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和朋友合夥開了家店至今,主要是做文化衫工作服等團體服裝。那麼多年了發不了財,也餓不著。收入和上班差不多,就是時間比較自由。最近這一兩年呢,電商的衝擊太大了,業績大不如從前。每年就是個房東打工,給員工發工資,一年到頭沒有錢。所以就有了做副業的想法。
技術含量高的我也不會。暴利的眼鏡行業有人帶,可是投入太大,咱也沒錢。主要是我分不開身就做其他的。然後就想著開個分店專門接單做老本行,繼續做服裝市場。這樣的話請個人看店跑跑市場就好。說幹就幹,找門面,整理門面一氣呵成。準備裝修的時候,老媽來電話說,做服裝那麼多年也沒見我有錢。老媽就讓我開水果店。她說隔壁家的誰誰誰賣水果生意可好了,掙了不少錢。身邊的朋友也說做水果店好。好吧,腦子一下不好用了。心裡和腦袋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開水果店的工作已經開始進行。
老媽說,算了個日子,要趕在那天開業。好吧,日趕夜趕,裝修、買貨架、收銀臺、收銀系統、辦理各種營業執照。就在匆匆忙忙中,水果超市2019年12月中開業了。店鋪主營水果、煙水、小食品。進貨採購都得親力親為,凌晨三四點就往水果批發市場跑。拿完貨已經上午了,繼續往小食品批發市場跑,下午才能回到店裡。一整天都是進貨採購,鋪貨,整理貨品。自從開了店鋪,就想著多賺點錢,很多時候顧不上年幼的兒子。沒空給他認真做飯,空輔導他作業,就連他的作息時間都晚了很多。
想法總是很美好,事實總是很殘酷。水果的損耗特別大,加上店鋪位置不佳,沒有很好的營銷宣傳,店鋪的日常收入緊夠基本開銷。很多水果容易失鮮,經常虧本處理。由於對水果的不瞭解,在進貨採購方面也進了不少坑,損失不小。商場如戰場,進貨採購得擦亮眼睛。
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雪上加霜。才開業,準備過年大幹一場,把水果,年貨鋪滿店鋪的時候,碰上了疫情爆發,店鋪進入關店狀態。一夜之間,道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武漢封城的訊息傳出,過年不能走親訪友的通知釋出,心一下涼到谷底。可能很多人想,不能出門,但是可以做社群配送。可是我們新開店,沒有客戶,又沒有平臺,社群配送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全城戒嚴,也是不能隨意走動的。最重要的是,新冠一出,人心惶惶,為了家人為了大家根本就不敢亂跑。店鋪一直關到五月初。即使開門了,街道上還是沒有什麼人,只有巡邏車輛廣播通知市民不要頻繁走動。開門的時候店裡的東西幾乎是過期的過期壞的壞,損失不小。這時候整理店鋪,也不敢進貨採購。沒有收入,可是房租還是要交,經濟維持不了多久。
狀況一直持續到六月中,水果食品依舊沒有起色,然後就想著轉變。賣什麼?對,鋪貨些衣服。鋪貨衣服又得重新換貨架,又增加了一筆投入。可是情況不容樂觀。你可以試想一下,一個80平方的店鋪裡,有煙水、小食品、水果還有衣服?亂不亂,是不是四不像?
鋪貨衣服店鋪依然沒有起色。因為疫情影響,不能聚集,減少外出活動,對團體服裝需求減少,開了七八年的老店訂單少的可憐。
朋友們說,疫情期間,你們做了那麼多志願者服裝,賺了不少吧?志願者服裝我們是做了不少,可是我們的價格和之前的批發出貨價是一樣的。由於疫情,我們的成本漲了不少,可是我們的價格沒有漲,更何況這是給志願者穿的,我們不會漲也不能漲。
水果店終究還是熬不下去了,8月份的時候關門了。各種執照該登出的都登出了,不想登出的菸草證也去登出了。[捂臉][捂臉]除掉能處理的,前前後後虧了近十萬。[流淚][流淚]
我個人覺得,在疫情能控制住之前,投資實體店必須要謹慎。而且當今的模式是,實體店和線上相結合。單靠實體店,不做線上銷售是很難又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