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我國開放了二胎政策,似乎這樣就能鼓勵大家多結婚,多生娃。
然而事與願違,近年來我國的結婚率、生育率都持續走低,甚至更多的人進入了“親密關係”的冷凍期,期限未知。唯一可知的是,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選擇獨居。
獨居生活最開始出現是在北歐,這股社會潮流已經席捲了北歐諸國,甚至達到了半數的人口,也就是每10個人當中,就有5個選擇獨居生活。
這股風潮在我國只是初見端倪,但根據目前的這個情況看,將來,選擇獨居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我國作為一個崇尚儒家思想的亞洲國家,婚戀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天經地義的傳統思想存在著,尤其在老一輩人眼中,婚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但為何地位如此重要的思想,為何會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在經濟發展迅速的城市被年輕人所推崇呢?
婚姻必要性的降低原始社會中,因為生產力落後的原因,個體往往無力對抗殘酷的生存世界,所以人們需要聚在一起,互相協作,共同繁衍後代。
婚姻則是穩定種族,繁衍後代的一種有效手段。這也是為什麼為了傳宗接代,古代允許男人有一妻多妾的原因。
也因此,群體為了繁衍,會壓制個體的獨居意願,這種思想延續了上千年,人們會鼓勵男女結合的原因也在於此。這也是為什麼,老一輩會更加焦慮兒女的婚姻和生育問題,這種傳統思想在年輕人看來是束縛,而老一輩也會將年輕人的獨居(不婚不育)意願理解成“自私”的一種。
在當代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嬰兒夭折的機率大大下降,後代能否得到良好的照顧,這也在無形中解放了年輕人們的一部分生育壓力。即使有人選擇獨居,也不會對大群體產生影響。
這樣一來對於年輕人們來說,結婚、生育的必要性就降低了許多。
女權主義的興起近幾年女權主義思想在我國興起,女性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
比起以前結婚時要求男性買房,現在許多女性(尤其是沒有生育意願的女性)選擇自己買房。女性買房也成了一種有獨立能力的象徵。
這樣一來,獨居成了女性們除“結婚”以外的另一條路。
這種思想上的轉變,也使得女性們從原來的“依附男性,找到依靠”,轉而變成了“找一個志同道合的物件”。
自己能夠養活自己,就不會屈從於結婚去給自己帶來保障。
介於目前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以及男權社會帶來的不安全感,許多女性選擇自己買房獨居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畢竟經濟基礎的改變帶來的必然是思想上的改變。
精神世界的豐富年輕人們選擇獨居有兩個大前提,一是經濟獨立,二是精神世界豐富。
在許多人的思維裡,一個獨居的人一定是生活邋遢、沉默寡言、房間和生活都是一團糟。這也是一些人牴觸獨居人群的原因,同樣也是在十幾年前獨居主義並不興盛的原因。
在那時候不像現在,現在獨居的人們,回到家後可以看書、打遊戲、看電視、網上聊天,他們有電腦、有電視、有手機、有WIFI,只要有這些它們總能找到度過漫長黑夜的方法。
在娛樂生活百花齊放的今天,即使是獨居生活也能過得多姿多彩。
獨居並不意味著不社交,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現實生活中找好友出去遊玩,都是當代年輕人們可以選擇的娛樂方式。
獨居並不代表就丟掉了和外界的所有聯絡。
實現自我價值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選擇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打拼。隨著經濟的發展,無視生活的不斷完善,年輕人們越來越看重對自我價值的實現。
一個人有獨居的能力,正式意味著他既有經濟實力,而且內心世界豐富,這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即:不用依靠任何人,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
目前我國雖然傳統思想的氛圍依舊很濃厚,官方也想出了一系列措施來鼓勵生育(雖然都不太奏效),但這並不能阻止這股衝擊的腳步。獨居主義的興起,彰顯著年輕人們已經越來越開始重視“自我”的需求。
結尾當然了,說到底,獨居不獨居都是自己的事情,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體現,你可以不贊同,但你沒必要對別人的選擇指手畫腳。
每個人都有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曾經老一輩們可以為了戀愛自由去反抗封建的婚姻制度,這一代的年輕人們也可以為了生活自由而選擇獨居。
這是自我意識,也是社會潮流,只要每個人做出的選擇都是尊崇自己的心意的,那麼就不應該被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