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5字,預計學習時長5分鐘
電池問題曾讓托馬斯·愛迪生十分惱火,其實不僅是電池,同樣讓人苦惱的還有電池製造商。在1883年的一次備受引用的採訪中,愛迪生抱怨說他沒有成功地找到一種維持電動汽車長時間使用的電池。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直到下個世紀,愛迪生不斷探索新的電池,但每次都失敗了,最終他的朋友亨利·福特領先成功,憑藉燃燒推進式T型汽車大賺了一筆。
愛迪生認為,一直以來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電根本無法被可靠地儲存起來,而那些質疑此觀點的人絕對是騙子。到底有沒有希望可以找到一種可使用的商用電池?愛迪生說:“那是不可能的。”
人類幾千年來的流浪歷程或許是人類最具戲劇性的歷史事件之一。最開始,人們出門靠步行,然後靠動物,輪船,輪式手推車和馬車等交通工具,後來有了鐵路,最後人類發明了內燃機。
伴隨著這些變化而來的是文明的徹底變革,其中包括城市鄉村、自然景觀、地方和全球經濟的變革以及社會文化和人們交往方式的改變。如今,經過137年的摸索和修正,我們取得的成果似乎證明愛迪生是錯的:人類的移動方式似乎正轉向下一個風口——轉向電力驅動,或許還有無人駕駛。
這似乎是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以何種規模和價格,也無法預料發生的確切時間。這些不確定性是本部落格的主題,它們是新的緊張關係。現實並不像愛迪生時代那樣岌岌可危——電池和電動汽車肯定會引來更多的誇大其詞者和徹頭徹尾的騙子——但也有真正的、潛在的變革性進步。
這一次移動革命真實存在,跡象顯而易見。美國、日本、中國、韓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都在推出一系列電動汽車,還有許多初創公司也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特斯拉的成功車型,但通用、奧迪和保時捷的電動車也讓批評者們讚歎不已,中國的吉利和比亞迪也在快速擴張。
現階段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消費者需求。汽車製造商們認為,大部分人都將接受他們所設想的新世界,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小部分的先行者付諸行動。未來三到五到八年,即20世紀20年代,將告訴我們內燃機是否真的會陷入困境。
十年前,當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試圖從經濟大蕭條中抽身出來時,我自己也被捲入了一場看似神秘的電池世界,並投身於這場電力革命中,並展開了一場幫助其發展和應用的競賽。
我在一本名為《發電廠》(The Powerhouse)的書中記錄了這場關乎技術和地緣政治的競賽,兩年來,我一直與一個鋰離子電池研究團隊合作,致力於製造超級電池。
就像現在的智慧手機一樣,車子一直是駕駛者的代言人;電動汽車製造商需要認真思考他們的產品所能賦予的地位。同時車輛也必須兼具實用性。深諳此道的設計師正在設計酷炫的電動SUV和皮卡車,併為印度、中國和其他地方的經濟市場設計緊湊型轎車。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