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到底是什麼?
我傾向於把開悟解讀為一種因看懂人性後的一種自律,知道如何處理人性的種種問題,並且形成一種本能的解決方案。
關於自律的定義是:利用大腦的前額葉神經元通路,對本能的各種各樣的情景進行歸納總結,形成一種內化式的認知,當本能再次發生時,已經儲存著的相應知識點就會同步啟用,形成對本能的調控。
人的大腦有2個心智系統,系統一與系統一,我傾向說成動物腦與前額葉,一個先天一個後天,一個早熟一個晚熟,一個是主導一個是配角。
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完全就是在動物腦的自動化本能主導下自由自在的度過的,完全沒有任何外力的約束與控制,因此我的童年幾乎是什麼好玩就去玩什麼,幾乎完全跟從動物腦的本能去玩樂,唯一一點值得慶幸的是,90年代的鄉下,所能玩的與放縱的,也是各種相對較淳樸的遊戲。
但是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前額葉也開始慢慢成熟,它開始去分析“本能”,我在每次過度放縱自己玩耍的時候,往往會形成一種自我指責。
自我指責是良心不安的一種,是內在聲音不協調的體現,它往往是因為動物腦的慾望過度放縱而引發前額葉的調節,比如我以前只要一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時,我就會指責自己浪費時間,甚至是看一場電影,我也會覺得浪費生命。
比如,相比放學後出去跟同學們玩,讀書是枯燥與乏味的,但是經常出去玩就會導致成績很差,這跟父母經常向我灌輸的觀點如:“你要努力讀好書啊,以後才有出路”是相違背的,結果玩多了就會覺得像做錯事一樣,覺得很對不起父母,她在外面那麼辛苦賺錢供我們讀書,而我卻辜負她的信任。
但是對一個孩子來說,往往會首先忍不住好玩的誘惑,同伴一來找,就跟著去玩,事後回家就在那裡後悔:“為什麼就如此貪玩?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這種貪玩與放縱後,往往會形成“回報”。
比如為了讓自己不至於那麼愧疚,前額葉會說:“我得好好努力學習才行”,於是變成為了回報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知識本身。
如此一來,學習知識的過程沒有了樂趣,變成了死記硬背的枯燥的痛苦過程,而與同伴玩樂又是如此的讓大腦有快感,結果學習就變成我得不斷運用前額葉的自我說服,才能使得自己安靜下來。
這就是人心的一個重點,它是我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比如:
很多父母自己辛勞一輩子,賺得的所有錢都給了子女,因此,我們都不想辜負父母的希望,想要報答他們;這種報答形成一股情緒力量,如果做不到,我們就會愧疚,良心不安,自我譴責,以推動我們去回報。我們是被2個力量驅動著的:
內在的力量,因為我們的內在需要平衡,內在平衡才能安定;外在的力量,動物腦的過度放縱引發他人的指責,比如父母對孩子的約束;外在力量的約束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只要有父母在,孩子的任何一個動物腦的放縱或者自私行為,幾乎時刻都會被父母們嚴格監管著。
比如,現在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很嚴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每天要學習半小時英語,半小時數學,半小時語言還有各種所謂的“興趣班”。
外力約束是一種恐懼約束力,作用於大腦的恐懼中心杏仁核,使人產生恐懼情緒而不敢去做,但是父母不可能管孩子一輩子,這個力一旦去掉,孩子的本能會出來主導。
同時,由於這樣的孩子,長期嚴格的外在力量取締了前額葉的功能,使得他完全沒有調節本能的經歷,因此,一旦父母管不到的時候,孩子立即容易沉迷上各種玩樂的東西,完全無法控制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自控力越來越差的原因,父母管得越多,孩子的前額葉越沒有得到鍛鍊的機會,結果一放開限制時,人就會像失控一般,完全無法在社會立足,最終成啃老族!
被這樣的外在力量主導下的人生,會覺得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是父母安排的,所以應該由父母負責,而不是自己,因為既然所有的決定都是父母做的,那麼理所當然由父母來負責;
如此一來,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原本前額葉的理想追求是有意義,有快感的,但是當變成外在恐懼力量驅動時,人生就成了一種痛苦,完全感覺不到追求的快感,完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很多學生長大後,完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原因,父母管太多了,把原本屬於孩子的人生,屬於孩子的選擇與嘗試探索的機會給剝奪了。
這就是人的情緒,你只有放手讓孩子去經歷,讓他的動物腦自己去經歷,去犯錯,錯多了他的前額葉就會出來歸納總結,形成對這個本能的認知,然後這個事件他就成長了,以後再面對這個事情時,他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講到這裡,提醒一下天下所有的父母,為了你的孩子,請一定要平等的公平的和你的孩子商量對話所有事情,甚至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作主,不合理的地方,父母只能是分析與建議,最終決定權在孩子,孩子只有在犯錯中,形成對錯誤的感受與分析,如此,他的前額葉才有機會成熟與鍛鍊。
比如,我小學的時候,流行打電子遊戲機,同學約我去縣裡面玩,那時候很便宜,十塊錢可以玩一天,瘋狂的時候,我一玩就是一天,玩的時候很興奮,但是當我回到家後,我就會開始指責我的這種放縱行為。
動物腦往往就是容易被外在的各種新奇的東西劫持的,這些東西最容易讓我們獲得快感,但是一旦新鮮與新奇感過了,它就會覺得乏味了,同時就會覺得心虛。
我發現我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自我放縱中,慢慢形成的自我約束,我後來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正好我保留了以前的日記,使得我知道,原來我在童年期,透過大量的日記來批評指責自己的放縱行為。
這種日記的調節行為往往就發生在多次放縱後,內心感到極度空虛與悔恨。
比如我高中時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居里夫人自傳後,我就嚴格按照事故中的主人翁的風格去行事,並且給自己確定了一些人生目標:“就是這輩子就是要來成就一番事業的,要做有意義的事”。
當時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
當這樣的追求確定時,理想一確定時,我們的理性前額葉就會形成一種監管,但是人是本能主導的,理想往往首先面臨來自本能惰性與自私的反擊。
在本能的主導下,我們就會懶惰懶散,鬆懈與自私,這跟我們的前額葉的理想衝突,於是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自我調節聲音。
我當時會經常指責自己就如此懶惰嗎,如此虛度生命嗎,如此自私嗎,甚至多次放縱後還形成自我攻擊,體罰。
比如還會自我鼓勵,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沉迷下去,生命寶貴,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浪費時間去沉迷玩樂,然後還會引用一些勵志名言,如大丈夫志在四方,白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等。
總之,前額葉會調動一切記憶庫裡面的資訊,來形成對動物腦的調節。
請注意這裡有幾個關鍵點,非常重要:
長期的動物腦的放縱與前額葉的自我指責,自我調節,不斷在這兩者之間輪迴。自我指責是使得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然後安寧地去做事;外在約束是恐懼打壓與命令,內心會壓抑著情緒,內心失衡,一旦外在約束力移走,情緒就會反彈。大腦的2條迴路前文說過,我們每時每刻的行為與念頭,都是有2個心智主導著完成的,動物腦與前額葉,可以藉助一張如下這圖來理解:
短路徑就是動物腦,長路徑就是前額葉的總裁腦的解釋者。
我們任何一個瞬間念頭與動作,都是自動化的本能主導完成的,這是大腦裡面一條預設的神經通路,幾乎在這條路徑活化完成後,如果出現問題,前額葉的總裁腦就會出來調節,在自我調節與約束的時候,它就會活化。
如果家有父母在,父母們的外力會直接形成對我們動物腦的壓制,父母往往會認為自己的經歷比孩子多,而孩子的很多動作與做法又很笨拙,因此,會直接教孩子或者命令孩子該怎麼做,如此一來,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探索,從而無法形成自己的認識。
在孩子的世界裡面,沒有所謂的“錯誤”,只有探索以及探索後形成的認識,而這些認識裡面,最重要的,是對情緒的認識與感知;
橙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我們一起做一些家務,比如切菜切水果。
切這些土豆與胡蘿蔔,要用多少力,要切多久,手會有多酸,會有多辛苦,所有這些探索後會形成身體情緒認識,他自己做了他才知道每天吃的菜,背後是需要有這些汗水付出的。
橙子剛開始切這些東西的時候,一般就是在玩,想切成什麼樣就什麼樣,他是在按他的想法探索世界,我最開始是有要求他怎麼做的,後來才隨便他,大人不應該把我們的標準直接施加給孩子,孩子需要去探索後形成他的情緒認識。
橙子經常看我用大刀切,於是有時他也想要用這把大刀,最開始我們不放心的,但是他現在已經很嫻熟了,只是拿著大刀切這些菜,還顯得很吃力。
但是他拿過後,使用過後,身體會形成情緒認識,前額葉會對這些東西進行整合與儲存,比如會知道這把刀很重,要怎麼拿,同時知道這把刀可以提高效率【同時切很多菜】。
前額葉這條路徑是後天的,它需要大量的後天的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自我對話才能不斷強化與活動,才能成熟,它的成熟期一直要到23歲以後,而且終身具有可塑性。
前額葉的自律比如,每一次放縱後,前額葉就會出來調節,這個調節過程就是對每一個具體事例的總結與編碼,比如我小學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就痴迷遊戲,但是每次打完都會感覺良心受到譴責,或者是後悔怎麼就忍不住誘惑,或者是覺得時間與生命就這樣虛度了,覺得完全沒意義,或者覺得辜負父母的信任等等等。
這就是在本能慾望放縱後,前額葉形成對該具體本能的認知與總結,正常情況下,人生的成長過程,就是這個前額葉認知的不斷編碼情緒經歷的過程,每經歷一個事件,就編碼一個事件,它最終會形成我們的自我認知與調節的能力。
這條通路,就是自律的根本所在,而且一輩子都具有可塑性,因為我們的大腦終身具有可塑性。
這就是我的自律能力的源頭,它得益於我從童年開始,就長期的大量的活化我的前額葉神經通路,形成對自我,對小我的動物腦的約束與指責,這使得我在不知不覺中,竟然養成的強大的自我約束與自我控制能力。
結果,當我在初二第二學期決定要讀書開始,我就成了年級裡面幾乎是最勤奮的人,此後一直如此,所有認識我的人,都驚歎為什麼我可以如此的拼命與努力。
因此,我有2個本性,成就了目前的我,一個是我的家庭環境下的自私本性,而另一個,就是我的這個特殊的成長經歷下所沉澱出來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正是我的這個極具自我獨立性的能力,支撐著我在近十幾年的人生探索中,完完全全聽從自己的內心,從而走到了目前的這條路。
比如我的大學求學之路,讀什麼專業,讀什麼大學,以及畢業後做什麼,結婚等所有事情,全部都是我自己決定的,沒有向家裡人詢問過任何意見。
再比如我目前這條路,我近十年來最夢想的一條路,家裡人都還完全不知道,父母不懂這些,因此也完全沒必要讓他們操心。
狐狸法則的本質在動物界,幼年的孩子一旦到了性成熟期,父母們幾乎都會離開孩子,讓孩子自己出去闖蕩世界,這就是狐狸法則。
父母的愛會不自覺的呵護孩子,這會讓孩子不自覺的養成依賴症,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特別是今天的父母,更是把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時刻管著孩子,幾乎把他的吃喝拉撒,讀書生活工作戀愛結婚的事,全部嚴格管教,因此,今天出現很多“啃老族”現象,很多現代的年輕人,獨立性極差,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差更是普遍現象,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家庭環境,在於父母。
成就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品格,品質與性格,而一個人的性格,幾乎就是被他的成長環境給決定著的,大腦是環境的產物。
因此,狐狸法則背後的本質是,父母需要放手,讓孩子有權利,有自主權去經歷他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事事都幫孩子做決定,有時候,在父母看來即使是一些明顯的錯誤,也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歷,“錯誤”能讓人成長,就好比我在童年時期所有的沉迷,這些沉迷讓我不斷反思與成長,特別是使得我的前額葉因此有機會得到鍛鍊。
縱觀人生,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但卻沒有對錯誤進行總結而是重複性的在錯誤裡面輪迴,因此,父母更多的是要與孩子平等對話,輔助孩子成長,與孩子共同分析與面對,但決不幫孩子做決定,也決不指責孩子的所有幼稚的可笑的行為或決定。
自己的決定,是有情緒的在組織裡面的原理也是一樣的,一個人越是自己做決定,他就會越對這個決定負責,而如果這個決定是上級或者父母為他作的,那麼他就不會對結果負責,如果你經常幫孩子做決定,那麼以後孩子的人生是你的,孩子自己不會對他的人生負責!
一個人透過自己做的決定,是有情緒的,這股情緒就會導致他去為了結果而努力。
相反,如果決定是別人做的,結果就變成他被外力強迫著去做這個事情,而不是基於內心的追求,這是兩個完全截然相反的兩股力量,恐懼力量驅動下時,他會心不甘,情不願,他會痛苦的乏味的做著事情,他之所以做,是因為他的恐懼。
而如果是自己做的決定,則完全是因為他的大腦想要,而想要就意味著有快感的情緒,這股情緒就會轉化成行動力,這股動力就會促使他去面對困難。
比如我在大學時,專業知識及學習的課程,讓我感覺不到任何一點價值,因此我讀著這些課程的時候很痛苦,我的大腦在長期的經歷時,已經養成了會不自覺的去追求在我當時認為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而痛苦的事情,它一律逃避。
因此學校的課程我都是應付著,然後躲在宿舍自學大量其他感興趣的東西,還包括體育運動;
每個專案,當我覺得沒有意義了時,我就會轉向其他專案,包括畢業後的近十年,我折騰了大量的專案,每一個專案,在那個當下,我都是全身心認真的投入的,我都是覺得有意義的。
很多純粹是為了物質的專案,達到一定階段後,我就會覺得不過如此,感覺不到動力,於是就會繼續去尋找讓我大腦有動力的專案。
所有這些完全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冥冥中我似乎一定會走上目前這條路,因為只有在知識海洋裡面的探索,才能滿足我不斷追求快感與意義的本性。
自律不是壓制慾望,而是追求同時,正是在這20多年的追求探索中,我的前額葉神經元通路得到了大量的活化與訓練,我以前經常後悔說自己走了太多彎路,折騰了太多沒意義的事情,但是我現在卻覺得,正是這些所謂“沒意義”的事情,成就了我最強大的自律能力,這是我目前唯一一個最重要最珍貴的品質,它已經形成了我的本能。
並不是說我目前有多高尚高貴,成就有多高,有多厲害,實際上正好相反,我的本性是極其自私的,這個本性使得我近幾年一直處在人生的低谷,使得我犯了大量的錯誤,給我造成了大量的人生與家庭的痛苦,但正是所有這些困境,成就了我的高度的自律能力。
因此,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懂自律,真正的自律不是壓制慾望,而是對慾望的一種調節,是一種內心的平衡與自我的追求。
真正的自律,是有快感的,是前額葉神經元通路整頓下所產生的快感,是一種人生的追求。
因此,如果你能引導自己往這個方向去自律,真正自律成為一種本能,那麼你將開始步入開悟的境界,進入時刻處於快樂的有意義的人生狀態。
因此,寫到這裡,我才發現,原來處於人生低谷的我,卻具有如此珍貴的一個品質,而這個品質,它是數十年的結果,已經形成我的初步本能。
我現在才意識到,我最近主導的打卡反思專案,正是我的這個自律本能繼續發揮的結果,而且此時我跟以前不同的是,我在有目的的引導自己去往某個方向自律,而不是之前的完全被各種慾望混淆的自律。
我們都知道小提琴的練習往往要持續20年以上才能成為大師級別,而且前提還是得有名師指導的情況下,而名師的重要性在於,他直接領著你去直接刻意練習那些已經經過大量驗證的方法,讓你不斷的走出大腦的舒服區,去不斷的挑戰更高峰。
這就是有目的的自律,結合大腦的底層原理及系統的知識,去全面編碼我們的本能,從而有效的形成對動物腦本能調節的本能。
這就是我所有專欄的目的,透過時刻的反思,結合大腦神經科學的原理,改造你的大腦,直到自律成為一種本能,最終將打造一個全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