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了成功,你必須付出代價。”
在學化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講過,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需要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因此,想要憑空得到某些東西,在現實世界,在理論基礎上都是不可能的。
套用到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大師,必須要付出時間和努力,然後搭配機遇,才能夠成功。
假若想要成為一名武術高手,那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大。以大師李小龍為例,他能夠一秒踢6腳打9拳,曾經因此成為世界級別的武術高手。但李小龍是“天賦異稟”嗎?其實,他的成功以及這剽悍的身手,也是付出了巨大代價所能獲得。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羸弱的少年如今我們聊到李小龍,腦海裡面想到的就是世界級別的功夫大師,以及他那強悍的截拳道。但可能誰都沒有想到,李小龍在年輕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羸弱的少年,他能夠成為一代大師,都是靠著拼命的訓練以及付出的代價。
據記載,李小龍出生於1940年,自小身體就非常羸弱,經常性的體弱多病。面對孩子的脆弱,父親也非常的擔心,於是,李小龍的父親決心教孩子太極拳,讓孩子增強體魄。
李小龍很快就愛上了太極拳,並且學得非常順利,而且對於其他的武術也開始感興趣。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訓練之時,所有的動作要領都領悟的很快,打得非常有模有樣。
父親覺得他是一個天才,於是自己不僅親自指導他,而且還在,後來給他找了一個真正的師傅。在李小龍14歲的時候,父親就帶著他去找葉問,並且開始向這位詠春拳大師學習武功。
二、拜師學藝在拜於葉問門下之後,李小龍開始了刻苦的6年訓練,他每天都努力的學習知識,而且還自己反覆研究技巧。據記載,李小龍白天學習,回家以後也會對著專門的器材進行刻苦訓練,而且一直保持這種習慣,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在將師傅的詠春拳融會貫通,李小龍開始融合百家之長,例如他還學了白鶴拳,少林拳以及螳螂拳等等,然後將這些複雜的武學進行融會貫通,居然還學會了自己突破。
不僅如此,李小龍還開闢了很多超越極限的訓練方法,其中很多帶有極大的危險性。記得元華曾經接受採訪,就特別提到,李小龍曾經利用電擊進行訓練,他個人表示,這種訓練方式十分危險,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但李小龍卻堅持了下來,並且還在進行更多的非人的訓練。僅從這一段就能看見,李小龍絕對是一個高手,這樣的訓練之下,他的體能以及反應速度將會達到一種恐怖的境界。
但是在這樣的刺激之下,李小龍的成長非常迅速,不僅能夠和比他體格強壯很多的人作戰,而且在美國打出了中國的武術威名,甚至還自創了截拳道。記得當年他在記者面前展示的寸拳,那殺傷力簡直高的可怕。而且在影視作品中,李小龍為了去拯救一個被施暴的女人,甚至直接用寸拳擊破了對方的門,然後打敗了施暴者。
這些點點滴滴,都讓美國人看到了李小龍的可怕,因此美國人無比崇拜李小龍,甚至一提到中國的功夫,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敬佩和嚮往。
三、功夫的付出不過,李小龍為了取得越來越高的武術競技,他也在進行更多的付出和消耗。元華所提到的那種非人的訓練方式,還只是李小龍的突破的一部分,他還進行了更多更可怕的嘗試。
正如李小龍先生的愛人丁佩女士曾說過,曾經和李小龍一起去過醫院,當時李小龍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要求割除自己的汗腺。這個舉動曾經驚訝了大家,但最終李小龍還是堅持完成了這個手術。據說,割掉汗腺以後,會使得練武的過程中極大的減小體力的消耗。
因此,透過這個手術以後,李小龍的反應可以更加迅速,而且他的打鬥過程可以更加持續。
透過這一個現象,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小龍在追求武術的境界上,已經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甚至為了追求一種武術的完美,他開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改造,卻都只為保持身體的最佳狀態,以此來爆發出最強悍的戰鬥力。
客觀的來說,李小龍當時那種訓練以及他的手術,還有他對於武術的追求,在當時,美國絕對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他所開的武館能夠安全的儲存下來,也由此可以看出他絕對擁有著強悍的實力。
他將功夫帶向了世界,並且將李小龍三個字在好萊塢打響,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證明。
可惜的是,小龍透過高強度的訓練獲得了強大的戰鬥力,但也使得他的身體負擔太大了。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先生在這一天與世長辭,這可謂是英年早逝。很多人認為,李小龍先生之所以會去世的這麼早,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各項機能開始受損,為了追求武術境界,使得他的壽命急速縮短。
四、李小龍的影響不得不說,果然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李小龍先生一秒鐘能夠表現的速度,其實也是透過對於生理機能的透支所獲得的。不過李小龍先生的去世真的是一種遺憾,這是中國武術史上的一大悲劇。
假如他能夠活得再久一些,並且留下更多珍貴的武術資料,甚至與國內的一些武術大師進行交流。那麼現在李小龍的名聲可能會更大,而且還有可能是中國武術推到更高的境界。
再加上,現在很多的人都在質疑李小龍的真實性,甚至還有人認為李小龍就是一個花架子是被吹出來的。這可實在是讓人很失望,因為他們對於李小龍先生的汙衊,實在是對於我們曾經中國功夫名聲的汙衊。
若是李小龍先生當年留下了真實的影像,並且還能夠與國內外的大師真正一較高低、分出勝負,恐怕這些人也只能乖乖閉嘴。但由於李小龍的英年早逝,以及曾經的一些資料的缺乏,所以就留下了這麼多的遺憾。但還是那句話,獅子不會因為狗吠而回頭,李小龍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他所獲得的戰鬥力絕對遠超常人,雖然未必是世界第一,但也絕對是世界前列。
結語所以回顧李小龍的奇蹟,我們也應該看到無數的精彩和艱難。正是因為武術,使得李小龍由一個羸弱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功夫大師,但同樣的,也因為對於武術的追求,李小龍的身體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結果甚至造成了他的英年早逝。這也讓我們看出,練武真的非常艱難,要達到真正的武學大師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對於曾經的大師,我們應該致以崇高的敬意,不要總是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將練武的精神和意志傳承下來,雖然功夫已經不再是殺人技巧,但是功夫的反覆磨鍊以及堅持拼搏的意志,卻可以很好的指引我們前進。所以,讓我們向曾經的武學大師致敬,也讓我們繼承他們的意志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