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這個詞,今年太火了。本來好多人都在提,我便有些不想蹭這個熱鬧。也許,這和我內心本就不太認同這個詞有關。我的確看到很多被內卷的父母和孩子,但我依然覺得這個社會給了很多“不被內卷”的空間。直到看最新一期奇葩說,薛兆豐教授對於“內卷”的另一番解讀,我突然找到了深度共鳴。
奇葩說第七季首秀,北大女生劉純懿因詬病“內卷文化”,上了熱搜。薛兆豐卻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很多人對內卷有誤解,以為以前不內卷。其實今天有機會去反省要不要去內卷,要不要多元化,正是‘機會來了’。市場化本身就是孕育多元化的一個最重要的溫床,而不是相反。”
原來,智者真的能在人們最焦慮的時候看到希望。
一、我為什麼說“內卷“並不是這個時代的專有名詞?有人這樣形容“內卷“,蛋糕太小,局中的人想搏出位只能不斷地提升競爭力,最後導致所有的人都越活越累。
小城市的人抱怨,小地方市場經濟容量太小,最容易受內卷侵襲。大城市的人表示不服,反問:“那為什麼我們感到的壓力遠遠大於你們呢?”
不論你身處在哪裡,都會覺得內卷壓力大。有人說,這是這個時代的癥結。
而我要說的是:“內卷,在任何時代都有。”
很多年輕人覺得上一輩人很幸運,趕上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期,到處是機遇。可是,用大樣本來看,上一輩人真的壓力不大嗎?年輕的時候,他們是從苦日子裡成長出來的。成年後,真正實現階層跨越的,也依然是少數人群。現在的年輕人總說壓力大,可就算是壓力再大,至少也不會出現那個年代吃不飽飯的情況了。
再從國家的經濟體量看。10年前的GDP是現在的1/3,20年前是現在的1/10不到,而30年前的GDP總量只有現在的1%。可是人口呢,30年間,人口的總增長率也只有20%。
僅從這個資料來看,是不是現在的人會有更多創造財富的機會呢?就算是有老齡化、貧富差等因素的影響,也不足以撼動如此大體量的客觀事實。
二、我為什麼說“教育內卷化“是個偽命題?說到為什麼會被內卷,很多父母會跟你說出一堆的邏輯。從幼兒園推演到上大學、找工作,再從生活的不易一路倒退回中學、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我看來,那麼多人說“內卷“,無非是內心想要得更多而已。父母想給孩子選一條沒什麼風險,相對穩妥的走入社會優越階層的道路。如果僅僅是為了衣食無憂,我想,不會有”內卷“這個詞。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好到你真的可以稍微努努力,就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再努努力,就能有個小富即安的生活。而那些參與內卷的人,想的不是這些。他們要的是功成名就,要的是出人頭地。
所以,我們要談的不是“內不內卷”,而是要“達觀”,你的選擇要和你的心態相匹配。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未來的人生積極進取,混得比一般人都要好。那就要懂得“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世間沒有一條成功的路是穩妥的。你覺得這條路是好的,實際上很多人也會覺得好。因此,走在這條路上的人越來越多,機遇變得越來越少,最後未必就是一條好路。
如果父母只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平安安,那其實大可不必參與任何“內卷”。這個社會提供的機會與選擇已經足夠多了。有時候,佛系一點,反而更有利於發掘孩子的天賦,用相對小的成本,走出一條另類成功之道。
三、換一個視角,就能看到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機遇活得越久,看過的人和事越多,就越會感慨:社會中的機遇無處不在,哪裡還需要什麼“內卷”。舉幾個我身邊的小例子。
1、 星級餐廳裡的“鐵板燒”小哥前陣子,我們一家四口去餐廳吃日料。給我們做鐵板燒的小哥很是健談。於是一邊吃一邊和他聊起天。一開始,我聽到他說,在長沙這樣一個星級餐廳裡做鐵板燒的熟手廚師,一個月收入還不到5000元。感覺收入好像確實不太高。
但是後來,他告訴我如果是在北京,他這種水平的,可以拿到7000元。如果是形象不錯的女生,會聊天的,提成還可以拿得更高一點。而且做廚師,一般都是包吃住的。這麼一想,我覺得倒也還算過得去。雖然和我以前想象的星級大廚月薪肯定過萬相比,確實有點落差。但這薪資待遇應該也是在社會平均水平之上的。
和我的勉強接受相比,老公的態度截然相反。
他說,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收入,那些努力拼高考、上大學的年輕人,有多少人能達到?他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讀大學的4年甚至研究生的3年,都是隻花錢不賺錢。出來後,能超過這個收入的,有沒有20%?你再看看這個小夥子,沒讀過大學,高中畢業就出來學手藝賺錢了。就這點廚師手藝,估計幾個月吧?就應該能出師吧?
兩相比較,你覺得哪種生活更悲催?
假如說,這個小夥子再靈光點,懂得管理一個小團隊,或者廚藝再精湛些,是不是月入1萬+也是很正常的。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有瓶頸,天花板太低?
2、 裝修工的高度稀缺:一天賺800元最近,我把家裡的衛生間改造了一下。因為是個小工程,所以只能託朋友找零工做。我的設計師朋友跟我說,現在做裝修的師傅確實越來越難找。因為老師傅慢慢地做不動了,年輕人又不愛幹這種髒活累活,整個行業都處於斷層狀態。
像我這種單小、又急的活,一般零工都是不接的。最後他好不容易給我找了個師傅。沒有任何中間抽成,我純給這個師傅的報價就是800元/天。
裝修這個行業的人工成本,我是一路看著價碼往上漲的。8年前,我在深圳開第一家少兒英語培訓中心時,我記得零工也就 200元/天。後來慢慢地就變成了300、500元。到現在,連長沙都是這個價了。
其實上漲的又何止裝修工。鐘點工也是一樣,只不過這個行業年輕人幹得更少,更不屑於做。10年前,深圳的鐘點工可以找到10元/時的,現在我住在長沙,籤長單也得35元/時。
3、 風水輪流轉:深職院的表弟和哈工大的表哥我家有個表弟。當年高考,並不富裕的舅舅舅媽不惜花500元/時的補課費,頂著他考一所好大學。表弟壓力大到成天便秘。就這,傾盡全力也只是讀了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專。
我的舅媽有個親姐姐,家裡有個同年出生的男孩,略大於表弟幾個月。我索性用“表哥”代指他。
這個表哥打小就學習成績好,同年高考,他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此舅媽曾經很長時間都相當低調,甚至在公公婆婆那裡有些抬不起頭來。畢竟唯一的孫子給她教育得連個正兒八經的大學都考不上。
然而幾年之後,畫風就完全不一樣了。
表弟進了深職院,終於放飛自我了。專業課學了多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從大一就開始做生意。利用深圳的工廠資源賣名牌鞋。最初是在同學之間賣,後來把業務拓展到了內地。3年大學還沒畢業,就已經賺到了2個100萬。
畢業以後,家裡的大哥覺得賣鞋子門檻太低。給他介紹了一個在美國做電子煙生意的同學。本想著只是幫襯一把,沒想著表弟能做多大。結果3、4年的時間,表弟愣是賺出深圳兩套一百多平的房子。去年電子煙線上被禁,他又轉戰CBD周邊產品的開發,目前已經成了這一領域中國頭部的經銷商。不得不佩服小夥子的市場敏銳度,這幾年沒白在市場中摸爬滾打。
相比之下,表哥這幾年活得著實有點平淡無奇。本科讀完讀碩士。哈工大碩士畢業以後到深圳,進了一家科技公司。本以為做個程式猿倒也適合他內向、穩重的性格。沒想到進公司一年多,各種不適應。嫌公司加班太多,人際關係太複雜。熬到去年過年,終於還是覺得呆不下去,回河南老家了。後來聽說他進了一家當地的國企,日子倒也過得四平八穩。
這些,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它讓我意識到:任何行當,只要你比普通人優秀一點,或者努力一點,就一定能獲得超額福利。
中國當下的社會,依然存在著非常多的機遇。誰說蛋糕做不大?總本著這樣的心態,才會焦慮地搶奪那有限的蛋糕資源。
真正厲害的,會自己去做一個蛋糕。
#中外養育觀念#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選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傳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