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故良將守之,志立而揚名。”曾擔任伊拉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塔裡克・阿爾茲,就用自己傳奇的一生詮釋了諸葛亮的這段話。

阿爾茲曾忠心耿耿的追隨薩達姆長達二十餘年,併成為伊拉克政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而這樣一位重臣,最後又為何會選擇了背叛薩達姆呢?

阿齊茲變節的前因後果

03年3月20日,美國以打擊恐怖組織為由,聲稱伊拉克方囤積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隨後便對伊拉克實施了單方面的軍事打擊,開展了著名的“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僅僅用了三週的時間,便令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淪陷。

7年間,美軍在表面上積極尋找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顯然不會有任何結果,便再次捏造謊言,便對外宣稱薩達姆早已銷燬相關證據,美方對伊拉克的清剿完畢,於是11年12月18日美軍撤出伊拉克,結束了這場摧毀伊拉克以及薩達姆政權的戰爭。

阿爾茲曾透露,早在伊拉克戰爭之前,薩達姆便收到了美軍預備攻打伊拉克的情報,但薩達姆始終質疑情報的真實性,同時在俄法兩國大使的矇蔽下,令他忽視了這份重要的情報。

在美軍已經開始全面進攻伊拉克後,薩達姆仍然覺得這場戰爭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在一開始沒有調兵對抗美軍,讓這場戰爭輸在了起跑線上。沒有了大規模抵抗,讓戰爭的進行並沒有的多麼激烈。

與薩達姆的安穩心態相比,阿齊茲就顯得積極許多。為了避免伊拉克戰爭,他一直奔走在談判的道路上。03年,阿齊茲出訪歐洲,欲贏得各國領導人的支援,以此來阻止戰爭的爆發,卻未能成功。

面對美國,阿齊茲一直保持強硬的,毫不讓步的態度。在早年與美方的博弈中,阿爾茲便不曾退縮過,侵佔科威特時,阿齊茲曾收到美國勸說伊拉克方撤出科威特的信件後,但最終阿齊茲以信件有侮辱性語句為由,將老布什的親筆信置之不理。

伊拉克戰爭中,在美軍兵臨城下後,阿齊茲面對美軍他毫不畏懼。對那時的阿齊茲來說,儘管身為一名“書生外長”,他仍覺得在戰場上為國捐軀才是至上的榮耀。

開戰後,阿齊茲身著整齊的軍裝,舉行了新聞釋出會,堅定宣示伊拉克的戰鬥決心,表明會誓死抵抗美軍的侵略,同時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可隨著巴格達的陷落,群情的激憤,無論阿齊茲口號喊的再響,他的承諾終是無法履行了。

阿齊茲永遠面帶微笑,這是他的招牌表情。他雖有著強硬的軍事態度,但私下其實是一名內心柔軟的人。在戰場上,他是一心為國為民的政客,在家庭裡他是好丈夫、好父親。

而在伊拉克戰爭前,伊拉克的安全部門為保障戰事的順利,扣押了阿齊茲的家人,而且他的住宅也多次遭到了搜查。這一行徑表面上看似能保障國家的利益,但也埋下了較大的隱患。讓阿齊茲在脅迫中為國奮戰,必然令他心懷不忿。

在美方瞭解到相關情況後,以承諾全力保障阿齊茲家人的安全為誘餌,積極拉攏阿齊茲,面對被捕的家人無計可施的阿齊茲,只得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破兩週後,阿齊茲變節主動向美軍自首。

後來在出庭審訊期間,阿齊茲交代了不少薩達姆當政期間的政事內情。據悉,最後美軍發動“斬首行動”,能夠成功在地堡裡逮捕薩達姆,為美軍提供情報的人員就是阿齊茲。

晚景淒涼,讓他感嘆戰死沙場好過被虐而亡

阿齊茲的背叛讓他的妻子和兒女們得以倖存,可以說是他用生命和信仰保全了家人,但對他自己卻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反而讓他生活飽受摧殘。

薩達姆以及其他背叛伊拉克的人員,在背叛薩達姆後,一直處在美國看管下。但同時伊拉克方也未放棄,一直在積極準備,以求儘快爭取到對這些人的實際看管權。

隨著薩達姆的倒臺,新的伊拉克當權者開始對前薩達姆政權的中心人物進行清算。09年3月11日,因阿齊茲等人曾下令逮捕違反政府限價措施的42名商人,導致42名商人被殺,伊拉克高等法院判處阿齊茲15年有期徒刑。

此時接受庭審的阿齊茲早已不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副總理,輪番的審訊令他筋疲力盡,更是老態盡顯。此時他的身體狀況已非常糟糕,甚至行走都需藉助柺杖。

8月3日, 阿齊茲因曾協助薩達姆迫害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民,再獲7年監禁。10年10月26日,又因迫害什葉派政黨的罪名,阿齊茲被判處絞刑。但時任伊拉克總統的賈拉勒·塔拉巴尼,卻沒有執行對阿齊茲的處決,讓阿齊茲倖免於難。

阿齊茲被捕時已經67歲,獄中的生活早已摧毀了阿齊茲的健康,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令他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嚴重的慢性疾病,甚至有了中風跡象。在獄中阿齊茲未曾得到妥善的治療,每天依靠著大量的藥丸來維持生命。

這樣的生活讓曾處在高位指點江山的阿齊茲感覺在被虐待,並讓他對曾經的自首行為後悔不已。曾經他的夢想是為國做出貢獻,帶領伊拉克人民走向嚮往的生活,但現在的處境,讓晚年的阿齊茲倍感淒涼。

阿爾茲在獄中艱難的苟延殘喘,身心俱疲的他連妻子和家人們的最後一面都未能見到,便在獄中孤獨地死去。

與薩達姆的“愛恨情仇”

阿齊茲在大學時期,不僅學習優異精通多國語言,還擅於交際。加入了復興社會黨後,認識了興趣相投的薩達姆,並結交為好友,之後便與薩達姆一起打開了伊拉克新的政局。

1974年起,阿齊茲正式走上政壇,出任了新聞部長。77年他當選為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成員,1979年,他扶持薩達姆登上總統之位,並出任了副總理,併兼任了外交部長。

阿齊茲因對多國語言的精通,讓他在外交中游刃有餘,被外界稱之為“薩達姆喉舌”。在國際勢力及國內民眾的面前,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語,留下了一場場精彩的演說。

鏡頭前他始終保持整潔的深綠軍裝,用強硬的外交表態,讓他的聲音經常佔據著全球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

阿齊茲在成為忠臣的道路上,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1984年,在阿齊茲的努力下,伊拉克與美國恢復了曾中斷了17年的外交關係。兩伊戰爭時期,在阿齊茲的努力下,與多國展開談判,終於為伊拉克爭取到蘇聯與美國的支援。

1990年,在侵佔科威特事件中,阿爾茲為伊拉克“代言”,在國際上為伊拉克樹立這場戰爭是為了正義、為了打擊腐敗的良好形象,不僅得到了不少民眾的支援,還受到免戰人士的追捧,被他們視為是最後的希望。

在表面上看來,阿齊茲似乎深受薩達姆重用,是其政權中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但在信仰大於一切的伊拉克,阿齊茲其實未曾抵達過薩達姆政權的核心圈。

阿齊茲本名米哈伊爾・尤漢納,他是一名基督教徒!為了不被排斥才更名為阿齊茲,儘管如此,作為薩達姆內閣唯一的基督徒,仍遭受到內閣中其他人員的排擠,此外薩達姆之子烏代也對阿齊茲較為厭惡。

在很多重大決策中,阿齊茲均缺乏表決權,這種待遇讓一直維護薩達姆的他也有所不滿。

阿齊茲是一名能看清時局的進步分子,對國際環境始終有著清醒的認知。但在薩達姆政權中,始終是由薩達姆一人決定著所有重要政務。因此阿齊茲雖全力支援著薩達姆,但在政見上,兩人其實早有分歧。

首先薩達姆在對外關係上,是一位不懂得妥協也不懂得屈膝的領導人;在對內統治中,薩達姆一直實行的是殘暴的政權,讓民眾飽受苦難,對當政者滿懷恨意。

在對待科威特問題上,阿齊茲認為入侵科威特,會與美國產生分歧,甚至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爭,也曾勸說薩達姆不要侷限於獲取短暫的眼前利益,但最終未能阻止薩達姆收回成命,只能出面在國際社會上為國家辯解。

兩伊戰爭的開戰問題上,阿齊茲也對薩拉姆的決策持反對意見,但對薩達姆的決定往往不可變更,最後戰爭的號角也不得不被吹響。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由於烏代的干預,阿齊茲被迫放棄了外交部長的職務,從此這位“薩達姆喉舌”也逐漸在消失在鏡頭中。

在政治生涯中長期的壓抑,此外伊拉克戰爭中美方對阿齊茲的引誘,令他的背叛具備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筆者認為在國家和人民面前,阿爾茲的的忠臣始終做的盡職盡責。

世人皆稱阿爾茲背叛了薩達姆,是叛徒。但在巴格達淪陷後,薩達姆不顧國家安危,選擇出逃並長期藏身於地堡,難道就不是對國家以及人民的背叛。

儘管前期阿爾茲放任薩達姆的暴政,損害了人民的利益,但背叛這樣一名失德的領導以及夥伴,阿齊茲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這個選擇也不失為對他曾近所作所為的一種變相的彌補。

12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老賴烏克蘭:下一個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