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秦帝國》的終極之作,《大秦賦》一開播就收到無數秦迷的追捧,這麼多年,大秦帝國系列終於要到了最後一部了。
等了這些年,秦國六世餘烈不斷奮鬥,觀眾們也是翹首期盼,大秦終於要開始統一天下了,能看到那波瀾壯闊的場面,等多久也是值得的。
但隨著《大秦賦》的播出,觀眾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戰國四大名將,在最後一部《大秦賦》裡又有出現的,但偏偏是四大名將之後的白起,反倒是沒有出現。
從《大秦賦》開始的時間來看,秦將王齮率師攻打邯鄲,趙國死傷無數,趙孝成王為洩憤欲殺嬴異人,呂不韋只好帶嬴異人離開邯鄲。
尤其是這件事可以看做是長平之戰的延續,而長平之戰秦軍大勝,主角就是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從此趙國徹底失去了爭奪一統天下的資格。
而此時的白起還活著,那麼導演為什麼不安排白起出場露個臉,或者演個片段是什麼的,這樣就能湊次戰國四大名將,給大秦統一也給電視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之所以沒有出現白起,大概是因為此時的白起無所事事,等待他的只有悲慘的結局,這恐怕也算是戰國後期,秦國曆史上少有的內部汙點吧,說起白起的冤和惋惜,無數人都會扼腕嘆息,因為白起是在太強了,死的又實在太慘烈。
(01)真正的百戰百勝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名將的人有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是曇花一現或者是指揮了一兩場關鍵性戰役,被後世銘記,很少有白起這樣。
論功勞,他奠定了秦國軍事實力碾壓六國的基礎,這種功績不是改朝換代的功績,也不是權力鬥爭下某一陣營的功績,而是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的功績。
同樣有如此功績的是韓信,韓信勝中國前進一步到後秦始皇時代,韓信敗中國後退一部到六國封建時代,這就是改變歷史軌跡的功績。
論個人經歷,白起更是沒得說,從最基層計程車兵做起,一步一步做到將軍,而且是那種有明確記錄的,打過許多仗,一步一步成為戰國第一殺神。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這是白起的起點,一個非常低的起點,但從此白起的名字便開始出現在了史書上,一個將星從此冉冉升起。
秦昭襄王十四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在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下,白起被任命為主帥,不得不說魏冉還是非常有眼光的,如此年輕的主帥,正昭示出了秦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決心。
白起用兵如神,採取迂迴戰術,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史稱伊闕,此一戰後韓魏元氣大傷。
白起一戰成名,也能看出來白起的風格,一次殲滅24萬人,白起已經抓住了戰爭的本質和最殘酷的地方,那就是徹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讓對方再也無力反擊。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軍穿插到楚軍背後,大破楚軍,攻佔楚國都城郢,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此一戰楚國徹底一蹶不振,不管從實力上還是精神氣勢上,國都被佔,祖宗陵寢被燒燬,楚國從此也就只剩下一個大國的空架子。
此戰後,秦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從此名震天下,各國對白起皆有忌憚,因為白起打仗實在是不留一點餘地。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打趙、魏聯軍,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這些只是白起的日常操作,而真正把白起推向頂峰的是下一場戰鬥,同時也是白起生命的轉折點。
(02)殺降不祥白起自從出現在史書上,跟隨他戰鬥的結果就是出現大量的殺敵數量,他彷彿是六國的敵人,戰爭到了白起這裡,已經呈現出最殘酷的形態,消滅肉體為主的殲滅戰,而不是目的為主的政治戰。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小,但是以狡詐陰險著稱,各種詭計頻出,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就是韓國的上黨地區,秦國切斷了上黨與韓國的聯絡,基本上就屬於秦國的嘴邊肉了。
結果韓國心生一計,把上黨獻給了趙國,從此戰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拉開了序幕,趙國決心吃下上黨,於是派廉頗駐守在長平這個地方,防範秦軍進攻。
秦國大將王齕率大軍進攻,老將廉頗避其鋒芒堅守不出,長平之戰僵持了三年,從前期看廉頗的策略是成功的,但很快六國最大的問題開始暴露,內政是一貫的爛到了家。
戰國後期簡直就是老天爺也在幫秦國,最後時期的六國君主,沒有一個像樣的,各個不但昏庸無能,而且還昏招頻出,陷害忠良倒是各個爭先恐後。
趙國用趙括代替了廉頗,秦國則用白起帶起了王齕,雙方都換帥了,局勢瞬間變成了狼與羊的遊戲,白起再一次展露出他最兇狠的一面。
過程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只說結果,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了趙國的40萬降卒,留下240個年紀小計程車兵回趙國報信,此一戰趙國自趙武靈王時期積累下來的軍事優勢蕩然無存,在令兵器時代,你沒有足夠的兵力一切都是空談。
白起一鼓作氣,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想要一舉滅趙,如果此戰成功了,那麼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起碼要早上個幾十年。
但偏偏此時秦國的內部也出事了,白起的靠山一直都是魏冉,而魏冉的靠山是羋月,(這裡插個題外話,最近老人有提示我說宣太后正式的名字不叫羋月,我的看法是名字只是個代號,既然大家對羋月這個名字比較熟悉,那有羋月又何嘗不可,這只是歷史普及和興趣的部分,又不是專業的歷史文獻)。
在昭襄王超長待機在位56年的前提下,終於熬贏了羋月,昭襄王任用範睢為丞相,驅逐了羋月的楚系勢力,所謂的秦國四貴,結果範睢就成了秦國當時最紅的紅人。
白起打仗百戰百勝,更是被殺人無數,人見人怕,但是再強也無法改變朝堂上政治鬥爭的鐵律,你是誰的人,就是的跟著這個人上下起伏。
白起是魏冉的然,魏冉失勢,白起自然也沒有好結果,本想一舉滅掉當時秦國最強敵人的白起,眼看著就要成就不世的功業,結果硬生生別喝令制止,秦國退兵了。
(03)白起的結局很慘秦國退兵後,秦趙之前簽署的協定很快被撕毀,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白起稱病沒去,有人說他是真的病了,諸葛亮病倒快死了,還在指揮打仗。
中國古代歷史你要記住一個規律,病從來都是個神奇的東西,凡是不合心意不稱病,無論是自己稱病還是對方讓你稱病,只要合了心意,不管有病沒病統統變沒病,只要還有一口氣,能站起來都會說自己沒病。
結果王陵損失慘重,秦王想讓白起領兵,白起講了一堆大道理不去,後來秦軍改派將軍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圍攻邯鄲,還是久攻不下。
秦王強令白起帶兵,他不去還說當初不聽自己的話,秦王知道這裡面的過節,特意讓范雎去請白起領兵,結果白起依然是稱病不去。
最後秦王大怒,直接下令讓白起出發,行至杜郵被秦王派特使賜劍命其自刎,白起死前仰天長嘆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要落得如此下場,情形很像後來的項羽。
這件事應該算是秦國後期內部最大的一個汙點了,在東方六國內部頻頻出錯的時候,秦國一向以幾乎沒有昏君著稱,但白起的死的確是秦國的一大損失,讓秦國的統一大業往後推遲了幾十年。
《大秦賦》裡沒有白起,應該是導演不想讓這樣一部大秦統一的電視劇,一開始就蒙上一層陰影,一開始就說秦國最大的汙點,實在有點不厚道。
而且白起雖然為秦國統一立奠定基礎,但是因為殺人太多,對於白起的評價其實一直都不算太高,尤其是後世是儒家意識佔主流,就更不喜歡這種戰爭殺人狂了。
這一點從史記裡就能看出來,史記對白起的記載最後是這樣的:
“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
這明顯是在懺悔自己坑殺趙軍的行為,以白起的經歷和如此執拗的性格,這話明顯有杜撰的成分,畢竟司馬遷的時代,儒家意識形態已經佔據主流,對於白起這樣的人,基本上是持特別否定的態度。
戰國四大名將,只有王翦能夠善終,但白起的下場尤為慘烈,而且死後也一直受到傳統道德的批判,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數他功勞最大,但也數他下場最慘,這或許就是才華與命運的捉弄吧,對於平庸的人,肯定沒有這種苦惱和困境。