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汶萊這個東南亞小國,大多數人應該只有一個模糊的大致印象——信奉伊斯蘭教、國土面積小,其他的便一無所知。
的確,汶萊這個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45.95萬的東南亞“袖珍”小國的確是沒有什麼存在感,其面積和人口都抵不上中國的一二線城市。但你可知道,汶萊這個小國每年的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之多,其富裕程度大概是遍地黃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別墅和豪車……
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國家,去一睹它的風貌。
與中國的淵源汶萊位於東南亞的婆羅洲北岸,境內多水域,是個自然環境優渥的地方,獨特之處則在於它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君主專制國家。最初的汶萊什麼時候正式建國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在8世紀時那裡就有人定居,後來遷移到那裡的馬來人逐漸增多,這個族群是當地人口最多的群體。
從梁朝到宋朝,汶萊國王就一直派使者訪問中國,視中國為富有的泱泱大國,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到14世紀中葉時,伊斯蘭教才傳入汶萊,自此,伊斯蘭教在此地生根發芽。
與中國最深的淵源還要追溯到明朝時期。皇帝曾命令來自福建的勇將黃森屏到汶萊當地去探尋黃金,黃金沒挖到,倒是受到了汶萊國王的熱烈款待。
國王對黃森屏一行人的到來十分重視,要把女兒嫁給這位將領,並讓他組建一支軍隊保護汶萊國土。這有一定的原因所在,當時汶萊的國力算不上強盛,時常會遭到周邊國家的騷擾,而黃森屏組建的華人勢力軍隊,的確成為了保護這個小國的重要力量。
此外,黃森屏帶領的華人軍隊還幫助汶萊國王建立了一個新的汶萊帝國。帝國疆域廣闊,國力相比以前要強盛得多,在汶萊帝國的極盛時期,它的全境佔據了整個加里曼丹島和如今菲律賓的巴拉望島以及部分呂宋島。
因為黃森屏功不可沒,汶萊王室便奉他為汶萊始祖之一,如今汶萊國旗上的其中一條斜線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移居汶萊,並在此地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人。
新的汶萊帝國建立後,仍然願意服從中國,是明朝的附屬國之一。明朝永樂年間,汶萊國王麻那惹加那曾親自帶著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逝於中國,未能歸鄉。明成祖給予其厚葬,“渤泥國王墓”墓碑至今仍被保護得很好,這也是當時兩國交好的歷史證明。
苦難歷史汶萊的和平安定卻沒有持續多久。隨著資本主義興起,大洋彼岸的國家紛紛駛進廣闊的海洋尋求新的殖民地,以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汶萊這個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小國成為他們覬覦的物件。
從16世紀中期開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相繼入侵汶萊,船隻和槍炮很快打破了小國的寧靜,封建主義制度遠遠落後於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小國的戰鬥力更比不上歐洲幾個迅速發展的國家,汶萊國人無力抵抗,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土被殖民者殘忍瓜分。
汶萊一再退居,卻因為英國的挑撥離間,國土被馬來西亞分成了兩半,更顯得山河破碎。汶萊的貴族們看到自己國家無力抵抗資本主義強國的侵略,紛紛逃竄或投降,樹倒猢猻散只在一瞬間,汶萊的政治體系也隨之土崩瓦解。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汶萊的歷史程序。
在備受摧殘和血洗後,1888年,汶萊國王與英國方面簽署了“保護國”協議,汶萊徹底喪失了主權,成為英國在東南亞的又一個殖民地。英國人在此大肆掠奪經濟資源,搶佔土地,剝削民眾,舉國都艱難度日。
在被英國佔領了將近六十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汶萊仍避免不了備受摧殘的厄運。二戰期間,日本在偷襲了珍珠港之後,大舉入侵英國婆羅洲殖民地。婆羅洲不幸淪陷,汶萊被日本佔領。日佔期間,汶萊民眾的生活只有更悲慘。國家的各項事業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民族經濟停滯不前。
隨著二戰結束,汶萊逃離了日本的魔掌,但很快英國又捲土重來,汶萊再次被其佔領,受到英國的軍事管制。
但與此同時,汶萊人民追求自由的期望越來越強烈,他們對民族獨立的渴望也從來都沒有消失。1946年起,民族民主運動逐漸興起,20世紀50年代時,汶萊出現了第一批政黨,民族政權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迫於民族運動的壓力,英國在1959年同意頒佈新憲法。新憲法提到了自治國家的概念,根據新憲法,英國撤銷了在汶萊的駐紮官,並將行政權交付汶萊的自家新元首,汶萊國內進行行政改革,成立地方議會和立法議會,英國只管理汶萊的國防和外交事務。自此,自由的曙光照耀在汶萊大地上,多年沒有生機的民族經濟、政治、文化也都漸漸有了起色。
六十年代時,東南亞許多曾遭受壓迫的殖民地都在重組之後宣告獨立,但更多的小國加入了馬來西亞。汶萊拒絕加入馬來西亞,想要獨立建國。七十年代時,汶萊開始了與英國漫長的談判過程,最終與英國簽約,拿回了包括國防、軍事、治安在內的所有自主權。
1984年,汶萊宣佈完全獨立。同年九月,加入了聯合國。汶萊在此時總算走過了近百年的屈辱史,跨越瘡痍歲月,迎來自己的百花園。
重新開始,富國之路汶萊土地狹窄,且人口稀少,再加上長期處於發達國家的殖民統治,要重新開始發展不是一件易事。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汶萊當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這兩項資源使得汶萊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大量出口。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依靠這些資源,汶萊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石油和天然氣成為了汶萊最主要的經濟支柱,兩項資源每年的收入達到GDP總量的70%。汶萊是東南亞第二大產油國,也是全世界第四大天然氣出口國。汶萊因此還被外界稱作“漂在石油上的國家”。
此外,汶萊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72.11%,約佔陸地面積的一半,這也是一項可以利用的珍貴資源。豐富的漁業資源也為汶萊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汶萊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基本都依靠石油和天然氣這兩項不可再生的資源,但過度的開採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並且,有種坐吃山空的趨勢。因此,汶萊的領導者頒佈了限制石油開採的政策。這塊蛋糕變小了之後,汶萊便把目光轉向了旅遊業。
奧瑪爾·阿里·賽福鼎清真寺、號稱“東方威尼斯”的水上村落、水晶公園、汶萊博物館……一個個極具伊斯蘭特色和馬來特色的景點,都是汶萊的名牌,當地獨特的宗教文化,也是吸引眾多人前去觀摩的原因之一。
為了發展旅遊業,汶萊政府也採取了許多措施來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如航空補貼、酒店補貼等。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汶萊僅次於石油和天然氣的第二大經濟產業。
汶萊儘可能地利用現有條件去發展多元化經濟。在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下,汶萊投入大量資金,與中國、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國家合作進行水稻種植專案試驗,提高水稻產量,向著實現自給自足之外還能出口的目標邁進。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汶萊也主動去吸引外資,引進高新技術和優秀成果,同時加強對外投資,在金融上開闢一條嶄新的道路。
這一系列舉措,讓汶萊穩定住了自己的經濟水平,並向著世界頂峰攀爬。幾百年前,黃森屏到達汶萊時並沒有看見遍地黃金,只感受到了大片的貧瘠,而如今,歷史的齒輪已然發生了變化,汶萊的財富水平是讓人仰望的。
努洛伊曼皇宮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遠遠望去已是一片的金碧輝煌,象徵著伊斯蘭的圓頂遠遠望去就是一顆璀璨的,包裹著黃金的明珠。還有人說,汶萊是個各處都由黃金打造,富得流油的國家。這興許有些誇張,但汶萊的寺廟的確都是由黃金鍛造而成,汶萊的蘇丹紀念館,更是整個國家富麗堂皇的縮影。
而要說汶萊富得流油,倒不如說它致力於實現社會財富公平,讓千千萬萬的群眾都能嚐到財富的果實。
據不完全統計,汶萊的人均GDP達到了33824美元,位居世界第27位,在亞洲可以說是一個土豪般的存在。
在稅收上,汶萊有最為寬鬆的政策,沒有個人所得稅、出口稅、銷售稅、工資稅等,一些稅收如公司所得稅、印花稅等,也只是象徵性的。
汶萊政府重視對人民的醫療服務,人民治病是免費的,即使需要動手術也只會象徵性地收一元錢。如果疾病無法在當地醫治,政府也會出錢提供醫療費,還會提供病人家屬的往返機票。這樣的醫療制度,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病有所醫”。
教育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對於教育事業,汶萊的領導者也是十分重視的。汶萊政府提供免費教育,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學費全然不用自己掏錢。如果想要出國留學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也會全額資助,甚至會補貼來回的機票費用。在這樣的教育政策下,汶萊的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都比較高。
在居住方面,汶萊分配了大量環境較好的公屋,只收取部分低廉的租金。汶萊也沒有買房買車買地的購置稅,甚至還有補貼。由於人口稀少,汶萊公民若想自己建房子,土地也都是免費的,只要上交一元登記費就足矣。
汶萊人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別墅,平均每家有兩三輛汽車,車子是汶萊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當地人口只有四十幾萬,汽車總量卻達到了三十萬。在汶萊,如果家裡沒有汽車,那才算比較稀奇。
汶萊的福利制度看起來是全世界最好的了,這是國家財力雄厚的象徵,也是社會公平的體現。這個面積還沒有北京一半大的袖珍小國,卻是世界上一顆獨特的明珠。
汶萊也不是完全沒有讓人詬病的地方。多年來,它一直實行君主專制制度,顯得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格格不入,君主一家一直掌控著整個汶萊的天下,若其走向專橫獨斷,難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在這個已算是開放的社會,汶萊還實行伊斯蘭法,墮胎、同性戀等行為都將被處以死刑;汶萊的男性最多可以娶四個妻子……這些陳腐制度都讓人所不解。
但總而言之,汶萊走到今天也算是苦盡甘來了,只希望這個驚豔世界的國度,能一直保持著向上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