孤立了美國,更把世界搞得稀爛。雖然這是世界的期待,但這並代表想“修復”就能夠“修復”,畢竟美國獨霸世界戰略與維護多邊主義建立多極世界相去甚遠。
美國或許想“迴歸”從前的關係,但世界包括歐洲恐怕未必還想要恢復過去那種與美國的主次關係。畢竟世界正在加速變革,用基辛格博士的話說就是“世界再也回不到從前”。世界關係自然也就需要有所改變。實際上,後新冠時期世界的治理,需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合作關係。或許需要美國來領導,但卻不會以美國利益優先。
歐盟一直尋求建立多極世界格局,雖然目前處於困境之中,但此時也是獨立成極或在世界上獨立發揮重要影響力的最好時機。回到從前那種與美國之間的主次關係,等於白白浪費一次極佳的時機。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歐盟與美國的分歧和矛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實際上是冷戰結束後就已經開始。冷戰結束後,歐盟就迅速東擴以壯大自己,就一直呼籲建立多極世界格局。因此而公開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而美國則是堅持永久獨霸世界的戰略。
奧巴馬戰略東移,與中國在東海南海展開激烈的較量,歐盟就基本上是坐山觀虎鬥。特別是在打擊ISIS問題上雙方又出現了重大分歧。這才給了俄羅斯機會。
不過是,到了特朗普,美歐之間的矛盾就更加突出,甚至到了需要“修復關係”的程度。
拜登要“修復關”系,歐盟自然樂觀其變。但隨著拜登上任日期逼近,歐洲的一系列動作似乎是想為“修復關係”定基調。
其次,在暗殺伊朗核專家問題上,歐盟還是強調了這不可接受。這表明了歐盟在伊朗問題上不大會轉頭向伊朗施壓。也就是堅持目前伊核協議的有效性。而拜登似乎不大可能無條件地重返伊核協議。
其三,前不久的北約外長峰會上,達成了對俄戰略共識。那就是“遏制第一、接觸第二”。這實際上是在給美國未來的戰略重點定基調。這等於是讓美國把戰略重點重返歐洲或大西洋。一旦與俄羅斯的對抗升級,其亞太地區的戰略勢必會受到嚴重影響和牽制。
雖然拜登不會延續特朗普的印太兩洋戰略,但其戰略重點應當不會從亞太地區撤出。
其四,中歐正在加速投資協定談判,最新的動態是爭取年底最後期限前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這基本上就確定了歐洲未來的對華關係基調,就是加強對華合作關係。
其五,到目前為止,法國總統一直不發表意見,而德國則趁美國內亂之際重啟了北溪二專案的建設。這或是提前給拜登打預防針。
以上這五點就表明了,即使要“修復關係”,也不是重回以前的關係。與其說是“修復關係”,還不如說是重建新型關係,這符合世界變革加速的大勢。
拜登是要重塑世界領導力,而歐盟則是要更多的自主權,或者說是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關係。如果在對華、對俄以及中東戰略問題上不能取得一致,關係就難以修復。當然,關係會緩和,但美國的領導力卻難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