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作者 李旭光

三郭爾羅斯運河(1976年9月-1984年8月)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前郭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態災難。1976年9 月,當查干湖由於霍林河水源中斷而幾近乾涸,前郭灌區由於洩水不暢而導致水田面積不斷龜縮,以致一些稻農偷偷地實行水改旱,甚至背井離鄉,當溼地減少,沙化推進,大片良田被吞噬之際,白城地委支援前郭縣委作出重大決策:開掘出一條100米寬、53.85公里長、每秒流量70多立方米的運河,引松花江水遠濟查干湖的重大決策。工程的引水首閘設在吉拉吐鄉的錫伯屯,運河的線路設在日本人修建的一、二引水乾渠中間,途徑吉拉吐、新立、重新、新廟等鄉鎮,穿過平齊鐵路和長白公路,在1984年8 月 順利通水。

哈達山蓮花塔

為了完成查干湖的復活工程,為了徹底解決前郭灌區生存發展的緊迫任務,縣委動員全縣8萬多名機關幹部、工人、農民、學生,幾乎完全在沒有機械裝置條件支援,自立更生條件下,依靠人拉肩扛,完成了郭爾羅斯運河開掘的英雄壯舉。整個工程的土方施工從1976年9月到1977年12月末,歷時兩年,共分為三個階段,投入人力921、8萬個工日,車工76、5萬個臺日,主渠道實際完成土方1112萬立方米,每個勞動力日完成2---2、5方土的任務。工程總投資4438萬元,而1976年前郭的財政收入只有1864萬元。平均每個農村人口攤銷100元,而1976年前郭每一農村人口的收入卻只有45元。前郭人民為這項工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引松花江水濟查干湖工程的實施,不僅僅復活了查干湖,不僅僅在於透過完善灌區排洩系統,合理調節灌區的地下水位,使前郭灌區終於開始進入正常生產執行狀態,水田開發面積不斷擴大,也不僅僅在於修復大片溼地,改善生態環境,增強流域分洪安瀾能力,更重要的在於,這項工程是前郭人民自覺地把握自己的命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依靠自己的雙手去人為地開發利用松花江水利資源。用阿古拉同志的話說,以這項工程中所體現出的精神而言,不亞於當年河南的“紅旗渠”(阿古拉,原前郭縣委書記,松原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前郭“引松工程”的主要決策指揮者之一)。

作者 李旭光

李旭光簡介

祖籍山東,吉林松原人,軍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職於鄉、縣、市(地)、省黨政機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遼金契丹女真史分會理事,中國楹聯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

散文《秋來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國散文精選》、刊於《光明日報》、《作家》、《大家散文》、《詩選刊》、《散文選刊》、《語文主題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等書報刊,被《學優網》、《第一文庫網》等語文學習網站眷顧;《查干淖爾之冬》發表於《大家散文》、《人民日報》,收入《人民日報》散文精選《風在訴說的時候》;《中華典籍引領我的生活》,獲《光明日報》社、“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有獎徵文優秀獎;《百餘年來洮霍兩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兩江與查干湖溝通的文獻與圖輿》,在全國遼金史年會宣讀,刊於《東北史地》,收入《遼金史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幾十篇札記、隨筆、詩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詩刊》、《人民文學》、《美文》等報刊發表。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遼地春捺缽》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違背歷史?《知否》中的明蘭,在宋朝究竟能否拋頭露面打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