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寫作提高一點點》。
這是一本寫給普通人的,提高寫作能力的小冊子,總共分為三個部分:思考、結構、修改。每一章都是一個單獨章節,分別為你解答一個關於寫作的疑問。
01.思考:我到底要寫什麼?第一部分,是寫作前的思考。
很多人都會認為,寫作是艱難的,簡直是摧殘身體。
事實上,寫作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寫作背後的思考,就是決定要寫什麼,要如何寫的過程。絕大多數人,包括你知道的知名作家,都有過電腦前一坐好幾個小時,但寫出的東西卻詞不達意的經歷。
所以,我們需要先準備一下,忘記你的任務,然後問自己下面這三個問題:
1. 誰需要看這篇文章?
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你需要為你接下來的求職寫一篇自我介紹;你需要為你公司的產品寫一篇文案;你需要為你的部落格寫一篇文章,等等。
總之,你會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找到你的讀者。
2. 你要為讀者解決什麼問題?
知道了誰是你的讀者後,你要問自己第二個問題,你希望幫助你的讀者解決一個怎樣的問題。
你需要做到只是發揮你的想象力,記錄下你的讀者可能會面臨的各種疑惑。你對這個問題了解得越多,下一步的書寫就會越輕鬆。
3. 我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把問題的答案清晰地展現在大眾面前,是你做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鍵聯絡。解決讀者的問題一定是思維過程裡的絕對核心部分,決定了你文章質量的高低。
比如,你若是打算推薦一個產品給你的客戶,那麼,你至少要讓對方明白,這個是產品什麼?都有哪些功效?其它人在使用過後都得到了哪些正面的效果?
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你在茫茫文海里顛沛的讀者來說,就像是燈塔,引領著他們,來到你的身邊,成為你的忠實關注者。
02.結構:常見的文章框架都有哪些?第二部分,是寫作時的結構。
除非你打算寫小說,否則都可以單獨,或是組合使用下面這10個結構,來讓你文章的邏輯更嚴密,條理更清晰:
1. 原因-結果結構
在任何時候,只要你可以將特定的事實與特定的結果直接聯絡起來,都可以使用因果結構。這種結構也被稱為演繹法或者歸納推理法,通常會被用於學術寫作中。
你在使用因果結構時,有兩種思路:
第一種是先寫原因,即對給定的事情或情況進行闡述,之後再寫事情產生的影響,最後得出結論。這種寫法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事情是如何發生的」這個問題。
第二種是先寫結果,即從受到影響的物件開始寫,然後列舉證據來論證你針對原因的想法、論點或者假設,回答「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只要能夠做到邏輯自洽,都能夠成為很好的邏輯框架。
2. 時間順序結構
第二種順序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來寫,一般來說適用於回答「這件事是以怎樣的順序發生的」。比如,你在為一家公司寫簡介時,便可以按照它的過去、現在、將來展望來寫。
3. 分類-歸納結構
這種結構適用也能進行分類與組合的多個主題。你在需要從更廣泛的資訊源蒐集資訊時,這種結構能夠幫你輕鬆將這些資訊歸納完畢。
4. 比較-對比結構
5. 描述性結構
描述性結構就像是剛見面時的寒暄,能夠讓你有機會向不熟悉這個主題的人做出解釋。無論是你打算介紹一個地方、一個過程、一個物體還是一個人,都可以使用這個結構。
6. 倒金字塔結構
這是報紙新聞與大多數電子郵件的經典形式,往往一上來便會用最重要的資訊來吸引讀者,回答關於誰、什麼、為什麼、何地、何時與怎麼樣等問題,然後以最不重要的觀點收尾。
7. 列表-編號結構
它也被稱為「清單體」,就是透過一系列的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來組織資訊,通常與編號一起出現,比如,常常出現在雜誌上《你從來不知道的X件事》。
你若是有單一主題,便可以採取這個方法,將資訊編號,然後按照重要性、複雜性來對其進行排序。
8. 問題-解決方案結構
這種結構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讀者來說,會有很大的將吸引力。因為,它會把重點放在一個待解決的問題上,以一個問題開始,並在文章裡提出多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9. 提問-回答結構
這種結構通常被稱為Q&A,就是你來提問,讓別人來回答。這種結構雖然看似很好完成,但很可能會陷入問題-回答的反覆中,顯得很無聊。
因此,除非被採訪的人特別有名,無論說什麼都能夠讓所有人保持高度關注,最好是在按照重要性、複雜性、情感性權重來排序,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10. 順序性結構
如果你需要寫一個分步過程,那就應該選擇持續性機構。菜譜便是一個典型。許多介紹入門知識的文章都會採取這個結構。
03.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最後一部分,是寫與修改。
想好主題與結構後,便要提筆寫作了。
寫,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特別是在確定了主題與提綱後,你只需要把你知道的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都從大腦轉到紙面上就可以了。
寫完後的修改工作,則會相對複雜一些。
首先,你要做的,是檢查你打算寫的內容與你已經寫出來的內容是否一致。
比如,你如果打算寫的是一篇介紹如何遊覽某地的攻略文,結果卻在寫完後,發現自己絕大篇幅都放在了該地的景點介紹上,讀者能夠從你文章中得到的資訊,其實就會非常地有限,需要你對文章進行整體調整。
然後,是整體調整後的「區域性與細節調整」。
具體來說,便是朗讀你寫下的文字,看看是否出現語句不通,或是重複、囉嗦等毛病。
比如,你有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即使刪掉了文章中的某個段落,或是某句話,也不會對整個文章產生不利影響。這時,便需要你大膽地刪掉這些句子。
事實上,找到一個願意指點你文章的人並不難,你的領導、同事、客戶,還有家人、朋友,都可以是你的讀者,只要你努力去爭取。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