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形化工藝在晶片製造中的作用和發展趨勢,以及光刻機和相關裝置的工作原理和重難點?
圖形化工藝首先需要基礎的單晶矽進行切片作為基底,然後刻上一層層設計好的三維立體電路圖,然後進行各種工藝的加工,比如長一層膜,或者注入各種離子提高導電性。總之每一層都要圖形化,打好底稿,再進行相應的加工工藝成為晶圓,最後進行相應切割和封裝則成為成品。
圖形化工藝的發展最開始是4寸時的貼近式曝光,就是把圖形刻在掩膜版上,接著把晶圓和掩膜版貼在一起,然後照射鐳射,將圖形刻在晶片上,但貼近式曝光有很大侷限性。後發展到6寸、8寸和12寸的非貼近式曝光,一種是步進式光刻機,用於老裝置,一個個圖形像蓋章蓋過去;另一種是掃描式曝光,現在主流裝置都在用。除了光刻機本身構造,光源也是難點。晶片線寬越做越小,要求的鐳射光源的波長也越來越短,最早我們用 G light,用高電壓高電流激勵後發出 436nm 波長的光,後來衍生到365nm的I light。隨著發展的需求,後來又出現248nm的DUV,接著193nm的DUV,現在最先進的是EUV,達到13.5nm的波長,全球最先進的光刻工藝可以達到5nm。
光刻機和航天發動機都是工業上最難的東西:
難點一在於鐳射在波長變短的時候呈現波粒二象性,震盪過程中損耗能量大,傳遞距離短;
難點二在於現有幹法光刻和浸潤式光刻,前者以空氣為介質,後者以水為介質,後者的難度大大增加,因為將鏡頭浸在水膜中進行曝光是非常難以控制的,水的純度、氣泡、雜質、電導率、呈現在鏡頭的方式都有影響。並且水會揮發,揮發帶走熱量,影響鏡頭溫度,從而影響影象變化,這種失真難以控制;
難點三在於鐳射選型,用什麼樣的鐳射達到對應形貌也需要考慮;
難點四在於掩膜版上的同步性難於控制,現在的掃描式的曝光都是連續的曝光,需要掩膜版,也就是目標圖形、晶圓和鏡頭的同步響應非常好,一旦產生偏差,都會產生影象的失真;
難點五在於光刻機很貴,所以需要的產能要求也很高,隨著運作速度加快,要求的加速度和減速度要更快,但機械控制很難。
難點六在於對準,隨著圖形越小,標準點也越小,對準也越來越難。所以能做光刻機的公司非常少,最有名的就是 ASML,中國也有,在後端做的不錯,並且一臺光刻機相當於一臺美國 F16 戰機的價格。
2、尼康和佳能也在做光刻機,尼康也在官網上說能做7nm的工藝,是真的嗎?
不知道,但是可以說下三家的市佔率,4寸和6寸的時候基本是尼康、佳能,8寸的時候主體還是尼康和佳能,但開始有ASML,12寸的時候60%就都是ASML,同時尼康份額還是大於佳能的。浸潤式曝光最早是佳能的工程師在一次技術峰會上提出的概念,光在水中會折射,折射率為1.44,鐳射在掩膜版上發生衍射,將圖形發生展開,但是是尼康和 ASML將其成功產業化。
3、從技術上來說縮小波長、換折射率更大的浸潤材料、還是加大鏡頭的數值孔徑,哪個引數是未來最主要的?
首先解析度公式為解析度,K1是工藝常數,是波長,N.A.是數值口徑。首先是,鐳射波長越短,解析度越小,達到更細線寬,如今13.5nm的能量很小,損耗大,所以在EUV之前用的都是投射式,光透過一片片光學晶片投射到晶圓上,但能量損耗大,後來使用反射式,能量損耗小,13.5nm再往下就能難,目前只有美國 Cymer能做,這也是ASML要收購這家公司的最大原因。第二是NA數值口徑,NA越大越好,線寬越來越小,但NA其實也是有極限的,所以要用浸潤式曝光,用曝光介質的折射率的變化來增大NA,現在用水將NA提高到大於1,解析度變小,尺寸也做越小,但再往後很難。因為水的控制很難,水需直接接觸鏡頭和晶圓,細菌、塵埃、酸根、粒子都會對晶圓產生破壞,從而破壞器件,現在用的都是超純水,但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缺陷。第三是K1是工藝常數,調整工藝後K1就會變小,例如double pattern大馬士革工藝改善K1,從而改變線寬。
4、您提到全球前三的廠商,他們的光刻在12寸上能做到什麼線寬水平呢? 或者在同等水平效能引數或應用上有明顯差距嗎?
這三家能做多少nm該用他們官網主頁上的東西去看,也肯定會做的更小,提高參數。比如官網上說光刻機組裝後標準線寬做到40nm,但所有工廠工程師都會不斷除錯做的更小,但具體多小不確定,因為做邏輯和儲存的標準不一樣。
5、日本的兩家公司的光刻機機臺和ASML機臺在生產效益或哪些有差異?
主要是線寬。ASML最大優勢在於與客戶有良好交流和一起研發,日本的兩家受傳統文化影響不怎麼開放,ASML也會提供客戶一些底層的資料,讓我們能更好更快完善裝置,日本不會提供底層技術。尼康和ASML都有浸潤式,但是ASML做得線寬更小,12寸中佳能現在基本只做KrF和I light 的市場,I light 365nm的市佔率還好,但248nm市佔率很小,並且發展的也不好。尼康現在做365nm、248nm和193nm,ASML現在有365nm、248nm、193nm和13.5nm。但整體10nm以內的工藝很難突破。
6、如何評價上海微電子等國內廠商的光刻機水平,比如技術儲備和研發水平?
上海微電子是國內最早做光刻機的廠商之一,研究平臺不錯,且比較快邁入twin scan的構架,twin scan是有兩個stage,可放兩片晶圓,同時去動。上海微電子單個stage和twin scan都有。且本身機臺不錯,線上寬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是可以用上海微電子的。
7、怎麼看待上海微電子現在說明年能交付 28nm的光刻機?
當然希望可以。圖形工藝實際需要光刻機和塗膠機合作才能完成。光刻機的差距還很大,但塗膠機差距很小,技術規格小。上海微電子很早研發twin scan和laser是它的優勢,但鏡頭問題還需要解決。ASML自己的鏡頭也做不了,得用蔡司的。難點在於:
第一鏡頭裡面有很多光學鏡片結合在一起,每一片的設計都很難,鏡頭組選型也很難;
第二是鏡片表面的鍍膜非常重要,鍍膜的質量決定了壽命和影象失真情況;
第三是控制鏡頭運動來對焦取準很難,導致影象失真,因此要在鏡頭裡新增運動機械來來補償失真,總體很難。上海微電子沒有EUV,沒有13.5nm的光源,沒有很好的浸潤在水中的鏡頭,這是它的硬傷,從而難於和ASML抗衡。
8、華為或微電子等公司攻克28nm以下的製程怎麼看,以及商業零部件角度看去美化哪些裝置很難?
認為很有希望。比如中芯國際很早就能做到40、45nm的工藝,但避開美方技術很有挑戰,因為產線很多工藝和其他環節需要其他的裝置,都有美方工藝需要攻克的,其中光刻機最為重要,只要光刻機攻克,其他都可以解決。40nm、45nm的非美產線是可能的,28nm也有希望,但13.5nm的鐳射是被壟斷的,關鍵是浸潤式曝光和鏡頭的突破,但是先進製程做不了。目前全球來看,佳能、尼康是有自己的光學實驗室的,蔡司的技術保密也非常嚴格,雖然中國有自己光學實驗室,但很難攻克。
9、只要有蔡司的鏡頭我們就可以做 40nm或28nm 嗎?
是的,鐳射源選用 193nm 的就可以,但不確定現在國內是否有人做,但有希望做。
10、尼康現在也比較有動力去配合華為實現去美化,加上中國合作,尼康的研發實力能讓它的製程向ASML那邊去突破嗎?
覺得日本人首先要轉變他們的傳統觀念,觀念限制研發,若能和華為聯合研發完全可以。尼康本身有浸潤式曝光機,並且可以媲美ASML光刻機,且有自己鏡頭。
11、如何看待華為要做光刻機的說法?
一年很難做出光刻機。
12、現在購買ASML是否仍有限制?日常維護的限制?
其實中芯國際很早就下了訂單給ASML,但ASML一直都沒有發貨。EUV國內大陸一臺暫時都還沒有,只有臺灣有。EUV 的機臺是要抽真空的,一次 pump down 就要 24 小時,零部件專業,且買不到,維護也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