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當學生的時候,村姑陳最怕的就是做選擇題。

明明很多答案,看起來A也可以,B也合適,但偏偏就只能二選一讓你選。

最後絞盡腦汁,還是選了一個錯誤的。

很崩潰。

比如,

近些年來,煮茶的時候,也會遇上一個困擾。

尤其一到煮茶的季節,這種糾結更盛。

本來煮一壺陳年白茶或者老白茶,一室茶香,襯著案著的佛手和柚子,配著一小碟子腰果,一碟子紅棗糕,翻一本老杜的詩集,或者老白的傳記,多麼愜意的一個週末。

然而,自從蒸茶器這種傢伙被人發明出來之後(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這位大俠可以留個言麼?),這種選擇困難症犯了的茶友,會把村姑陳的手機轟炸到沒電。

真懷念沒有蒸茶器的那些年,比如大宋朝,唐朝,漢朝,那時候只有鍋,只有釜,水沸了把茶葉往鍋裡一扔,完事。多麼方便。

因為沒有多餘的選擇,所以,不糾結。

這樣真好。

《2》

糾結煮茶還是蒸茶的茶友,通常是比較財務自由的,生活得很悠閒的那一類。

因為有時間,才會在煮茶這件事情上,有閒情雅緻,有精雕細琢的心情,把簡單的一個煮茶,玩出花樣來。

三代以上富裕人家始知食。

像村姑陳這種忙到要飛起來的升斗小民,從來不糾結這些細枝末節。

譬如問我:湯圓要不要雕花?

我的回答肯定是:如果雕了會更好吃,那就雕。否則,何必浪費時間去做沒價值的事?

然而,每個人人生階段不同,思考的東西和出發點總是不一樣的。

也就由得茶友們糾結去了。

“歐,當然是煮茶。”我本能的給出答案。

“為什麼?”茶友通常也會問個究竟。

“因為.......”每每發到這裡,就發不下去了,需要解釋的東西太多太多,而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

並且,不是一個茶友在問,如果每個人來問,都解釋一遍,那這個工作量也太巨大了一點點。

於是決定還是寫文章來說一說吧。

儘量說清楚說明白。

讓大家看清楚利弊,自己去選擇。

《3》

煮茶比較節省時間,蒸茶比較浪費時間。

煮茶,很簡單。

在這數九寒天,氣溫低,先燒一壺400毫升左右的水,燒開,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5分鐘。

如果是夏天,一壺水燒開的時間還會更短。

水燒開之後,便可以投入茶葉。茶葉是事先用秤稱好的。2.5克幹茶(400毫升水的投茶量)。

茶葉投入不超過一分鐘,就可以關掉火。

讓壺中的茶湯在爐子上略微平靜一會兒,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2分鐘,這同時也可以讓茶湯稍稍晾涼一點。

等茶湯已經風平浪靜了,就可以倒出來了。

從壺中倒入公道杯中。

再等兩分鐘,公道杯中的茶湯基本上達到可以入口的溫度,就可以美美地享受一杯香濃淳滑的好白茶了。

細數一下,從開火,到茶湯可以入口,整個煮茶的時長,最長只需要10分鐘,就能喝到茶湯。

而蒸茶,就不一樣了。

蒸茶是冷水投茶。

準備500毫升的水(因為蒸茶容易蒸發掉水分,所以要比較煮茶多摻一些水),倒進蒸茶壺。

稱5克幹茶,投入蒸茶壺(蒸茶比煮茶需要的茶葉量更多)。

然後開火。

等水沸,同樣大約是3-5分鐘。

但是,煮茶的水沸是終點,而蒸茶的水沸,只是個開始。

水沸之後,蒸汽大量湧入茶葉當中,逐漸浸潤茶葉,讓茶葉的氣孔開啟,往外釋放內質。

這個蒸茶的過程是緩慢的

等到一壺水,從純淨白,變化為鵝黃,再變化為橙黃,達到可以入口的程度,大約需要25分鐘左右的時間

跟煮茶的10分鐘左右相比,蒸茶,無疑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

《4》

煮茶省茶葉,蒸茶浪費茶葉。煮茶省電,蒸茶費電。

煮茶,400毫升的水,配2.5克幹茶。

這個水量,是3-4個人喝的水量。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招待朋友,一桌人坐下來,只要2.5克幹茶,就能喝一個下午。

蒸茶,500毫升的水,需要配5克的幹茶。

這個水量,同樣也是3-4個人喝的水量。

相比煮茶,蒸茶的投茶量,卻增加了一半....

同樣是一桌人喝茶,蒸茶卻比煮茶,要多花掉一半的茶葉。

這筆帳應該沒人算過。細細一算,多不合算呀。

人家一塊老白茶餅,煮茶能煮140壺。但到了蒸茶那裡,只能蒸70壺。

對比一下,還是煮茶划算呢。

在用電量這方面,也是煮茶更勝一籌。

煮茶,需要的電力,只是一壺水燒開的那幾分鐘的電。

而蒸茶需要的電力,大約要半小時左右,那是一壺茶蒸好的時間。

幾分鐘的電,和半小時左右的電,差距還是挺大的。

一次兩次,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天長日久下來,電費上的差異,還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用電可能也費不了多少錢,畢竟喝茶的群體當中,不乏財大氣粗之輩。

然而,另外還有一個損耗,就不得不令人考慮了。

那就是,煮茶不費爐,蒸茶爐子損耗大。

煮茶只用幾分鐘的時間,爐子的使用時間短。

而蒸茶所用的時間較長,爐子的使用時間長。

無形中,蒸茶對煮茶的電陶爐的損耗更大,蒸茶所用的那隻電陶爐,折舊率更高。

《5》

煮茶與蒸茶,其實出來的茶湯,口味並沒有太大變化。

好好的喝茶,為什麼要分成蒸與煮兩種方式來進行,也只是一小部分茶友喜歡不走尋常路程,而折騰出來的小遊戲罷了。

有時間有閒情的茶友,不妨去做一次對比,對比煮茶與蒸茶的異同,敦優敦劣,再來決定是蒸是煮。

而於村姑陳這種實用主義者而言,用最少的時間,辦成一件事,那就是最好的選擇。

從這點出發,我大多數時候,會選擇煮茶。

當然,少數時間,也會選擇蒸茶。

那是一個明媚的午後,心情大好,有鮮花好友美食相伴,有悠閒的心情與大把的時間,那就蒸一壺茶,聊一回天。

即使等到話已投機,茶才蒸好,也不妨事。

偷得浮生半日閒,可不就是用來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嗎?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1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2020.12.21號最新幣圈動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