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緯創資通在印度的一家蘋果代工廠遭到2000名印度工人暴力打砸,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個小時。在此期間,數千部iPhone被搶,裝配線和工廠裝置被破壞,汽車也被掀翻,預計造成了43.7億盧比的損失。
有訊息稱,這起事件的緣由是緯創資通給的工資讓工人不滿意,而緯創給出的公告是,這只是因當地治安不佳而引起的犯罪事件。但無論是出於什麼理由,這次的打砸事件無疑讓印度離“世界工廠”的目標越來越遠。
因為在這起事件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要重新考慮在印度設廠的問題,如果真的如緯創說的,12月12日發生的是一起犯罪事件的話,這對於外來企業而言就是一個潛在的風險。
就像是美國玩具公司Basic Fun的執行長傑伊·福爾曼曾表示,他考慮過把一些業務轉移到印度或越南,但最終發現留在中國是最好的選擇,中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生產供應鏈。
和印度相比,中國的經濟更為發達,產業鏈豐富,勞動力效率高,所以一直都是世界工廠。讓印度和中國相比唯一的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低。只不過,除此以外,印度想當世界工廠的話幾乎就沒有什麼“亮點”了。
尤其是在這次的緯創工廠被砸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都不買賬,原本想搬到印度的工廠現在也在重新考慮。本身印度在近兩年就一直在抵制中國工廠,現在又失去了很多美國企業的支援,就更難成為“世界工廠”了。
當然,印度難成“世界工廠”遠遠不只是因為這次的“緯創事件”,更因為其本身就存在一些薄弱點。
首先,印度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後,這主要體現在其本土產業鏈不完善上。產業鏈對於工廠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本身印度所能提供的零部件和生產服務就比較少,也就不能滿足很多企業的生產要求了。所以即便印度的勞動力再廉價,只要產業鏈發展不起來,就會失去很大一部分工廠的青睞。
除此以外,因為印度的教育程度較低,所以其勞動力素質普遍都不太高,其絕大多數工人並沒有什麼知識,甚至不識字,學習能力較差。
這樣的勞動力水平雖然廉價,但是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完成更“高階”一點的工作,只能從事最簡單的工作任務。因此,缺乏勞動力人才同樣也是印度的一個“薄弱點”,這也是其難成“世界工廠”的 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