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現代小說中的技巧,其萌芽都可見於《月桂樹已砍盡》

"在美麗的景色中,在萬物自生自滅的幻影中,我突然出現,出現在其他人中間,像其他人一樣出現在其他人中間,既有別於其他人又與其他人相像,一個相同的人,在無數倖存的生命中增加了一個相同的人;時間與地點逐漸明確了;是在今天;是在此地;是在此刻;我的周圍生機盎然;時間,4月的一個傍晚,地點,巴黎;一個夕陽燦爛的傍晚,單調的喧騰,白色的樓房,蔥蘢的樹蔭;和煦的傍晚使人欣然外出,到處閒逛;"

傍晚,巴黎,街道,生機盎然。

在這人間美景中,"我"憑空出現,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任世間人與事匆匆流過,而"我",則成為了唯一的觀察者,世間的所有都無所遁形。"我"是在巴黎的時空中徜徉,還是跳脫出了三維時空,從更高的維度,從更廣的視角,將世間一切納入意識之中?

這是愛德華·迪雅丹的《月桂樹已砍盡》的開頭,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手法,於不經意間開創了一種新的文學寫作手法。

《月桂樹已砍盡》被文學史視作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開頭這段意識流的寫作,被專事意識流文學寫作的弗裡德曼看作是內心獨白的一種宣言,而他對愛德華·迪雅丹也是讚譽有加:"在迪雅爾丹之後,現代小說中使用的幾乎所有的技巧,其萌芽都可見於《月桂樹已砍盡》。"

無論是瓦萊裡·拉博《我最秘密的忠告》中探索性的寫作,還是普魯斯特小說中的敘述者,亦或是喬伊斯《尤利西斯》自傳式的寫作風格,都被看做是迪雅丹意識流寫作技巧上的一種延續。

雖然愛德華·迪雅丹的意識流寫作方式以及《月桂樹已砍盡》得到如此高的讚譽,但是其在問世之初卻並沒有獲得相應的認可,如果沒有喬伊斯的大力推崇,沒有瓦萊裡·拉博的傾力挖掘,或許這樣一部意識流開山之作,依然還埋藏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2、喬伊斯從墳墓中挽救《月桂樹被砍》,拉博將之介紹給全社會

愛德華·迪雅丹的寫作生涯可謂是豐富多彩。他在不同的時期,寫過劇本,寫過詩歌,也寫過短篇和長篇小說;他還是一位宗教史學家;他創辦過兩本刊物;他還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馬拉美"星期二茶話會"的常客。

在迪雅丹同時代人的文學理論影響下,他的詩歌大部分都採用自由體來寫就,並且借用了象徵主義作品的風格。這或許為他今後創作《月桂樹已砍盡》內心獨白的寫作技法奠定了基礎。

《月桂樹已砍盡》在文學史上並無先例,弗裡德曼認為"在法國,這部書是盧梭-狄德羅-斯丹達爾-福樓拜譜系的最後一級。"但是在這本書出版之初,與備受讀者推崇的愛德華·迪雅丹本人相比,《月桂樹已砍盡》備受冷遇。

愛德華·迪雅丹本人也非常迷惑,他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滿足當代人需求的書似乎普遍都能獲得成功,那《月桂樹被砍》中的內心獨白表達了那個時期的種種傾向,它為作麼在問世時不能獲得同樣的成功呢?"答案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如此先鋒的寫作方式已經脫離了19世界末法國文學的情感需求,從而導致了民眾對它的輕慢。

說起來,迪雅丹的《月桂樹已砍盡》與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還有一段很傳奇的故事。喬伊斯創作《尤利西斯》時,從中汲取到非常多的營養,對迪雅丹很是崇敬。在蘇黎世的時候,喬伊斯發現迪雅丹的一齣戲正在上演,他立即與法國駐蘇黎世領事館聯絡,確認了迪雅丹的身份。喬伊斯與迪雅丹這兩位意識流文學的大師終於見了面。而在此之前瓦萊裡·拉博就與喬伊斯相識,得知迪雅丹是意識流文學的創始者之後,拉博透過各種努力將《月桂樹已砍盡》重版再印。

3、《月桂樹已砍盡》中聚散不定,流轉往復的意識流

意識流的寫作手法與傳統作品的寫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意識流的寫作方式是內向的,將客觀存在的事物當做主觀的被感知物來表現。也就是說,不是意識存在於生活,而是生活存在於意識之中。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意識流的寫作方式不服從於客觀邏輯,而是遵從於內心邏輯,盡力將被觀察者的內心世界不加干涉地、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這一特點在《月桂樹已砍盡》這部書上表現得極為明顯。雖然現代的讀者們可能已經習慣了意識流的寫作方式,但是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那批讀者閱讀這部書時,或許是第一次發現自己從頭至尾都停留在達尼埃爾·普蘭思,也就是"我"的思維意識中,只有普蘭思是那個唯一的觀察者。這是非常新奇的一種體驗,讓愛之者如喬伊斯如獲至寶,讓無感者視之如草芥。

"是在今天;是在此地;是在此刻;我的周圍生機盎然;時間,4月的一個傍晚,地點,巴黎;一個夕陽燦爛的傍晚"

開頭這一段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看似無序的描述,也可以看成是對一個人超脫於現實的"我",睜開眼睛,感受世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世界各種事件混雜相接。一旦讀者接受了這種"虛幻自我"表達的設定,那麼接下來那略顯誇張而又超脫於現實的內心獨白與隨風漂擺的意識流思維就順理成章了。

《月桂樹已砍盡》整體的情節相對比較簡單,表現的就是一個青年人達尼埃爾·普蘭思與一個劇院演員萊奧·達賽之間的約會過程,時間跨度從晚上6點到晚上12點。從現代意義上來看,這個青年被演員拿捏的死死的,時間精力金錢耗費無數,這段感情卻沒有任何的進展。

愛德華·迪雅丹的創新之處在於,他透過人物內心世界的獨白,將作品整體的風格從前三章的相對有序,到第四章女僕傳話讓普蘭思去達賽的公寓一聚,普蘭思的內心開始有了波動,展現為一種無序性,讓讀者可以隨著普蘭思的思維意識開始遊走,開始流動,充分體現了"意識流"聚散不定,流轉往復的一個特點,使之表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

雖然愛德華·迪雅丹內心的描寫沒有達到後來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的那種"可以說是將一根頭髮分成四個叉的那種細緻",但是也可以說是相當的真實了。比如普蘭思在達賽家中不自覺的睡著這段:

"她睡著了;我感到自己也昏昏欲睡;我微微閉上眼睛,緊貼著她的身子;她的胸脯一起一伏;一鼓一鼓地送來甜美的、多味的芳香……月美麗的夜……會兒我們要出去散步...氣涼...我們一會出發……一會兒……兩支蠟燭...行駛在林蔭大道上"我愛你勝過愛我的綿羊"…………亮光閃爍....您笑什麼...排排煤氣路燈無限地延伸……嗬! ……夜晚……寒冷,冰冷……夜晚……啊! !太恐怖了!! !什麼?有人推我,拉我,殺我……噢,原來什麼事也沒有……房間……哎呀! ……我睡著了嗎?"

這段看似囈語的心理描寫,表明了一種放鬆的狀態下,普蘭思的意識開始慢慢遠離自己軀體的一個過程,這種即將進入夢鄉狀態下的思維和感想,是最能體現人的意識發散,也是最能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一種閱讀體驗。

最熟悉的意識,也是最難描寫的意識,從這個細節來看,就可以體會出愛德華·迪雅丹在意識流的寫作之路上探索良久,他的意識流寫作方式已經相當純熟,也難怪喬伊斯將之視為寫作路上的引領者。

4、拉博詩意化的最美愛情意識流作品

《月桂樹已砍盡:意識流先驅小說選》中除了愛德華·迪雅丹的《月桂樹已砍盡》,還收錄了瓦萊裡·拉博的三篇意識流小說《美人,我的心上人……》《情人們,幸福的情人們……》《我最秘密的忠告……》。

其中在《情人們,幸福的情人們……》前言中,拉博寫道:"獻給我的朋友詹姆斯·喬伊斯,在這片小說中我謹採用了這位大師的創作形式。"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拉博還並不知道愛德華·迪雅丹,在給《月桂樹已砍盡》再版重印的時候,他特意做序,向迪雅丹致敬,並在《我最秘密的忠告……》的前言中特意註明:"獻給《月桂樹已砍盡》的作者愛德華·迪雅丹"。

與《月桂樹已砍盡》中普蘭思與達賽那種柏拉圖式的愛情不同,瓦萊裡·拉博的三篇小說中都充斥著濃濃的情慾荷爾蒙,以及將哲學思考與慾望結合在一起的年輕人。

《情人們,幸福的情人們……》通篇只分了三段,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將對情人們的愛戀之情,與哲學,與文學相聯絡,雖然是意識流,但是充滿了一種詩意的感覺,在拉博看來,這篇小說是最美的愛情小說,也是自己真正的意識流的代表作。

另外,拉博在《我最秘密的忠告……》中還採用了一種相當大膽的寫作方式:

" 呂卡,你得記住,你原來打算從薩萊諾出發,向右行,沿海岸線南下,而現在你卻向左拐,順半島中央高地北上,然後再掉頭南下,通向另一個大海。那還有個漂亮的名字。伊奧尼亞海。請讓你的方向感和地理感適應路線的變化,因為這種感覺值得尊重,在不明方向的時候,這種感覺叫人很不自在,卻說不出所以然。明顯的例子如我們在貝託萊街自家的房間裡,絕說不出這樣的話:奧爾良在我前方偏右,南錫幾乎在左耳的正對面。這兒卻毫無疑問,屁股佔著四分之三的座席,面對剛掛上列車的火車頭,正前方即是塔蘭託,就是說,毅然決然地背朝沃姆羅行駛。"

從最開始的第二人稱呂卡對自己說話,隨後轉到第一人稱直接,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然後有轉換為第三人稱視角,表明前行的路線。這種寫作手法相當的大膽,並且非常巧妙,在之後也有作品模仿這一寫作手法。

在文章的最後,也有一段進入夢鄉的思緒流轉:

"日夜思念伊蕾娜,

形單影隻入夢鄉,

此刻在我的內心,

好似蒙著面紗的我,

如惶惑的小動物,

溜進她的洞穴。

再見吧!

與世暫時告別,

躲進夢中常見的小世界。

但有血有肉的伊蕾娜呢?

竭力忘記她嗎?

放棄與她聯絡嗎?

回巴黎後再說吧。

我本該攜帶煮茶的器具,

在旅途中點燃小油燈,

鋥亮的茶罐,銀製的,

當地球的表面變得蒼白,

油燈發藍的火焰照亮黃昏的旅途。

啊....."

相比較於迪雅丹的那種漸進發散的情緒,拉博筆下的呂卡更是以一種清醒狀態下絕不可能出現的詩化語言來寫就,簡短的字句,押韻的詞語,隨著逐漸睡去的呼吸節奏慢慢減緩,慢慢模糊,呂卡的意識就此散去……

5、用內心獨白寫成的好作品,將長期為人傳誦

從《月桂樹已砍盡:意識流先驅小說選》中迪雅丹與拉博的四篇意識流小說中,我們能夠清楚地體驗到意識流寫作的手法。

在迪雅丹開創了這一寫作方式之後,無數的作家競相效仿。

像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像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像是伍爾夫的《到燈塔去》;

像是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意識流小說在世界文學歷史上開始展現出自己那迷人的一面,美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威廉·福克納還於194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是"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就像是拉博在《月桂樹已砍盡》的序言中所說的,

"我當時認為,現在依然認為,內心獨白必將為法國國內外的一大批作家所採用,有如美國在《尤利西斯》發表後所發生的那樣;同時我認為這種形式若落在平庸作家的手裡,遲早會信譽掃地,但用內心獨白寫成的好作品,即使一時失寵、遭到擯棄,也將長期為人傳誦,正如拉辛在古典悲劇消失後繼續受到傳誦。"

3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所謂開悟,就是讓自律成為一種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