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最近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的第七集《南渡》中,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和他的得力助手王導成為了這一集的絕對主角。該集簡要敘述了王導和司馬睿南渡之後建立東晉王朝的前前後後。

不過與以往的幾集不同的是,本應是主導的帝王司馬睿彷彿成為了王導的配角,他的宰相反而成為了紀錄片的敘事主體,這不禁讓人十分好奇,王導究竟對於東晉王朝的建立有著怎樣的貢獻,才讓他收穫瞭如此的重視。再加上在片中,曾經有司馬睿要求王導與他一起共同接受跪拜的劇情,這不禁更加讓人浮想聯翩。

上圖——王導劇照

那麼王導在東晉的建立過程中究竟立下了什麼功勞,為什麼在他的堂兄反叛之後,王導依然可以獲得保全,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一、王導幫助司馬睿建立聲望

在紀錄片的一開始,便是王導和司馬睿兩人結伴去往江南的場景。那時的西晉由於中央政治局面的混亂,導致諸侯王之間混戰不止,中原的大部分地區也長期處在戰爭之中,正因如此,王導才勸說司馬睿去往江南的建康城,並在那裡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上圖——東吳末代皇帝孫皓

但是此時距離晉滅東吳還沒有過去太久,而且司馬炎在平吳之後,依然沒有撤走他佈置在長江沿線上的重兵,這讓原屬於東吳地區計程車大夫們感受到了政府的敵意,因此他們始終沒有全心全意地為晉政府效力。而且東吳的統治者孫皓是直接投降的,這讓江東士族的利益和政治基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讓西晉在江南地區安置的官員並不能很好地重建新的政治秩序。

上圖——司馬睿劇照

司馬睿和王導在到達江東之後,也發現了這一情況,江東士族的領袖並沒有將他們一對君臣放在眼裡,這讓司馬睿無法像預想般那樣將江東變作自己的政治基礎。此時又是王導挺身而出,他告訴司馬睿,如果想要獲得江東士族的承認,他們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威望。

恰好當時王導的堂兄王敦來到建康城,他之前在八王之亂中立下了軍功,並且被任命為揚州刺史,還成為了掌管軍事的大都督,因此威名甚著。王導便趁此機會,讓司馬睿出巡,自己則和王敦跟隨在他的後面,並且畢恭畢敬,這讓江南士族十分驚訝,開始對司馬睿這位宗室另眼相看。

之後江南士族中領袖中的顧榮,賀循等人都開始和司馬睿接觸,他們逐漸發現司馬睿是一個可以被依賴的存在,並願意在其政府中出仕。這讓司馬睿的政治力量得到了加強,也成為了東晉的建國基礎。

而之後,王導還依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得到了江南士族的認可,他琅琊王氏的出身也讓他同時獲得了北方士族的尊敬,這讓王導成為了南北士族之間的粘合劑,使得雙方之間的矛盾被初步彌合,為東晉早期政局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王導對於東晉初年叛亂的平定

前面提到過在司馬睿即位的時候,曾經想讓王導和自己一同接受百官的朝拜,這樣的君臣關係在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這足以說明兩人關係之親密。但是這兩人的關係也出現了嚴重的裂痕,而這一切的起因是王導堂兄王敦發起的叛亂。

上圖——王敦叛軍攻打建康

由於王導在東晉建立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位居宰相,這讓政府中充斥著其親眷和門生,這讓琅琊王氏的地位尊崇到無以復加,甚至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流言。雖然司馬睿對於自己的老友還是十分信任的,但是周邊大臣的多次進言還是讓他開始對王氏的權勢產生了顧忌。

因此為了加強皇權,司馬睿開始在朝中任用新的官員來取代之前的王氏族人,他的這一舉動讓王敦感到了危險。此時王敦掌管著六州的軍馬,他的軍事力量是遠遠高於司馬睿的,他便決定搶先發難,從武昌起兵開始向建康進軍。

上圖——王導雕像

王敦在出兵之前,也曾經用書信和王導溝通了自己的想法,王導對其進行了斥責,不過這終究還是沒有阻止自己堂兄的進軍。此時司馬睿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其寵臣劉隗建議司馬睿殺死包括王導在內的王氏族人,來斷絕他們內應王敦的可能,但是司馬睿和王導之間的友情讓他始終難以下手。

聽聞此事之後,王導帶領自己的族人連日跪在司馬睿的宮外,請求司馬睿的原諒和召見。最終兩人終於和解,但這對於王敦的進攻卻於事無補。

之後司馬睿帶領著自己訓練的新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卻被王敦殺得大敗。在王敦進入建康城之後,有廢帝立新君的打算,王導對他進行了勸諫,才終於打消了王敦的這個念頭。雖然在之後的年月裡,司馬睿的權力基本都被王敦所剝奪,但至少王導幫助他保住了帝位。

如果王敦當時廢去司馬睿的話,司馬家族的其他族人顯然連司馬睿的權威都比不上,那麼王敦就很有可能在局勢穩定之後發起篡位之事,到那個時候,即使王導再怎麼努力,恐怕也無法改變王敦的新意了。因此我們可以說,正是因為王導的努力,東晉的統治才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上圖——晚年王導

而在司馬睿去世之後,王敦又一次發動了叛亂,但是和上一次不同,王敦這時的身體狀況已經十分堪憂了。王導也藉此謊稱王敦已死,併為其大舉發喪,這讓王敦叛軍的軍心大亂,終於被東晉政府軍擊敗,這讓東晉政府度過了最初的危機,而王導自然功不可沒。

三、王導士人精神對於東晉政府的影響

在西晉衰落的過程中,當時的士大夫階級對於西晉政府的信心也在逐漸衰退,這讓儒家思想的發展陷入了停滯。人們往往只追求生活的奢侈與自身精神的灑脫,這導致黃老之學盛行,這對於政治工作的建設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在東晉建立之後,北方計程車人為了躲避戰亂,也紛紛南遷,並把這股風氣帶到了東晉朝廷之上。王導深知,一旦這樣的思想氛圍在東晉蔓延開來,那麼東晉政府將失去進取的動力,再也難以收復失去的故土。為了解決這個隱患,王導提出了以下兩個解決方案。

上圖——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

首先,王導向司馬睿上書,表明了在東晉地區建立學校的必要性,而學校教授的內容則是儒家傳統經典。王導指出,之所以西晉政府的統治會陷入混亂的局面,和禮制的崩潰以及儒家思想的低沉有著直接的關係。

而如今司馬睿初到江南之地,如果想要建立起穩固的政權,那麼最重要的便是提升儒家學說的地位,讓人倫之間的秩序得到恢復。為此他提議在東晉地區建立學校,這也得到了司馬睿的同意。

王導建立學校的舉動可以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雖然他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東晉時期士大夫階級無心政事的局面,但對於東晉政治秩序的維護以及正統地位的保持上還是有著不小的貢獻。

上圖——東晉時期官員形象

另一方面,王導在眾多士族官員意志消沉的時候,依然沒有放棄北伐收復失地的理想。當時北方士族會在長江邊上的新亭集會,有不少人表示出對於故鄉的懷念並且潸然淚下,只有王導呵斥他們不應如此消沉,而是應該努力收復失地,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王朝:

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周顗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皆相視流涕。惟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收淚而謝之。

雖然在王導所處的時期,東晉政府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幫助他們收復北方,王導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還是鼓舞了不少大臣,並且讓東晉政府始終抱有一種向上的精神,這對於一個新興的政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王導之後成為東晉政府精神象徵的重要原因。

上圖——王導和友人在新亭集會

四、結語

王導作為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摯友,在其登基之路上出力頗多。如果不是王導的堅持和幫助,恐怕司馬睿永遠都只會是一個沒人重視的藩王罷了。也正因如此,王導和他的家族在東晉初期獲得了顯赫的地位,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門閥政治的發源。

在後來司馬睿與王敦產生分歧的時候,王導也堅定地站在了東晉政府一邊,他雖然沒能阻止王敦的第一次叛亂,但他幫助司馬睿保住了皇位,並且在司馬睿死後,幫助東晉政府徹底擊敗了王敦,維持了政局的穩定。

更重要的是,王導在東晉偏居江左之後,一直沒有放棄恢復中原的理想,並積極為之努力。他的這種進取精神讓東晉不至於淪落為偏安的地方政府,依然有著中華正統的理想和追求,這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晉書·王敦傳》

【2】《晉書·王導傳》

【3】《晉書·元帝司馬睿紀》

1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特朗普打算再次競選?當總統並不是他的真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